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老板劝你年轻人不要太在意工资,请直接抄板凳!
因为起薪决定你工作起跑的高度!薪酬网曾经做过一个起薪统计,最终得出:如果你懂得争取更高的起薪,那么在你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你将会比其他人
多赚一百万!
播妞曾经发起一个投票
(参与投票人数10000+)
,投票显示,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资是在0-8K
(占比70%+)
。事实证明,对于大部分的应届生来说,月入不过万才是常态。
可能有同学疑问:都是大学刚毕业,为什么毕业薪资相差这么大?
看完这个数据之后,我们再来看个帖子,有的人从起点已经甩开同龄人……
有人苦干一个月到手不到9K,他月存9.5K却嫌钱少。
▲ 图源网络,如侵删
是不是感受到了18000点暴击?果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人和人的差距这么大,让不少人直接破防了,甚至有人直言:想点好的,
你还是计算机,其他行业一个月税前一万出头还照样这样生活呢!
网友评论:
应届生毕业月入25K,究竟是什么水平?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显示,2023年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为
10342元
,
近三年稳中有升。再看北京应届毕业生招聘薪资和期望薪资变化趋势,北京应届生招聘月薪为
13283元。
从这个数据来看,
月入25K早已赶超大部分同龄人!
即便在一线城市的应届生中,也是遥遥领先!他的起点,可能是有些人难以触及的天花板。
搞笑之余,也道尽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是差那么“亿”点点。所以
,
应届生想要实现高起点就业,应该怎么做?
规模大、盈利多、业务稳定增长的公司,对人才更为看重,往往出手阔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所处的平台不仅决定了你的格局与视野,也决定了你下一份工资的范畴。
岗位本身对应的是技能,你赚多少钱,取决于你的不可替代性。
在人才市场上,技术岗位的薪资明显高于非技术岗位。再者,人生的下半场,拼的就是一技之长,你的专业程度,决定了你未来的职业高度。
播妞之前说过,个人的力量在行业的大趋势下,微不足道。作为普通人,
只有所处的行业走在繁荣的路上,我们才能享受更大的发展红利。
在以上三大因素中,行业的影响权重无疑最大。中国青年报某项调查显示,
95.8%的受访职场人士认为“入对行”更为重要,
行业基本上可以定义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大轨迹。
选对行业,就是选对起点,选对未来发展。俗话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不否定个人努力,但若是能选择正确的方向,趁风而起,必然能够事半功倍!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
判断行业前景,可以从产业规模、行业巨头、扶持政策、资本流向等多方面入手。
就目前而言,
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仍是普通人较好的选择之一!
原因很简单,
互联网经济的活力,远超想象,
以下两组数据足以证明: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3年IT互联网行业的年平均工资已经破23万大关,远超其他行业。
如果是头部大厂,平均年薪可以达到30多万。更别提还有华为“天才少年”这样的机会,顶尖互联网人才能拿到百万年薪!
IT互联网行业薪资领先:
除了让人心动的薪资,
互联网行业的福利也是数一数二,包括奖金、股票期权、年终奖等等!
此前,脉脉调研过百万元年终奖的用户,其中半数以上都来自于互联网、游戏、新金融科技等企业研发岗位!
根据牛客网发布的《新生代求职特征调研》,在毕业生偏好的就业单位类型中,
互联网大厂依旧是年轻人的首选,占比达到41.9%!
当前,IT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正大力推动全行业数字化战略转型,各个高深的技术层出不穷,如:
AI云计算、AI大模型、智能驾驶
等不断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
当前我国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在持续放大!
任正非表示,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波澜壮阔,其规模之大不可想象,今天的年青人是未来大算力时代的领袖!
一个全新互联网时代正在拉开序幕,而你要做的,抓住机会,不做被时代淘汰的那一部分!!!
播妞写在最后:
人,一辈子有四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一次是读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一次是通过婚姻来改变,如果以上三次机会你都没有了,那你还有一次唯一的机会,那就是靠自己。
在黑马程序员,有不少学生曾经是外卖员、销售、老师、会计等。进入黑马前,他们苦于就业难、薪资低、职业迷茫,从黑马毕业后,他们如愿进入互联网行业,实现高起点就业!
毕业于专科学校机械专业、曾经在工厂多年的刘同学,曾说:互联网和黑马给了我新的职业生涯!
从月薪几千的工人到年薪30W+的程序员,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已深耕IT教育18年,全国13个校区遍布各大城市,累计培养30万+优秀数字化人才,拥有
“70%学员来自口碑推荐”
的好口碑。
黑马「课程好」
黑马率先将大厂级「真项目」导入课程,引领IT培训行业的变革,
课程涵盖40+
大型行业项目,满足不同行业就业需求。
并且我们每年斥巨资进行多场景、多行业、深技术的项目研发,真实还原企业级项目,每个项目均需通过12项+评审流程,最终才会投入课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