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上阵搏杀,招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心法。
无极生太极,太极本无招。太极的心法就是秉持自然、随心所欲、借力打力。张老道的打样说不定也是心随意走、乱舞一通,多舞几遍可能都不带重样,又怎能要求张无忌铭记招式,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
同样,一代宗师马云年前抛出“新零售”概念,整个行业一片哗然,无不欢欣喜悦,仿佛苦熬数年,都在一夜之间寻找到了突围困境、赢取未来的致胜秘笈。
大数据、全渠道、重体验、优品类,成为几乎所有传统零售商整齐划一的招式。处处谈,天天练,无一例外地投靠阿里门派,成为了马道长的门徒。
他们并没有错,招式确实是这些招式,但他们也许做得还不够。
习练少林龙爪手数十年的空性大师依然比不过现学现卖的张无忌,原因并不是招式上不如张无忌精进,而在于张无忌有九阳神功的深厚内力加持,招招“后发而先制”。
金庸对此有云:“却不知天下武学殊途同归,强分派别,乃是人为。”
所以,相比新零售的招式,更重要的是新零售的内功心法。
否则阿里、亚马逊、腾讯、百度、IBM这些江湖大派甚至京东、360等边缘小门派的新秘笈里都有一招大数据的招式,你要投靠谁、如何习练、习练了又究竟如何为我所用?
那么,新零售的心法是什么?
张道长说,新零售的心法就是忘掉那个“新”字。而忘掉那个“新”字,意味着回归零售的本质。
零售业的本质从未改变,即通过高效率的经营,用最为便捷的方式、以最为低廉的价格向顾客提供适其所需、品质优良的商品,并附加全流程的舒适体验和良好服务。
换成人话来说,物美价廉、方便、体验好就是零售业亘古不变的心法。
当然,对于不同的业态、不同的品类、在不同的时代,这些心法的解释各有不同。比如同样是便利性的心法,大卖场玩出的招式叫“一站式”,便利店玩出的招式叫“贴近社区”;同样是高品质,体现在食品上叫“进口”,放在生鲜上就是“新鲜”和“无农药残留”;在二十年前,体验好就是“现代化的购物环境”,而现在就叫“全流程”或者“全界面”。
所以,新零售不是新在心法,而是新在招式。
如果有一天,网络零售玩出一招叫“千店千面”和“无人机半小时送货”,那基本上就是在“便利性”心法上达到了极致,号称“一站式”的大卖场和“贴近社区”的便利店显然都会不堪一击。
如果有一天,一家传统零售商宣称效仿宜家玩出了“全自主品牌”和“SPA”,那很可能它在所涉及品类领域和价格区间实现了“物美价廉”的极致,目前玩家所擅长的“打折促销”就会显露原形。
如果有一天,亚马逊的“无人商店”摸索成型再配合万达的“吃喝玩乐一条龙”,我想那也将可能是“好体验”的极致,这一组合招式或许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向披靡。
为了应对新零售,传统零售商的正确行动逻辑是:先默念心法,再思考招式。
即先想清楚为顾客提供什么价值,再以提供极致化价值为终极目标,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应用工具和组织管理方法改良模式、改善经营,实现顾客价值的一步步精进。
着眼于新零售的“新”字,沉迷于各种眼花缭乱的招式,胡乱耍上几招,这算不得与未来接轨,甚至还会自乱阵脚、走火入魔。
“任何能打破对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发展,都会对商业运作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德罗的名言。
他描述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铁路和电报。
所以,你看,“新”是多么地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