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众消息
小道消息,只有小道消息才能拯救中国互联网;只有小道消息才能拯救中国创业者。不关注小道消息,关注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题材挖掘君  ·  科技股,最新10大主线梳理(名单合集) ·  18 小时前  
酷玩实验室  ·  烂片扎堆却狂卖 50亿?今年春节档有啥魔力? ·  20 小时前  
电动中国  ·  28号 星辰大海 砥砺前进——TIES ... ·  4 天前  
地刊速览  ·  Nat ... ·  5 天前  
地刊速览  ·  Nat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众消息

如何有效延长老年群体的寿命

小众消息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2-02 10:00

正文

今天看到日本媒体的一则报道,不由得琢磨了一会儿这个问题:

如何有效延长老年群体的寿命?

日本厚生劳动省每三年通过《国民生活基础调查》等数据计算全国健康寿命。2024 年 12 月公布的 2022 年数据显示:

全国平均健康寿命

• 男性:72.57 岁(比 2019 年缩短 0.11 年)

• 女性:75.45 岁(比 2019 年延长 0.07 年)

健康寿命与平均寿命的差距:

• 男性:8.49 年(即男性平均有 8.49 年需要医疗或护理支援)

女性:11.63 年

健康寿命指的是:个体在无需长期护理、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的状态下所能生存的年限。换一种说法,就是「有质量的生命时长

还有一个更有参考意义的词:平均余命(Life Expectancy at a Given Age)。指某个年龄的人还能再活多少年,比如 「60 岁男性的平均余命」就表示 60 岁的男性在当前寿命水平下还能活多久。

平均寿命指的是:某一人群出生时,按照当前死亡率统计,平均可以生存的年限。这个平均寿命,另一种表述叫「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我们都听过这个词。

比如2022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的预期寿命为 83.18 岁。

怎么理解呢?这个预期寿命的数值指:2022 年出生的上海市新生儿,如果上海未来的医疗条件、经济发展、卫生状况等保持稳定,他们平均可以活到 83.18 岁。

这个预期,是怎么算出来的?基于当年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推算。具体算法,我确实不了解,这需要统计部门公开他们使用的口径和数据才行。

所以大家在网上不要被一些概念搞混了,尤其是有些人总说拿什么殡仪馆数据,身边观察到的数据,或是道听途说的什么墓碑上的数据,推算预期寿命,都属于混淆概念的做法。那个应该叫:平均死亡年龄。这些人或是真的不懂,也可能是有意为之。

从 2022 年日本各都道府县的男女平均健康寿命来看:

  1. 静冈县 75.22岁(全国第一)
  2. 山梨县 74.82岁(全国第二)
  3. 石川县 74.79岁(全国第三)

内容我就不另翻译了,都看得懂

研究表明,健康寿命每延长一年,居民人均医疗费用可减少约 3.1 万日元。日本政府设定目标,计划到 2040 年,比 2016 年至少延长 3 年以上,即:

• 男性健康寿命达到 75.14 岁以上

• 女性健康寿命达到 77.79 岁以上

那么静冈县这个第一,都做对了什么呢?

静冈县积极利用大数据推动健康管理,尤其关注生活习惯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的预防:

通过收集 40~74 岁人群的特定健康检查数据(约 75 万人份),分析各地区的健康状况。

• 县东部: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等)患者较多。

县西部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较多

结合这些数据,县政府与各市町卫生部门协商健康指导重点事项,制定针对性措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分析显示,蔬菜摄取量偏低可能是导致静冈县中风(脑卒中)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因素之一。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自 2022 财年起,静冈县启动了「野菜マシマシプロジェクト」(「多吃蔬菜」项目),采取多项举措鼓励居民增加蔬菜摄入。

这里让我解释一下,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这两个群体,其实都会使中风的概率增加

静冈居民的另外一个饮食习惯是食盐摄取量多,这是因为当地喜欢吃各种腌菜。而这一点,和我们中国很多地方的老年人饮食习惯也很像。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提高老年群体的健康寿命,大致需要这样一个基本的科学的方法论:

  1. 收集数据

  2. 找出短板

  3. 采取措施

然后再回到第一步,循环进行。这个过程要持续做。这个本应该我们的医疗卫生部分去做的事情,但很遗憾,没看到有关的数据或是报告。

有人说,为什么参考日本的经验?没有别的更好的了么?日本社会对于医疗和健康的经验,就是当下我们最值得参考的对象,没有更合适的了。

为什么要致力于提高老年群体的健康寿命?如前所述,这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健康寿命延长一年,人均医疗费用可以少花不少。我们个体家庭而言,也是如此。

这里并不是说通过纯医疗手段去延长特定个体的寿命长度,浑身插满管躺在病床上,那并不是一种有质量的生存状态。更糟糕的是,有些群体还会造成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挤占本就欠缺的医保资金。

那么,对于一个在中国生活的老年人,我们应该怎么有效延长他们的寿命呢?尤其是,健康寿命。

我们首先得看导致老年人失能甚至死亡的最常见因素是哪几个?

  • 慢性疾病。这是导致长期失能的主要原因。

  • 跌倒与意外伤害。跌倒会造成骨折,而骨折对老年人的健康破坏会非常严重,这是老年人失能的重要诱因。
  • 急性疾病。直接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
  • 认知障碍与心理因素。
  • 营养不良与衰老

作为晚辈,可以为他们做哪些事情呢?

针对控制慢性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慢性肺病、癌症等因素,控制血压定期体检。中国的老年群体,对于慢性疾病的控制很容易失控,尤其是会采信一些传统偏方,而忽视了正规的治疗手段。

预防跌倒,改善居家安全环境,补充钙质和维生素 D。我提到过无数次老年人补充维生素 D 的重要性。因为成本并不高,但收益很好。

增强免疫力,按时接种疫苗,尤其是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不少人还没意识到病毒感染对于老年人的身体破坏非常大,应该尽可能减少感染对老年群体的身体冲击。

保持社交活动,预防老年抑郁症。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其他几条那么紧迫。

加强营养与运动,防止肌少症和营养不良。肌少症也会导致跌倒,造成骨折。

上面的几条,其实并不难做到,只是需要多一点耐心而已。就这么简单的策略,如果可以普及到更大的群体里面,无疑可以取得非常高的收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