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职美国第47任总统。
就在他入主白宫的第二天,全球媒体的头条几乎被同一条新闻占据:
特朗普宣称,他将在100天内结束俄乌战争。
消息一出,舆论炸了。
你特朗普竞选的时候不是说自己能在24小时内解决这场持续了近3年的冲突吗?
怎么突然又变成100天了?
虽然特朗普这人总是特不靠谱,朝令夕改也不奇怪。
但考虑到特朗普过去信誓旦旦承诺24小时停战这事,所以消息一出,特朗普还是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嘲讽。
无数吃瓜群众都在迫不及待地等着4月1日的来临,想看看特朗普到真的能实现百日停战吗?
不过,考虑到现在的国际形势,我觉得大概率能。
为什么?
这就要从欧洲和乌克兰面临的形势说起了。
1
欧洲与乌克兰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特朗普的措辞,是“停战”,而不是传统西方语境中的“胜利”。
也就是说,不是把俄罗斯从东乌四州土地上赶出去,而是根据各自的占领区,就地停火。
那么这种“停战”,过去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哪里?
毫无疑问,就是乌克兰。
俄乌战争爆发后,泽连斯基把这场冲突描绘成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生死之战,通过煽动民粹主义坐稳了总统宝座。
这么玩嘛,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老百姓(特别是民族主义分子)被煽动得热血沸腾,铆足了劲跟俄罗斯死磕。
坏处呢?
就是不太容易收场,你带领大家抵抗俄罗斯,大家跟着你干,可是你想停战把领土拱手让给俄罗斯?
那绝对不行,这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的背叛!
简单来说就是乌克兰版的“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信不信,只要泽连斯基答应停战,那他带领乌克兰打的这三年的仗,让乌克兰几十万人死伤、国家成为一片废墟,最后还丢了领土的锅,都要砸到泽连斯基头上!
不说平安落地了,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目前,乌克兰反对派早已虎视眈眈,甚至可能以“叛国罪”将泽连斯基送上法庭。
前总统波罗申科公开喊话:“泽连斯基必须为领土损失负责!”
不过,虽然俄乌停战来自乌克兰的阻力最大,但停战从来都不是乌克兰的事,乌克兰说了也不算。
如果乌克兰不愿意,特朗普有一万种方法来炮制它。
比如,断援助。
1月23日,卢比奥宣布,暂停几乎所有对外援助项目(紧急食品计划和对以色列和埃及的军事援助除外),其中就包括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
这下子就麻烦了。
虽然拜登政府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突击批准了价值6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但是特朗普切断了援助对于乌克兰也是致命打击。
乌军前线指挥官坦言:“弹药库存仅够支撑3个月。”
要知道,虽然美国和欧洲都是对乌克兰援助的重要来源国,但问题在于,他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对美国来说,援助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
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援助资金,又会变成订单,回到美国军工企业手里。
欧洲各国呢?
除了北约框架内的援助之外,其他国家的援助份额主要集中在财政、经济、能源以及人道主义援助上。
这样一来,如果缺少了美国的援助,像“海马斯”远程火箭炮系统、“爱国者”防空系统以及F-16战斗机,此类军事武器欧洲根本无法补充(或者不愿意提供)。
乌克兰还怎么打?
对乌克兰来说,要么停战保住现有的战线,
要么继续死扛。
但因为缺乏武器弹药,被俄军推到第聂伯河。
两害相权取其轻,对乌克兰来说,停战也算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了。
那欧洲呢?
说实话,
欧洲内心是并不愿意停战的。
支持乌克兰打了三年,给了这么多援助,支付了那么多昂贵的能源,跑掉了那么多工业。
现在停火了,等于是欧洲为乌克兰的战争买单付出了所有,却一无所获,这显然是个赔本买卖。
更何况,欧洲一些政客为了迎合国内选民的政治意识形态需求,将支持乌克兰作为展示其政治立场的手段。
那么一旦他们转而支持停战,那不就是背叛了“民主价值观”了么?
所以,对很多欧洲政客来说,也是倾向于支持乌克兰持续战斗,而不是推动和平谈判。
但问题在于,形势比人强啊,在美国断绝援助之后,欧洲也实在扛不动这个大雷了!
现在欧洲是个什么状态?
通胀高企,民不聊生!
随着2025年1月乌克兰拒绝续签已经到期的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输欧协议,俄方过境乌克兰对欧天然气输送彻底中断。
欧洲的通胀再次飙升。
虽然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已经降低到了8%,但这8%的短缺仍然拉动了欧洲天然气价格20%的涨幅。
美国LNG天然气也趁机涨价,从欧洲大赚一笔。
结果,欧洲在这个冬天再次迎接了一次大通胀。
在通胀的影响下,欧洲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成本上升等问题。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投资意愿降低。
据接受彭博社调查的分析师预测,2025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1%,低于早先预测的1.2%。
欧盟核心德国,经济学家预测其经济在2025年将仅增长0.4%,比欧洲央行此前的预测更为悲观。
经济低迷使得税收收入减少,战争所需的军事开支却不断增加,对乌援助成为欧洲各国身上最沉重的包袱。
屋漏偏逢连夜雨。
本来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了,
特朗普竟然还要求北约成员国将现有标准提高足足一倍以上,达到GDP的5%!
哪来的钱啊!
看来看去,只能砍乌克兰援助预算了!
所以,自从特朗普上台后,欧盟逆子、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不断秘密与俄罗斯接触。
还安排了被认为是亲俄部长的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托,前往俄罗斯私下勾兑。
美国那边呢?
虽然没有派人访俄,但是12月29日,一架俄罗斯政府高层专用的伊尔-96公务飞机来到了美国,并且还在纽约逗留了两天。
此后,俄方对此未做任何公开解释。
显然,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开始与俄罗斯秘密接触,想在停战中获取最大利益。
那么谁将失去最大利益呢?
自然是乌克兰。
目前,泽连斯基已经表态,他强调:
乌克兰绝不会让任何国家在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情况下决定其命运。
这话听起来很硬气,但翻译过来就是:
你们勾兑归勾兑,但不能撇下我!我也要参加谈判!
很多人可能觉得,泽连斯基不是不想停战吗?干嘛要谈判?
其实吧,不是他想谈判,实在是战场上太不妙了。
2015年1月份,俄军以过去3年前所未有的速度挺进。
不仅包围了乌东后勤补给枢纽红军城,还攻占了大诺沃西卡,被围困的乌军第110机械化步兵旅几乎被全歼。
乌军东部主力都在库尔斯克窝着呢,结果俄军偏偏不打库尔斯克。
乌军主力占着一大片空地啥也做不了,自己在顿巴斯地区的堡垒区却被俄军一路攻克。
目前,俄军兵锋直指哈尔科夫。
如果哈尔科夫丢了,整个东乌局势就糜烂了,就算到时候乌克兰想停战谈判,也没什么筹码了。
欧、美已经有强烈的结束战争的意愿,乌克兰也开始逐渐认清现实,不再抗拒和谈了。
那么在战场上赢得优势的俄罗斯呢?
2
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
俄罗斯什么情况?
相比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俄罗斯国内的情况却非常糟糕。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俄罗斯现状:
前线吃人,后方吃土。
为啥这么说?因为俄罗斯的财政支柱崩了。
俄罗斯这个国家,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俄罗斯轻工业基础太差。
所以要想维持基本的经济运转,仍然需要外汇收入来购买民生所需的工业品。
在过去,俄罗斯外贸收入主要靠军火与能源出口支撑。可现在呢?
这两大支柱已经遭遇毁灭性打击:
1.武器出口一直在萎缩。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21 年,俄罗斯军火出口高达146 亿美元。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军火的销售收入在 2022 年下降到 80 亿美元,然后在 2023 年底下降到 30 亿美元。
到2024年呢?
全年的军火销售额仅为12.69亿美元,缩水了90%以上!
武器出口萎缩,一部分原因,是俄军在战场上表现太差劲了。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在战场上的表现,本身就是该国军火的活广告。
表现好,自然军火卖得好。
表现差,谁还会买你的军火?
比如俄罗斯的明星产品防空系统,战争中被乌克兰军队摧毁的防空系统有605套。
面对乌克兰军队的导弹或无人机袭击,而这些防空系统都没能做出有效反映。
这样一来,谁还敢买?
曾几何时,俄罗斯军火还能靠着皮实耐用在世界上拥有不少粉丝。
但俄乌战场上俄军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因为电子工业的短板,俄罗斯武器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这从俄罗斯要从洗衣机上拆芯片来供应导弹就能看得出来。
另一部分原因,是产能不足。
前线陷入消耗战之后,俄罗斯军工厂就算马力全开,也只能勉强维持前线的消耗,自然没有多余的产能用于出口。
甚至就连印度送到俄罗斯升级的T-90主战坦克,也被俄罗斯派上了战场,
可见俄罗斯军火供应的紧张。
更不要说频频推迟的军舰、防空导弹交付了。
不得已,俄罗斯已经有大批订单被毁约。
比如印度已经放弃了48架米-17直升机和10架卡-31预警直升机的采购计划。
阿尔及利亚的坦克采购计划也被搁置,转而寻求中国的VT-4型外贸坦克。
从目前来看,起码未来两年之内,俄罗斯是不要指望军火出口的外贸收入了。
2.能源出口枯竭。
曾几何时,俄罗斯每年通过北溪管道向欧洲输送2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贡献了俄罗斯财政的40%。
同时,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
煤炭产量一直排名世界前列,每年能为俄罗斯带来100亿美元的收入。
至于石油就更不用说了,妥妥的硬通货。
但俄乌战争后,特别是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后,欧洲加速与俄罗斯能源脱钩。
俄对欧输气量暴跌70%;
德国转向挪威液化天然气,波兰建成波罗的海管道,俄罗斯被迫以每千立方米120美元(仅为欧洲市场价1/3)向土耳其、印度贱卖;
煤炭更惨,对欧洲出口归零,去年曾经爆出俄罗斯煤矿已经发不出工资。
为了规避制裁,俄罗斯组建由100艘旧油轮组成的“影子船队”,通过公海转运、伪造产地标签等方式向亚洲走私。
但问题在于,谁会冒着风险买你的黑油呢?
除非你足够便宜。
这样一来,影子船队运油每桶实际收入不足40美元,不及2022年峰值的一半。
理论上,俄罗斯必须卖出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才能有基本的财政收入来支持战争。
但问题在于,俄罗斯的油气产量都在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西方禁运高科技设备后,俄石油公司钻探油井的配件断供,少量走私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西伯利亚油田的产能正以每年7%的速度衰减。
这样一来,俄罗斯经济的致命伤——
过度依赖资源出口,在制裁下彻底暴露。
2024年,油气收入占GDP比重从32%骤降至12%。
一国财政收入锐减,同时叠加战争消耗(俄乌战争日均消耗3亿美元,2024年俄军费预算已占GDP的8.3%)。
这么玩,必然会让一个国家陷入困境。
困境之一:
卢布汇率持续暴跌。
目前,卢布汇率暴跌,一度跌至1:135(兑美元),这是啥概念?
要知道,2023年7月,卢布汇率还是1:86呢!
这一下子跌了将近40%!
虽然汇率暴跌不怎么影响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但对俄罗斯的国家伤害是巨大的。
比如,进口陷入崩溃,所有进口商品都要花更多的钱。
目前绥芬河口岸的农机配件已经涨价2倍多,很多俄罗斯人只能放弃进口。
但农机配件短缺又影响耕种效率,目前远东农场已经大面积抛荒。
比如,资本外逃。
因为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缩水,俄罗斯精英阶层开始通过迪拜房产、加密货币转移超1500亿美元资产。
困境之二,劳动力短缺。
为填补战场上的“人肉缺口”,新兵招募费(一次性)已经从10万卢布(1万人民币左右)暴涨到520万卢布(37万人民币);
士兵的月度工资也暴涨至20万卢布(2万RMB),阵亡抚恤甚至飙涨到1240万卢布(90万人民币)。
这些钱,一部分是由地方支付,但大头还是联邦政府出,导致财政负担巨大。
更残酷的是,因为大批青壮年被送上战场,劳动力短缺。
俄罗斯现在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剧,有73%的企业找不到必要的员工。
目前,劳动力短缺的情况甚至已经蔓延至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
比如西伯利亚某医院因医生被征召,被迫让兽医兼职接生;
还有远东地区的学校因教师参军,宣布“授课无限期暂停”。
更有很多青壮年为了避免被征兵,都争先恐后地跑到了外国。
俄国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就尖锐地指出,俄罗斯现在的失业率创历史新低,仅为 2.4%。
但原因不是因为经济好,就业机会多,而是因为人都跑了。
困境之三,通胀和加息的博弈。
2023年,俄罗斯经济数据不错,但问题在于,这种经济增长来源于财政赤字和军工扩张,是不可持续的。
果然,到了2024年,这种经济政策就显现出了恶果。
资源和资金更多地流向军事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投入难免被挤占。
相反,因为投资过热,俄罗斯陷入了严重的通胀。
2024年俄罗斯消费者通胀率预计为9.6%-9.8%!
为了降低通胀,俄罗斯央行在2024年 10 月将关键利率从 19% 上调至 21%。
理论上,加息有利于降低通胀,但反过来也会造成利息支出的成本大幅攀升。
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飙升至30%-40%。
目前,俄罗斯公司的逾期应付账款比战争前增长了65.5%,外债违约率升至22%。
俄罗斯企业破产案件数量同比增加了53%,
高达57%的破产案件中,债权人收不到一个卢布。
莫斯科一家面包店老板哭诉:“面粉价格涨了4倍,电费涨了7倍,但顾客连黑面包都买不起了。”
这些难题,已经成为了困扰俄罗斯政府的最大困难。
为了弥补财政收入不足,俄罗斯已经开始竭泽而渔到了。
比如,
俄罗斯在部分地区开始恢复粮食配给制度。
很多人奇怪,俄罗斯不是粮食大国吗?怎么要搞粮食配给了?
其实就是为了把更多粮食用于出口,用来获取宝贵的外汇。
再比如,在天然气生产过剩的情况下,俄罗斯宣布对国内民众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上涨,涨价15%。
这是财政已经窘迫到不得不要搜刮民众最后一个铜板的地步。
民众的钱都被搜刮走了,自然要消费降级。
消费降级这个词这几年在中国比较热,表现无非也就是从淘宝购物转到拼多多购物。
但是俄罗斯的消费降级是什么?
是转向中国二手货!
在莫斯科最大的切尔基佐沃市场,中国二手商品正成为普通家庭的“救命稻草”。
义乌库存的滞销羽绒服,加价30%后秒杀一空;
拼多多退货的瑕疵小家电,被俄商家贴上“中国高端科技”标签出售;
一个中国产二手电饭煲,能卖7000卢布(500人民币);
还有的广告牌上,用红字写着:“购买三双二手丝袜,赠送一件旧衬衫。”
俄国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认为:
俄国2025年的经济将会停止增长,并将出现滞涨,主要表现是经济停止增长,但物价却不停的上涨。
这可是比通胀和通缩都更加严重的一种经济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战场上还能占据有时,俄罗斯也迫切需要尽快结束战争喘口气了。
3
俄乌谈判的艰难
看起来,无论是欧美,还是俄乌,对谈判都不再抗拒了,那么是不是停火会很快到来呢?
未必。结束战争并非易事。
为啥?
因为双方的立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看一下双方初步提出的停战方案:
特朗普版:
1.乌克兰承诺至少20年内不加入北约。
2.作为交换,美国将继续向乌方提供大量武器,以抵御俄罗斯未来的进攻。
3.俄乌前线将基本锁定,以现有战线停火。
俄乌双方设立一个800英里(1200多公里)的非军事区,目前尚不清楚由谁来管理这片领土。
不得不说,这个方案充满了“特朗普特色”。
先用乌克兰20年不加入北约,回应俄罗斯的严重关切,给俄罗斯留出战略安全空间。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俄罗斯的最大心结,也让俄罗斯继续战争的“合理理由”不存在了。
算是给了俄罗斯一个同意停战的台阶下。
然后承诺给乌克兰提供大量武器,也回应乌克兰的严重关切。
这样一来,乌克兰就不用担心俄罗斯随时撕毁停战协议,再次爆发战争了,也算给乌克兰一个台阶下。
最关键的这个“非军事区”的构想。
现在俄罗斯占领的土地,俄罗斯说是俄罗斯的,乌克兰说是乌克兰的,吵来吵去根本谈不拢。
所以特朗普觉得,你们干脆别吵了,参考朝鲜半岛模式。
双方各向后撤退XX公里,形成一个大约四公里宽,长约两百多公里的非军事区(DMZ)。
脱离接触,避免双方对峙剑拔弩张。
当然,为了保证非军事区一系列停火规定的落实,需要他国军队监督。
因为他国军队肯定是以西方国家为主,所以名为监督,实为保护。
这也是给泽连斯基吃了一颗定心丸,显示西方国家并没有放弃乌克兰。
但部署军队需要花钱,钱谁出呢?
特朗普的“和平方案”就提出,“我们可以提供培训和其他支持,但将由欧洲人承担维和职责。
我们不会派遣美国男女士兵去维持乌克兰的和平,也不会为此买单。
让波兰人、德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来承担责任。”
总之,
特朗普是既想享受到停战红利,又不想付出任何东西,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很“特朗普”。
但是这份方案,和俄罗斯的诉求差距太远了!
俄罗斯方案是什么样呢?
根据2024年俄罗斯向西方传达出的一份方案,主要是把乌克兰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分被称为“俄罗斯新地区”,基本上是已经公投入俄的东乌4州+克里米亚。
中部分是“亲俄国家实体”,是在第聂伯河沿岸的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基罗沃赫拉德、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敖德萨、切尔卡瑟、文尼察和日托米尔地区组成。
让泽连斯基政府下台,在这个领土上成立一个一个亲俄的国家。
西部分包括沃伦、里夫内、赫梅利尼茨基、利沃夫、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捷尔诺波尔、切尔诺夫策、扎卡尔帕特地区,这些国家与东欧国家接壤,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领土争议。
所以俄罗斯认为这些地方应该由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来共同决定其最终的归属。
不得不说,这个方案太狠了。
基本上是把乌克兰当战败国来看待,直接瓜分了!
而且为了显得自己吃相不那么难堪,把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也拉进来了!
稍微懂点历史的看到这个方案,都感觉是沙俄回来了。
但问题在于,这种瓜分方案,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已经不可能出现了。
就算把刀架在泽连斯基脖子上,他也不敢同意的!
而且不仅泽连斯基,乌克兰任何一个政客都不敢同意。
谁同意,谁就是乌克兰的千古罪人!
2022年乌克兰被打到基辅城下都没屈服,现在手里还占着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呢,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双方立场差距太大,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停战?
所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最近发布了一个名为《如何让俄乌战争走向和解》的报告,报告第一句就是:
“Trump很快会发现,通过谈判结束俄乌战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提升他作为和平缔造者的声誉绝非一件容易之事。”
特朗普现在的难点,就是至少要签订一个相对说得过去的条约。
什么叫“说得过去”?
简单来说,这个条约不仅要让俄罗斯松口,也要给欧洲和乌克兰一个交代,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美国的国际形象。
但问题在于,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几个难题是绕不开的。
比如,乌东四州与克里米亚等俄罗斯实控地区怎么处理与认定?
特朗普的停火方案,其实回避了这个问题,这些土地到底算谁的?
对俄罗斯来说,我占的土地都是俄语区,一直受乌克兰的欺压。
现在东乌四州已经公投成立共和国,并加入了俄罗斯,而且俄罗斯国家杜马已经批准了四州加入俄罗斯的条约。
也就是说,在俄罗斯看来,这四州之土已经是俄罗斯领土了。
如果要吐出来,那普京就是卖国贼,会被皇俄派喷死。
对乌克兰来说,本来国际法承认的乌克兰领土,被你抢走了,办了个手续就是你的领土了?
上哪也没这个道理啊!
哪怕美国施压,乌克兰也是万万不敢承认这四州归俄罗斯的。
这个核心问题谈不拢,双方和平就没基础。
再比如,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
从本质上来说,这场俄乌战争,其实算是俄罗斯和北约关于历史的一次碰撞。
冷战结束后,北约自然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开始收拾苏联的势力范围,不断东扩,享受冷战终结的地缘政治红利。
但是在俄罗斯的历史叙事中,这场斗争不是北约赢了,而是苏联自己出了问题,北约不应该享受冷战胜利的红利。
本来,90年代的时候,北约曾经非正式地向俄罗斯承诺过,第一次东扩后,就不会进一步向东扩张。
但最终北约没有信守承诺,继续东扩,最后把俄罗斯逼到了墙角。
所以,普京发动战争的目的,
其实就是想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甚至消除冷战后北约东扩的地缘政治后果。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
乌克兰被打得越惨,就越需要加入北约。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占据的土地越多,北约越睡不踏实。
俄罗斯要地缘安全,欧洲诸国就不要了?
所以,欧洲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件事,必然持开放态度,作为欧洲各国的核心条件之一。
在双方立场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问题就来了,俄罗斯在谈判中,到底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
要面子就是要维持与乌东地区的吞并,并且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
但这样,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或是乌克兰,都接受不了。
这样就算停战,欧美也不大可能取消对俄罗斯制裁,那么俄罗斯未来战后恢复经济将极为困难。
这就是俄罗斯要面子付出的代价。
那要里子呢?
就是在乌东地区与乌克兰加入北约方面做出一定妥协,换取欧美有条件取消部分制裁。
但问题在于,这样干意味着3年付出巨大代价的战争相当一部分成果与诉求基本是化为泡影了。
道理很简单,“特别军事行动”的最低等级目标就是占领顿巴斯,现在连顿巴斯都要吐出来,那前面的仗不是白打了吗?
死的人不是白死了吗?
普京前不能对皇俄派交代,后不能向主和派交代,那么对普京个人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还记得最近的“普京健康问题”传闻么?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激烈博弈的结果。
4
战后展望
为什么俄乌、美俄、俄欧之间的立场差异那么巨大,猫哥又判断他们能在3-5个月内达成协议呢?
主要是无论乌克兰也好,还有俄罗斯也好,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太大,已经不具备维持长期战争的能留。
2025年1月,乌克兰和俄罗斯方面已经在卡塔尔举行了一场“有限会谈”。
虽然会谈主题是交换战俘和送返对方被 “驱逐” 的儿童,但你说双方的高级代表都坐在一起了,能不谈一谈停火的事?
最起码,交换一下双方立场也可以嘛!
就算立场差异巨大,但谈判嘛,就是妥协的艺术。
相信双方面临的窘境,都会让双方认清现实。
再加上3个月左右的磨合和讨价还价,最后还是能达成协议的。
更何况,不仅美国在推动和谈,就连中国也可能会介入。
在1月24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线上会议上,特朗普表示:
美国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期待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希望中国能帮助美国结束俄乌冲突。
一向热衷于给自己揽功的特朗普,竟然罕见地放低姿态,找中国帮忙。
显然也看到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巨大影响力。
只要中国参与,在中间施加影响,俄乌战争在上半年停战还是很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