前天在成都天府机场乘机的时候,发现原来很多是人工在做的工作,在逐步被机器代替:
- 安检前的核对人脸和证件环节,之前是人工核对,现在直接机器扫脸,没问题自动开闸放行
- 安检环节,原来需要工作人员拿着个机器围着全身扫一遍,现在只需要我们在一台机器(两面墙)中间摆出固定的姿势,有异常信息再由人工复检
- 上飞机前的核对人脸和证件环节,之前也是人工核对,现在也是只需要机器扫脸,没问题自动开闸放行
我感觉,这只是开始。
看到这些,我不由想起几年前,我看到国内在大规模推动高速ETC普及时,我的心情。
那时的我就在想,ETC普及了,那这些收费员们该何去何从?
而今天,各大高速出入口,已经很少能看到收费员的身影了。
这些人,现在在哪里?做着什么样的工作?过得还好吗?
我又想,我上大学那会儿,听老师讲学长学姐就业去向时,「机场地勤」还是一个不错的就业去向。
这才刚过几年,可能有不小一部分机场地勤的职能,会被机器、人工智能替代。
这些地勤接下来的人生,是否会和今天那些高速收费员一样?
这还只是机场这个小场景。
可以确定的是,在机场这个场景之外,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岗位,正在消失。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武汉投放大量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事情。
我在看完一个博主发的批判这个动作,说这个动作会让很多人失业,会让社会更动荡的视频后,我也心生忿忿不平的感觉。
但很快,我就意识到:
- 我很渺小,我既无法促进,也无法延迟,或者阻止这类变革的发生
- 去思考这样的变革会不会影响到我,会不会影响到我身边的人
- 怎么将这类变革给我,给我身边的人带来的伤害降低最低
- 甚至,怎么利用这类变革,让自己,让自己身边的人过得更好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够改变的范围内,才能让我们更多地行动起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一些积极的改变。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上,只会让我们被负面情绪包裹,自我消耗。
那,我们要怎么应对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会消失的趋势呢?
有一句话叫:
「我们要避开那些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成为能够驾驭人工智能的人」
这句话没任何毛病,但,具体要怎么做呢?
什么是人工智能能替代的工作,什么是驾驭人工智能的工作?
事实上,从去年人工智能概念开始爆火之后,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就一直在拓宽。
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的打破我们的认知,给人们惊喜。但同样的,这样的惊喜,某种程度上也是惊吓。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
前两天听了一档播客,博客里面嘉宾有句话让我深有同感:“别自大到去预测几年后的事情,世界会越变越快,我们根本没能力预测。”
是的,唯一确定的,就是:接下来,世界的变化会越来越快。
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又没能力预测未来,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 在没找到更好的选择前,做好眼前事。无论当前的事情与你未来要做的事情是否有关,无论你在当前的事情上是成功还是失败,用心做好眼前事,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变得有更大概率跟上后续的变化
- 观察变化。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努力尽快感知到变化
- 拥抱变化。别去对抗必将到来的变化,别去抱怨必将到来的变化,别做螳臂当车之举,而是想办法去拥抱变化。变化,在消灭既得利益者的同时,也会给拥抱变化的人养分
- 活着。变化,意味着有人上升;变化,也意味着有大量的人会下滑。把失败成本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别在还没等到自己能抓住的变化前,就下了牌桌
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穿越周期,慢慢变富。
与你共勉
---
日更 700 天,第 7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