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程中,一个靠自身控制无法终止的程序叫做死循环。
英文称为endless loop,有一部电影叫做looper,中文名环形使者,很精彩,大家可以找来看。
到底什么是死循环呢,如下图:
陷入这种循环中,真的是痛苦不堪。
外贸里面也有大量这样的死循环,当然有些循环或许是因为当事人自欺欺人而造成,举几个例子:
很多公司就如同酒店,人来人往,都是过客,有句话叫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来人往本来是正常的,可是来一批走一批,都打不长久,就不正常了。
一个再浮躁的行业,一个再浮躁的地区,这也是不正常的。
无限循环。
筑巢引凤,连禽类都知道的道理,一个做企业的老板居然不明白,奇哉怪也。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如今的应聘者跟以往真的有很大的不同,机会多了,选择多了,自然会挑剔,尤其是某些产业聚集带,更换工作的成本几乎接近于0,从这家出门,右转一百米重新上岗。
很多老板很逗,觉得留不住人就是因为选择的人不对,于是天天招聘,招聘来了呆不了几天继续走人,一个十几年的公司,结果业务人员最老的不超过一年。
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习惯性流产,明明是身体有问题,应该要治疗,调养,结果呢,完全不以为然,总是认为是可能是那天的种子不对……
电话已经成为现在外贸中极其重要的沟通方式,开发新客户,不会打电话,绝对事倍功半。
打电话的文章从2013年就开始写了,在当时,这种观点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广泛接受,当然,就算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有诸多借口支撑自己不需要打电话,就如同电话的工作是为我做的一样。
很多人会说,哎呀,我也想打啊,可是我不会啊,所以不敢啊。
我想说的是,就是因为不敢所以不打,不打所以不会!
又是一个死循环。
打不破这个循环,就永远不可能在电话方面有所突破,电话方面不能突破,市场开拓之路就会艰难无比,这个结果我相信没有几个人可以接受。
打破这个死循环,
利贸在为客户的服务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做出标准化后,反复模拟训练,然后通过量化管理形成工作习惯
。
模拟训练,一方面,巩固标准化的成果,让原本是别人的经验慢慢变成自己的能力,一方面,让业务人员在不断的模拟中找到自己欠缺的地方,及时弥补,避免到了实战中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这可能是很多贸易公司的心头病,想要把市场做好,需要有竞争力的价格作为支撑,而拿到有竞争力的价格则需要大销量作为支撑。
尤其是很多刚刚起步的贸易公司,正是因为拿不到合理的价格而举步维艰。
2008年,我们公司加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全国有几十家工厂,我跑遍了全国的每一家工厂,去了就跟他们讲,是的,我现在没有订单,但是我是把整个身家砸在里面做这个产品,万事俱备,仅仅差一家愿意支撑我的工厂。
结果,闭门羹吃了一次又一次,但是,终于让我找到一家,当然,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多么低的价格,但是在项目启动的前三个月我往这家工厂跑了十几次,就是为了让对方老板明确的感受到我要做好这个产品的决心,于是,我拿到了低价。
当然,如果你真的找不到这样一家工厂,也有一些办法,死循环中的两个节点,必须突破一个才能从中解脱:
例如,主动放弃自己的利润,把价格压到最低,甚至,直接拿着工厂报给我的价格去拿订单,等拿到足够多的订单再跟工厂慢慢谈,把价格压下来。
很多公司都是这样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