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把不同的食材、不同的调料,用不同的火候、时间,就能做出各种食物来。
而同样的一把青菜,有人越炒越青,有人一炒就蔫黄;同样的一碗肉,有人炖得酥烂入味,有人炖得干柴寡淡……
其实,好吃与难吃之间,差的可能只是一些烹饪技巧,比如烧肉先放盐,炒菜晚放盐;想保持蔬菜翠绿,炒前先焯水……
只要改变一小步,味道可能就会大有不同,那烹饪时我们该注意哪些小技巧呢?
先放盐 or 晚放盐?看食材和做法
盐,是一道菜的灵魂,而对于不同的食材与烹饪方式,其实放盐的次序不同,味道也会有很大差异。
像炸鸡、锅包肉、里脊肉时,需要在肉的表面抹上淀粉、调料,因而在涂抹调料之前放盐,能更加入味。
像
鸡鸭鱼肉等荤菜
一般的做法是烧、焖、煮,而不管是哪种做法,为了让肉质更烂,都需要煮较长的时间,因此可以在
油炒过后,加水焖煮时,先放入少量盐
,然后小火慢炖,炖煮的时间越长,越入味,咸感也会更强;
另外,盐能和肉中的蛋白质形成氨基酸钠盐,也就是味精的成分,让食物更鲜美。
炒硬蔬菜,如
胡萝卜、花菜、豆角
等,因不易熟也不易炒出水,炒制过程中需要早点加入适量的盐,一来可以让食材提前入味,二来能减少盐的用量。
像青菜、白菜等,易发软、出水,几分钟就炒好了,可以在
炒熟或是炒出大部分水后放盐
,随后炒均匀即可出锅。
蒸鱼的时候,不需要加盐提前腌制,以免导致鱼的口感不嫩,没有鲜味。所以只需要在鱼蒸好后,准备给鱼淋酱汁时,加入适量的盐在酱汁中即可。
凉拌菜,放盐过早会
破坏植物细胞壁
,导致大量出水,失去蔬菜原本爽脆的口感,因此,最好食用前放盐调味。
焯水也分冷水锅和热水锅
很多时候,做菜前先焯水,不仅能去除异味,还能保持蔬菜鲜艳的颜色,但你知道吗?焯水其实也有讲究,不同食材的焯水方法也不同……
是指将食物和冷水一同入锅,水烧开,或至半熟状态捞出。
此法适合苦涩味较重的
根茎类蔬菜,如竹笋、土豆、山药、萝卜等
,能缩短烹饪时间,减少苦涩味;还有像
猪肉、羊肉、牛肉等肉类食材
,能帮助去除血污和腥膻味。
小贴士
:根茎类蔬菜焯水时可以加
一小撮盐
,能帮助减少养分流失;肉类焯水后,可以
冲一下冷水去除浮沫
,但建议
尽快入锅
烹饪,以免口感变老。
将水烧沸,把食物放入,及时翻动,及早捞出,可以
帮助保持原料的色、脆、嫩
。
此法适合
体积小,水分多的蔬菜
,如
油菜、菠菜、豆芽、芹菜、西兰花
等,能减少可溶性维生素的流失,焯水时可以加点食用盐,帮助保持菜色的翠绿;此外,也适合
海鲜等血污较少、异味较淡的肉类
。
小贴士
:叶类蔬菜应该先焯水再切;焯水时要沸水要淹没蔬菜,火候也要保持旺盛。
嫩肉粉嫩肉真的好?
很多人做出来的肉都很干柴,嚼不动,这和肉质本身有关,一种是
水分少
,一种是
肉质的肌肉纤维强度较高
。
而想要使肉嫩,一般家庭最常用的方法是添加嫩肉粉,利用其中的
蛋白酶
对肉中的
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
,使肉类制品口感更嫩。
但市场上售卖的嫩肉粉成分复杂,不仅有淀粉、蛋白酶,还有
硅酸钙
、
磷酸钠、谷氨酸钠、核苷酸钠
等……
这么多的添加成分,有些人会担心健康问题,但其实,不用嫩肉粉,一些天然食材也能发挥出嫩肉作用。
在肉烹饪前先用鸡蛋清裹一层,既能包裹肉汁同时
增加肉类水分
,口感自然变得更有弹性了。
苹果、菠萝、木瓜、猕猴桃
等水果中都有
特殊的植物性蛋白酶
,能够使肉嫩可口,像市场上售卖的嫩肉粉大多添加的就是木瓜蛋白酶。
葡萄酒中含有
单宁
,在烹调肉类前先用红酒腌渍,也能帮助改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