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是从“小学生”过来的。
80后、90后回想当年都苦不堪言,更别提00后、10后的现在。
喏,这是一道曾刷屏票圈的小学数学题。
乍看没什么,就是用等量关系算出物体代表的数字。
是嘛呵呵呵……你再仔细瞅瞅?
注意,老虎脖子上挂了哨子、第三行有五个哨子。
这陷阱,一不注意就完蛋啊……
(就算注意到,这也不是咱当年的学力水平啊!)
不止是课堂,还有各种课外培训——“30分钟跳舞、1个小时乐理作业+练琴、网球、滑旱冰……”
还有“恐怖”的家庭作业。
别说孩子了,家长看到都想打人。
难怪两会最热话题之一就是:
小学生减负
。
这也肯定是一个跨越所有年龄段,让所有人一听就感同身受的词。
其实,从刚建国到如今两会,它一直都是热门议题,
已近70年
:
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了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
1978年,邓小平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
1988年5月11日,国家教委专门发布《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其中提到: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1993年3月,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规定初中各年级每天家庭作业不超过1.5小时。
1994年6月,国家教委发布相关通知,规定“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高中生8小时睡眠”。
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这一年1-3月,教育部连发通知或要求,要求加快教材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并要求小学除数学语文外,不得组织其他课程考试,不得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不得以赛促销,以赛代销。
2004年,教育部提出新形势下的减负措施——“五坚持、五不准”,其中包括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等规定。
2009年4月22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再次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010年,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
2011年全国两会,“减负”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7月,教育部发出暑期“减负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禁止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有偿补课,让学生过一个没有压力的童年。
——整理自网易教育《学生负担越减越重 “减负令”落地了还是落空》
发现没?
一个简单的减负,从最开始的宏观指示,逐年越变越细,甚至具体到科目、考试、作业、睡眠时间……
教育部门工作目标越来越清晰准确,但明显,阻力也随着社会发展速度,逐年上升。
学校、补习班暂且不说。
就身边观察到的情况,Sir没见过任何一对家长,敢真正给孩子减负。
谁不想减负,让孩子慢一点,幸福一点?
可小时候慢一点,长大了是不是得更加速?
甚至再加速也来不及、赶不上?
Sir两年前说过一部日剧,现在回想,发现它真是活生生的例子。
能让我们看到,被减负的孩子在20年后,有可能长成什么样——
《宽松世代又如何
》。
这部剧的主角,就是这样一群大龄社会青年,他们的共同点,是1987年后生人。
被日本社会称作,宽松世代(第一代)。
有人说,他们是日本教育改革黑历史,某种程度也是“减负”的反面教材。
自2002年起,日本政府推行“宽松教育”,旨在摒弃死记硬背的填鸭式,转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知识运用力。
于是,考试不发榜,学校“不排名次”、“不安排过重作业”。
学习任务和咱现在比,那叫一个宽松:
学得少
,教育大纲中教学内容和课时减少三成。
学得浅
,圆周率记到3就行。
翻译自FIX字幕侠,下同
学得短
,上5天课休息2天。
从初三开始周末双休
想想我们曾经单休(甚至只有0.5天休)的初三高三…
总之就是宽容、自由……幸福。
结果。
那一代
学习力普遍下降
。
PISA,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力评价考试之一。
宽松教育之前,日本的数学和科学还在全球数一数二。
此后接连下降,几乎跌出前十。
图片来源:新华网
普测也发现:
学生里不知“浓度”定义、不清楚四则运算先后顺序、不识生僻汉字的高中毕业生,不在少数。
无知、学力不足,成了他们的强力标签。
日本某综艺节目,宽松世代的代表女艺人表演做乘法
等这些孩子20年后走上社会……嗯。
这职场表现,简直不要太烂啊!
坂间结。
女生,应届毕业生,职场新人。
她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简历写了挺多页,实习做了很多份,真要她具体说经验,完全说不出所以然。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第二天就打退堂鼓。
理由又多又任性:
伙食不好,同事不对眼,公司有点“黑”……反正,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好不容易被家人劝回去上班,也各种讨人嫌。
只知提问,不知解决。
用不惯操作系统,各种拖前辈后腿。
等工作稳定点吧,一颗不好惹的“玻璃心”又扑通扑通跳出来……
她当然不是唯一。
第一天当老师的
佐仓悦子
,因为不足之处被前辈山路指出。
立马神情恍惚,眼眶湿润,觉得人生灰暗,意见消化不来,委屈地“嘤嘤嘤”。
还在聚餐时当着其他前辈面,自暴自弃。
是的……职场基本的脸面早丢脑后了。
这也算了。
她还当其他同事面,吐槽前辈对她态度不好,搞得好心的前辈一脸懵逼。
这两位,还不算奇葩。
最可怕的是这个
山岸宏
,前面毛病他全有,还外加……
人品极渣
。
山岸迟到,对客户、上司一句道歉没有,反倒怪人家地址没发对地方。
自我感觉特好,潜台词永远是,“你要敢批评我,就别怪我不好好干哦……”
先说一句 我可是越表扬越优秀的类型哦
连续、严重地给客户发错货,自己不当回事,终于把上司惹毛。
可你看他多厉害——
前脚,感谢上司批评,表示下次改正;
后脚,在公司大群说离职,顺便当众踩上司一脚。
我打算辞职啦
谢谢大家 真的真的 要死了
和那样的上司一起工作 真的会死的
这还不算。
再往后,他居然找律师和工会控告上司,要赔钱,要公司把上司调离总部,理由是被整出了忧郁症……
他的可怜上司
坂间正和
,其实也是宽松世代。
不过他跟好基友
山路一丰
,是相对成熟的第一代——1987年生的。
坂间虽然有所领悟,想追求上进,可在前几集他也不顶用。
例子就不举了。
总之,一样自觉性差,只会应付工作,不懂用心投入;不care职场规则,自己心情好才最重要。
难怪工作7年,在公司没存在感,业绩不突出,被企划部、宣传部、营业部几个部门踢来踢去。
我从开始就没受什么期待 也不是非我不可
连人数都没把我算进去
职场只是一方面。
减负一代人的
感情
和
交际
,一样出了问题。
轻的,没有基本的社交习惯
:
约朋友一起到餐馆,自己先点东西吃。
和别人聊着聊着天,招呼也不打就开始拨电话。
重的,没有成年人的解压技巧。
一有压力就想吐,交际资源又单薄,只能花钱雇人听。
一遇到难处,不自己设法解决,第一时间只想打电话求助。
甚至,没意识去恋爱。
感觉没有什么必要
有那功夫浪费在恋爱上
……
我只是觉得啥时候都能谈恋爱
然后不小心就到了这个年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