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什么名字?"
"奥古斯特。"
"贵姓?"
"奥古斯特。"
"你先生的名字是?"
"我想是奥古斯特吧。"
1901年,年轻的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洛斯·阿尔茨海默,在一位名叫奥古斯特的51岁妇女身上看到了全新的精神疾病变种。她饱受异常情绪波动和严重失忆的折磨。以上是他们之间的对话。
四年后,这位女病人过世,阿尔茨海默使用了显微镜学和组织染色的技术,在她的脑部组织抹片中可以看到惊人的双重病理:无数看似粘稠的"斑块"堆,无数被神经元纤维"缠结"吞没的神经元。这一病症,后来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差不多50年后,另外一位美国神经病理学家研究了210位老年痴呆病人的大脑,除了在极少数人脑中发现了动脉硬化,大部分的脑组织切片,都能看到"斑块"和"缠结"。但是当时的科学界,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老年痴呆可能不只是自然的老化。那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还没有出现具有自我意识的"老年人"群体。美国南部那些气候温暖的阳光带,也还没有出现爆炸性扩张的退休小区。直到70年代,诠释老年痴呆的社会环境条件才开始成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活得很长。痴呆症患者数量开始迅速上升,成为富裕国家中的"灰色定时炸弹"。有五十多种大脑退化的疾病,统称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是老年人所患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排在第二位的是血管性痴呆。随着年龄增长,如果没有因为其他疾病死去,患上痴呆症的概率就会提高。55岁以下人群中患有痴呆症的百分比,约为0.3%;95岁以上人群中这个比例提高到了43%。在人类的自然终老阶段,不少人最终都会患上痴呆症,老人们被宣布为"精神病人",而不是"具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美国前总统里根死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爱尔兰著名作家艾丽丝·默多克(IrisMurdoch)也是,荷兰女王朱丽安娜还是。
2015年,美国女演员朱丽安·摩尔(JulianneMoore)凭借《依然爱丽丝》(StillAlice),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看这部电影,是在香港。在微寒的空气和稀疏的雨丝里,我去了油麻地附近的百老汇电影院。天气与这部电影的萧瑟料峭有些吻合。之前查排片,并没有几家香港电影院会放映这部电影。
如同好几次看电影的经历,座席里的观众比银幕里的演员要少得多。在稀疏的观众群里,我看到了坐在前排的导演许鞍华,一贯的朴素打扮,脚上一双暗黄色高帮UGG靴。
"我母亲80多岁了,常常很多事不能自己料理,我觉得,人老了,最痛苦的就是活得没有尊严。"许鞍华曾说。不知她是作为导演同行,还是感同身受的你我人世普通一员,来看这部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电影。就在不久前,她刚拍过一部缓缓流淌的与衰老有关的电影《桃姐》。
隔天,与友人在西贡一家临海渔村海鲜餐厅里,看着窗外海水,宽阔大堂里只有零星几桌,我说起这部电影:主人公的语言学教授身份、关于"失去的艺术"的一次演讲、给自己录制的服药自杀指导的视频……与我刚读过的乔纳森的《父亲的脑》前后呼应。
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我想念我自己》,题目读来意味深长。片中的爱丽丝,50岁,哥伦比亚大学的语言学教授(JulianneMoore饰),发现自己得了罕见的早发阿尔茨海默氏症(EarlyOnsetAlzheimer)。其时,事业和家庭平静美满。
曾经的她不仅熟悉语言,还研究语言,剖析其中学问,"着迷于研究人与人之间用语言进行的沟通"。但患病后的她,丧失了引以为豪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上忘词,学生们给差评。外出慢跑时,竟在熟悉的大学校园里迷了路。
她面对着记忆丧失引起的生活窘境,承受着"自我"逐步遗失的心理压力。知性、能言、思辨……统统失去。她渐渐失去自理能力,失去尊严,失去"独立的自己"。
阿尔茨海默"带着它特有的悲伤与战栗",受害者的"自我"在肉体死亡之前,很早就凋敝。与有些疾病不同的是,阿尔茨海默病人无法在面对疾病时保持自知、对自己有所掌控。活着变成了慢性失去的过程,并彻底把自己遗忘。
电影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主角,力图用各种智性工具的周全准备,为自己弥补遗忘的现实。
她在手机中记下各种备忘信息,她给自己做各种提醒。甚至,她为自己录像,告诉自己在那一个时刻到来时,如何找到二层卧室抽屉里的安眠药,如何自杀。视频的开头是"嗨,你好,我是爱丽丝……"这是现在的自己对未来那个时刻的自己放映的视频。镜中如同陌生人。
她代表病人群体的题为《失去的艺术》(theartoflosing)的发言中,引用了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ElizabethBishop)的诗句,关于失去的艺术。
"大概明天我就会忘记了,但在这里演说,对我依旧意义重大。它使我想起了过去那个雄心壮志的自己,那个精通言语交流、魅力四射的自己。"
她用笔给自己讲过的话做标记,以防忘记。"是啊,也许明天,我现在讲的这些话也将忘了,哦,不是也许,是一定。"自患病以来,她一直都在体会"失去的艺术",慢慢忘记50年来积累的事业、人生,慢慢地将自己忘记。
"我们怪异的行为、没有逻辑的怪话,改变了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改变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变得不可理喻、没有自理能力、滑稽可笑……但这并不是我们本人,这是我们的病。"
终于到了这一天,她因为找不到厕所而失禁,像孩子一样哭出声。
当"忘了所有的这一刻"到来时,她打开自己事先录好的视频,看视频中的那个自己(一个陌生人)在讲述信息:"去二楼,去柜子里打开抽屉,将那瓶药整个地吞下去。记住,别告诉其他人。"只是,当这一刻真的到来时,她却在前往拿药的路上,忘了自己要干什么,最后快要吞下药片时,又被突然出现的管家打断。
在尊严还没有丧尽时,不如做个了断,选择一种结束的方式?可这时,病人可能连自杀的能力都已丧失。
她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位热爱表演,并在《天使在美国》(AngelsinAmerica)剧组里饰演一个角色。美国编剧托尼·库什纳(TonyKushner)创作的《天使在美国》,是一部7小时的晦涩话剧,涉及议题广泛:种族、宗教、政治、艾滋病、性取向……在电影快结束时,女儿对妈妈读着自己的角色在剧本里的独白。
那些语句对于妈妈来讲,只是音符罢了。
女儿问:"这部剧是什么意思?"
此时女主角不复以往的睿智,傻傻地笑,看着眼前的小姑娘说,"Love"。
——本文选自《如何老去》常青/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