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峥
来源:上观世界观
告别2024全球选举之年,开启2025人类历史进程节点之年。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大国关系也将迎来新的节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于1月20日上任。
置身于风云变幻的时代,大国将如何相处,世界将向何处去?我们专访了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
对今年美国政府换届后的中美关系及世界形势进行展望。
美对华政策的同与异
上观世界观:
与拜登政府和特朗普第一任期比,特朗普新任期的对华政策可能会有哪些异同?
吴心伯:
与拜登政府比,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会有一些延续:基本定位方面,会继续将中国视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政策设计方面,会继续将遏制、打压作为对华政策的主轴。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又会呈现一些变化。
首先, 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非常重视国家安全因素、主要由国家安全团队主导,经贸团队发挥的作用有限。特朗普政府则可能更关注经贸因素,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考量。
其次,拜登政府对华遏制的主要抓手是科技。特朗普可能更多地使用贸易手段,更擅长打“关税战”。
再次,拜登政府在与中国激烈博弈时,一直希望守住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底线。对特朗普而言,底线意识可能没那么强烈。但特朗普也表示,不希望在西太平洋地区发生战争。
最后,拜登政府比较注重与中国进行对话和交往,以服务于他所谓“管控中美竞争”的目标。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可能会大幅减少。
不过,与第一任期比,特朗普新任期的对华政策也会有一些不同。
其一,特朗普与中国博弈时,手中的牌可能更少,可能会有更多软肋。
比如,他在2018年发动对华“关税战”时,美国的通胀问题并不严重。如今,情况已发生变化。美国通胀问题并未完全得到解决。如果特朗普发起大规模“关税战”,可能会遭通胀反噬。这对共和党两年后的中期选举和四年后的大选选情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其二,硅谷和华尔街试图更多地影响特朗普的对华政策。
2024年大选期间,一批硅谷科技精英和华尔街大佬对共和党的竞选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候任副总统万斯背后就有硅谷大佬的直接支持,特朗普提名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则是华尔街的代表。这两派联手对特朗普政策的影响力肯定要大于其第一任期——当时,硅谷与特朗普意识形态不合;代表华尔街的时任财长姆努钦在特朗普的财经团队中被边缘化。
我对美交往的定与进
上观世界观:
中国对美政策一直保持着稳定性和连续性。特朗普回归背景下,中国在对美交往和塑造未来中美关系方面,能从过去的中美互动中得到怎样的经验启示?
吴心伯:
过去45年,中美关系经历风风雨雨,近8年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美国新政府上台之际,我们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争取不那么差的结果,二是为最坏的可能做好准备。
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对美交往中得到经验启示。
第一,要丢掉幻想。
从长周期看,中美战略博弈具有阶段性的特征。目前,美国两党的整体对华政策思路已发生变化,对华政策以遏制、打压为主。这是双方比拼实力的关键阶段,美国一心想要保持力量优势。这也是博弈最激烈、风险最大的阶段。
第二,要更多地争取主动。
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在对美交往时,我们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不能按照美国的套路出牌。以中美民间交流为例,今年整个大环境不是太友好。但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努力,包括推进中美地方交流,特别是与民主党执政的“蓝州”以及中美大学间的交流等。中美已续签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在两国都需要的领域仍有一些合作机会。
第三,要投资自己,把自己做强做大。
我们处理对美关系的一个基本点就是集中精力发展好自己的经济和科技,进一步释放市场和创新活力。
中美关系的争与止
上观世界观:
基于上述变化和应对,展望2025年的中美关系,您觉得可以概括为哪几个关键词?
吴心伯:
第一个关键词是交锋。特朗普的套路是向对手强力施压,且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在对华关系上,他会继续运用这些战术,可能会向中国挥舞关税等大棒。可以想见,2025年中美之间的交锋不可避免。
第二个关键词是重构。过去四年,拜登政府有一套中美博弈的打法;到了特朗普时期,在其独特的执政风格和行事方式下,中美战略博弈又将进入新阶段,博弈的范式会重构。
第三个关键词是止损。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特朗普执政可能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失。美方应同中方相向而行,探寻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