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行家杂志
弹指一挥间,金融二三事。最前沿的行业资讯,最辛辣的时事点评,且看金融界风云变幻,尽在银行家盛宴独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  ·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召开 ·  2 天前  
中国银行  ·  文物会说话|涡纹四系彩陶罐 ·  2 天前  
中国工商银行  ·  央广经济之声 | “陇上小江南”的苹果红了! ·  4 天前  
中国银行  ·  发挥主渠道作用 助力建设贸易强国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行家杂志

中国工商银行周杨:关于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银行家杂志  · 公众号  · 银行  · 2025-01-03 10:44

正文

设置星标 抢“鲜”浏览精彩内容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唐图,由宋代的宴几演变而来,数字化转型就像七巧板的巧妙拼接,重塑了普惠金融生产关系,适应千行百业小微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而数字化,线上是基础,智能是目标,集约是关键。


中小微企业贡献60%以上GDP、70%左右技术创新,是实体经济新动能的重要载体。银行业引入新技术进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小微企业,根本在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两端,针对普惠点多面广、市场主体千行百业的特点,破解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莫听穿林打叶声,先定位核心难题


信贷业务经营,遵循“量本利”协调。“量”即市场空间大,可做大信贷规模;“本”即资金、人力、经营成本可控;“利”即合理定价,实现商业可持续,银企之间才能形成正向循环,互相成就。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长尾客群融资需求难以得到便捷、充足、大范围、可负担的满足,银行视角看主要原因一是风险高,二是成本高。普惠金融“量”较为充足,全国市场主体近1.85亿户,绝大部分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而普惠小微贷款在人民币贷款中占比不足15%,仍有广袤发展空间。“本”较为高昂,采用传统线下模式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往往要付出与大企业贷款相同甚至更高的经营成本、管理成本,银行才能有效开展信贷决策。“利”有所承压,一方面各银行保本微利发展普惠金融,切实让利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对小微企业“雾里看花”,加上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随着市场下沉,银行信贷风险暴露必然增加。总结来说,银行开展普惠金融的核心问题就是“控风险、降成本”。


破解难题,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随着ABCDI技术,即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扩大开放数据维度,提升数据质量,推动数据资产入表,银行发展数字普惠成为可能和趋势,纷纷通过数字化手段,挖掘内外部数据资源,建立模型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推动线上化、智能化、集约化,控风险、降成本。


问渠哪得清如许,持续锻造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过程中,对新质生产力要深学真用。一是充分应用前沿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开展信贷决策,在供应链金融引入区块链技术,在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银行、客户、合作方便捷连接。二是引入数据这一核心生产要素,过去普惠金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每户企业都要现场尽调,定期开展存续期管理,使得客户经理管户数量有很大限制,彼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且必须是相对稀缺的信贷专业人才。随着数据要素的引入及运用,客户经理人均管户数量出现大幅增长。三是劳动三要素实现优化跃升。劳动者从单纯的信贷人员转变为信贷人员、科技人才的结合,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劳动资料从信贷逻辑、专家判断拓展至模型算法;劳动对象从线下贷款转为线上服务。最终实现从传统线下、流程相对繁琐、供给相对不足的贷款服务转变为线上化、智能化、高可得性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跃升。四是生产率大幅提升。2023年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29.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约13个百分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五是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均开展了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数字普惠贷款已成为绝对主力,初步实现了普惠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


不畏浮云遮望眼,路径探索很关键


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线上化是基础,大幅降低了银企双方的时间成本和脚底成本;智能化是目标,有效识别信贷风险,智能代替人工决策;集约化是关键,也是难点,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普惠金融覆盖广度。


线上化是基础。线上化是数字化转型第一步,是线下环节的线上重塑。数字普惠是发挥互联网等技术优势,向客户提供“实时高效、自主自助、无时间空间限制”的融资服务。一是产品(服务)交付线上化。以客户为中心,线上贷款产品服务7×24小时,陪伴客户从接触、测额、申请、提款、还款到退出的全旅程,随借随还、按日计息,为客户带来价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二是业务运营线上化。围绕“银行如何找客户”“客户如何找银行”,通过线上化方式宣传、触达、受理分析、响应客户诉求,重点解决可得性问题,提高业务推广效率,实现客户快速触达。


智能化是目标。数字普惠目标是智能化,从产品到业务架构的守正创新,实现小微信贷在线引流获客、客户营销、业务准入、定价决策、系统审批、业务运营、存续期管理、清收处置等环节的智能处理。一是产品智能化。以量化模型技术为核心动能,综合运用系统量化、人工研判和其他风险管理手段,针对行业、区域、客群,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精准的授信核定、合理定价、适配期限、提示风险、自动续贷等智能服务。科学分析小微信贷产品“量本利”,守牢风险成本底线,实现保本微利。二是风控智能化。关注新模式带来的新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开展模型风险监测、后评估管理,强化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模型自学习和训练能力;强化数据多维度交叉验证、线上与线下互验;适应小微信贷线上化、零售化趋势,防范和化解潜在欺诈风险、声誉风险及消费者投诉;建立存续期风控模型,前瞻、精准、有效识别客户和业务风险,破解海量客户存续期管理难题。三是运营智能化。构建立体获客和运营体系。以场景为切入点,以客户旅程为主线,建设运营工具,精准定位客群及场景,精确识别客户需求,实施差异化触达、促转策略。以客户数字化评价为基础,做实黏、留、舍。四是管理智能化。建立从总行到分支机构、客户经理的智能化内部管理体系,实现业务授权、业绩评价、激励约束、统计分析等智能化改造,推动内部管理更加精准、流畅、聪明。


从实践来看,目前普惠金融线上化、智能化进展普遍较快。线上化方面,大型银行基本完成了对传统普惠产品的线上化改造,小微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专用App、小程序、公众号等渠道,享受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内部流程的审查审批、合同签约、风险预警等环节也改为线上化处理。智能化方面,虽然进展不一,但大部分银行都积极与税务、工商、财政、监管、数据公司等数据源头开展系统对接,在确保数据安全和获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获取小微企业工商注册、纳税、发票、征信、结算、押品价值等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联邦学习等算法技术,应用量化风控模型,校验反欺诈、交叉违约、多头借贷、融资适度性、经营劣变等策略规则,通过“数据+技术+模型+规则”,完成智能化客户准入、授信核定及存续期管理。上述线上化、智能化改造对近年来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天工人巧日争新,迎接生产关系深层变革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之初,破解普惠金融难题重点放在“控风险”,包括运用数据、模型、系统,实现智能风控。但风险控制存在边界,风险判断依赖的数据很难全部开放,信息不对称状况只能缓解不会消失,“控风险”带来的边际效益将递减。随着线上化基本实现及智能化的不断推进,集约化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胜负手。七巧板应用出入相补原理,通过移动旋转增补空间形成新形状。类似的,数字化转型成败,发端于新质生产力提升,鼎定于新型生产关系适配。适配的关键是集约化,本质是事权重构,产生新的劳动组合,推动实现“降成本”,实现商业可持续。


劳动组合优化带来集约运营。随着普惠金融开展数字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业务发展提速、覆盖面不断扩大、客户数量快速增长,银行客户经理管户压力陡然上升,受人力资源约束,未来普惠金融发展必然面临瓶颈。银行须用好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其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对劳动组合进行优化调整。探索营销获客、材料收集、抵押登记、合同用印、催收处置等人工操作环节集中处理。在守牢风控底线前提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降低单户运营成本,不断变革普惠金融生产关系,更好地释放新动能。


协同的数字化转型带来集约管理。银行总分机构之间、业务条线之间,须开展协同联动、分层铺陈、逻辑通用、成果互促的结构性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各层机构、各业务条线优势、能力,将普惠金融产品、风控、数据、技术的管理放在最合适的机构层级、业务条线手中,合理分配职能,实现集约化管理。最终形成立足产品数字化能力(1),并在技术、数据、权益等资源(1)加持的基础上,由分支机构(N)为广大小微企业客户服务的“1+1+N”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强调责权利统一带来效率提升。产品分配形式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按劳分配原则,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成果应按照各参与主体做出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随着劳动组合的优化,集约化的推进,机构之间、人员之间承担的工作职责将发生较大调整,须进一步强调权责利统一,对绩效考核、人员激励、资源配置等配套机制进行调整,不断提升数字普惠生产效率。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办公室)副总经理、数字普惠中心总经理

责任编辑:孙 爽

[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发于《银行家》杂志2024年第12期「普惠金融」栏目


END

分享、在看点赞,全都想要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