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执业资格证、职称证…,这些证书不仅是莘莘学子和各行业专业人士多年付出换来的收获,更是国家人才培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证明。每年七月,不仅是高等院校的“毕业季”,还是各类职称资质评审的“报名季”。
但是记者发现:依托互联网,从“线上”到“线下”,制售各类证书的“生意”正做得火热。
“宽进易出”、“轻松取证”、“一次性通过”……上网搜索“职称评审”,首先“蹦”出的不是职称评审的相关规定和资讯,而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夺人眼球的广告,推介各类职称证书的“代办服务”。
尽管这些机构的名头五花八门,但他们都声称:可以通过“特殊渠道”帮助客户轻松取得各地“正规”的职称证书。
中业信科教育 “潘老师”:江苏、山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这几个省都可以的。高级的话就是一万四,中级的话就是八千。记者:都能包(通)过?证书肯定能发过来?对,所有的资料,包括继续教育、论文、一些业绩资料,都是我们去帮您做这个。
记者:您这边价格的话是一万九千八的价格一个人?
中腾建业教育 “顾老师”:对,你这边只需要提供一下身份证的正反面,蓝底的照片。
记者:需要安排我这边要报的人上课吗?
中腾建业教育 “顾老师”:不需要不需要。
尽管这些“培训机构”并不教书授课,但“代办”的证件却涵盖了工程师职称的各个行业,从初级到高级,一应俱全。
韩先生是苏州一家公司的人事经理。2015年,由于公司里缺少园林绿化、岩土工程等专业的工程师职称,韩先生便上网搜索相关的培训机构。
苏州某公司人事经理 韩先生:在网上找了一家中介机构,打电话说,他们可以帮我们用正规的途径评出来相关的证书。
两个月后,韩先生收到了四本证书,每本证书都对应一个档案袋,里面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委托查询的回复函等材料一应俱全。尽管申报表格的内容都空着,留给证书使用者自己填,但上级审批部门的公章早已全部盖齐。更离奇的是,刚刚拿到的证书,证书的印发时间却“穿越”到了几年前。
苏州某公司人事经理 韩先生:从公章,还有纸的质量之类的各方面,几乎可以说是真的。之所以愿意给他钱,因为网上确实查到了,并且是我自己查的官网。
尽管3万4千元的价格并不便宜,但和企业需求相比,韩先生觉得,只要能在官方网站查到,这钱就花的值。
苏州某公司人事经理 韩先生:首页是有个查询链接的,可是你输入证书信息,这个查询没有任何反应。韩先生回忆,当时进入的所谓“查询窗口”,是掺杂在“南京人事人才服务网”通知栏内的一个“链接”。然而付款后不久,这个链接突然消失了。
苏州某公司人事经理 韩先生:这个造假的水平太高了,政府网站上能查到的东西,居然也是假的。
连“证书验真”也是假的,看到这里您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曾经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办证”小广告,披着所谓“培训机构”的包装,在互联网上演化成了更“唬人”的“教育咨询服务”。
与令环卫工人头疼的“城市牛皮癣”不同,这种以“官网验真”为幌子的所谓“办证服务”,迷惑性更强、对社会的危害也远不止证件的真伪本身。
“工商局批准的合法培训机构”、“建设系统专业的培训机构”…… 记者发现,这些从事“办证”业务的“培训机构”都在标榜自己的合法性和正规渠道,甚至能以“教育培训”的名义为“办证业务”签订公司合同。
苏州某公司人事经理 韩先生:我们也是以公司和公司合作的形式,工商局网站上有他们注册的信息,也就是这家公司是正规的,确实存在的,而且有注册地址有店面,已经是很小心很小心,结果还是被骗了。
有注册办公地址、有前台、有客服……这些专注于“办证”的所谓“培训机构”从表面看和正规公司没什么两样,但他们忙碌的业务却颇为神秘。
通过调查,记者获得了一份此类机构推销办证业务的“内部教材”:先是以权威部门、协会的“旗号”打消对方的疑虑,同时以所谓“破格录取”的“极低门槛”引人上钩,然后研究办证人各种可能的回复,提前准备好回应的内容,并不停地催款。
某培训机构 “陈老师”:这都是100%真的证书,网上查到信息你就交一半定金,然后我们安排给你出证。
承诺“官网可查询”是催款时最常用的“杀手锏”。虚假证书的信息又是怎么进入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里的呢?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道出了玄机。
业内人士 “潘老师”:因为我们做5年了,我知道这个东西,市场水很深,人家给你做一个网站,或者给你加一个代码让你的信息可以进去,等过了一段时间你再去查,人家不认可了都。
为不符合审核标准的人印制假证书,再通过黑客手段把证书信息的查询链接“塞进”官方网站,如果官网难以侵入,就“山寨”一个仿冒的官网。种种费尽心思,只为给假证书制造一个“上网可查”的假象。
张凯亮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一次在搜索本单位的官网时,他发现竟有另一个网站与官网同名,真假难辨。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张凯亮:会发现假冒网站搜索结果往往排列在我们真网站的前面,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会冒用我们一些信息。
记者:做的都一样吗?
张凯亮:不是全一样的。还有一些仿冒的查询窗口,查询一些职称认定之类的。原有的网站没有这样一个功能。
在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网”所服务的劳动年龄段人口约有20万,而正是因为假冒网站的出现,原有官网被迫关停,包括通知、公告和申报在内的各项工作一度“停摆”。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张凯亮:把这个服务器的硬盘拿过去检测,发现有攻击的这种情况。
假冒网站“瞄上”的不止是人社领域。这个打着“长治市委党校”名义的网站,不仅在工信部查不到备案,IP地址也在境外。它不仅在版式设计上极力模仿官网风格,新闻资讯、领导活动也不断更新,而且“自创”出了原网站根本没有的“学历认证”这个板块。
有知情者向记者提供了这个假冒网站的一份后台数据。根据这个多达一百多人的名单,在所谓的“学历认证”窗口一一输入这些人的姓名和证书编号,记者发现:名单上的人都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获取”了“长治市委党校”不同专业所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学历。记者发现,该“学历认证”甚至还设计了二维码,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再次“验真”。
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假网站目前已经颇具规模。除了仿冒某些政府官网的“真身”,造假者更会凭空捏造出貌似政府名头的网站,利用多个“分身”开展证书查询。这些假网站的名字有的仅“一字之差”,而服务器却均在境外。
学历造假、职称造假的“市场”究竟有多大?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个“办证机构”的网络广告上“窥见一斑”,带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总有人想方设法用假证书,去钻审核的“空子”,破坏社会公平,挑战诚信底线。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 张宏业:买卖、使用假证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那么真正的受害者是谁,我觉得是普通的老百姓和群众,比如说,你买了假的医师资格证书,患者就是受害者,你买了教师资格证书,学生就是受害者,还有那些通过自己辛苦的学习,努力获得真正的文凭,真正的证书的人,他们也是受害者。
通过长期调查,记者找到了600多个“办证”业务的QQ群,每个群内都有几百个“办证业内人士”同时在线,日夜不停地交流大量办理各种证书的信息。
这些学历、职称、执业资格证书所涉及的行业几乎无所不包,除了学历学位,甚至还包括医药卫生、特种设备操作、建筑行业等直接关系人身安全的执业资格。
学历、职称、资格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假学历、假职称、假资格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更不容忽视。公安部门表示:将坚决开展行动,依法打击此类制售假证书的违法犯罪行为。
日前,江苏南通警方就成功破获了一起公安部督办的“特大仿冒国家机关网站制售假证案”。这起案件涉及范围之广,涉案人数之多,都超出了办案人员的想象。
2000多枚伪造印章,专案组民警清点归类,花了一周时间。而这只是本案里警方查扣的作案工具的一小部分。
江苏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 张捷:各种假章、假证、作案用的工具、电脑,就接近一吨。除了港澳台,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假证假章都有。
各类假印章,假证书摆满了12米长的会议桌。“人社部考试中心”、“山西省人社厅”、“中航集团”、“中铁集团”、“中国盐业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甚至解放军某部队的印章均被仿冒。此外,从初级到高级,各类被查获的职称证、任职资格证、执业资格证总计达22000多本。
江苏南通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 吴忠灿:目前通过我们的查证,全国有60多个培训机构涉及其中,查获的虚假的证书,还有虚假的印章,数量是令人触目惊心。
从2016年底开始,专案组先后在四川、北京、河北、江苏等地进行深入调查,目前已关闭虚假网站12个,查处制售假证书的所谓“培训机构”3个,摧毁地下办假证窝点2处,成功打掉了一个“网上宣传接单”、“线下制作假证”、“仿冒官网查询”的特大犯罪产业链。
江苏南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 杨开开:人员覆盖面比较大,主要是5省12市,一共抓获的人员大概有25个左右。到现场以后,整个布局就是一个公司的布局,外部环境来看的话,就是跟正规的广告公司没有两样。虚假的一些网站它架设的一些服务器都在境外,或者是租用的地址都是虚拟的。
江苏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 孙升:然后涉及到后台人员数据,就是说有三万多,意思就是说有三万多人都是办、买假证的,而且这些证大部分都还流通在社会。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本案涉嫌已经办出的34260本假证中:教师资格类的证书13558本,占39.5%;包括会计师、经济师等在内的各类职称证书9480本,占27.6%;建筑施工资质类的证书7640本,占22.3%;普通话证书1637本,占4.7%;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181本,占3.4%;其他类此外还有包含上海交大等名校在内的学历证,以及药剂师证、眼科医师等医药卫生类资格证近800本,占2.5%。
目前,南通警方正在加紧梳理,相关人员信息将分批通报给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
“证书造假”为何有如此大的市场,如何治理才能“治标”又“治本”?记者在南通市看守所,采访到了本案的几名主要嫌疑人。
嫌疑人 吴某:通过我培训机构的平台,就可以接触到具体的终端客户,有这种需求的企业、个人,他们也知道自己在办什么东西,沟通起来并没有那么复杂。
记者:这些培训公司承担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招揽客户。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就连吴某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他叫“陈老师”。
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 张捷:吴某他确实是一个老师,他以前是北京一个大学的英语老师。他是研究生毕业,他把需求方和供给方连接起来了,从中赚取差价。
嫌疑人 吴某:百分之八十以上培训机构都是这种生存方式,有正规培训的需求,它也有假证书的需求。
做一本“假职称”成本只要10元,包含全套相关材料的印制成本也只要一百块钱左右,而这些培训机构只要做成“一单生意”就能赚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由于“搞正规培训没有做假证的利润高”,在一些如建筑类的培训机构当中甚至出现了畸形的“逆淘汰”。 吴某坦言,使用假证书即便被查出来,违法成本也很低,是造假“供需两旺”的根本原因。
嫌疑人 吴某:买方的心理应该是一种投机行为,能蒙混过关的就蒙混过关了,蒙混过关不成功他付出的代价也是他能接受的,甚至是说没有代价的。他都能蒙混过关的一个原因还是职称没有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去查询。
警方查明,该团伙在过去五年中仿冒了800多个人社和教育部门的官方网站,以山东、江苏、浙江、陕西、湖北、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级人社部门的名义发放职称证书,并在假冒网站上进行所谓的“证书网上查询”。
嫌疑人 任某:别的技能证书都是全国有一个统一的网站可以查询的,只有职称这一块是没有查询的。每个市、每个省都是分开的,这个也是一个重要的空子。
几年时间里,任某制作了100多个假冒网站,而每本假证书只要能在这些假网站上被查到,就如同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价格从几百元,飙升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嫌疑人 任某:他们就是把需要做假证的信息发给我,然后我负责把这些信息数据上传到我制作的假的网站里面。
记者:上传一条多少钱?
嫌疑人 任某:200块钱。感觉也不用辛苦劳动,最终才走上这条道路,挣了有三百来万吧。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 张宏业:公安机关下一步还要严格依法进行打击,依法进行清理网上相关的一些非法信息,对于涉嫌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依法打击,而且要全链条地打击,从制作网站的,到发布虚假信息招揽人员的,到最后制作假证的这些,都要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