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Tiktok禁令正式生效,使用者再打开时已无法使用。
或许,这对于美国用户来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虽然可能后续还有变动),
但同时,随着禁令之前被泼天富贵挑中的小红书作为替补,也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开启的可能性。
小红书的火热状态,很多人褒贬不一。有在上面疯狂用奇奇怪怪的文化输出震惊老美的,也有直接1v1对账,结果一对一个不吱声的,还有中国互联网高速产出的爆笑多国新梗,以及原有信息渠道被占据的“受难原住民”,还有开放态度拥抱赛博地球村的。
你,怎么看呢?
在1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一致通过对Tiktok的禁令时,相信大家早就做好了准备。
然而,今天打开App看到无法使用的通知和应用商店搜索结果为0时,众多用户难免唏嘘:Tiktok在美国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小红书上哀声一片:“It's Happened”,"The End of an Era
","Farewell Tiktok...","I am angry, disappointed and exhausted... I feel like I lost an integral part of community that I had found on Tiktok"
(不敢相信它真的发生了、时代的终结、告别Tiktok、我现在觉得生气失望并且精疲力尽,我觉得我失去了我在Tiktok上曾找到的一个完整部分...)
也有与OpenAI和谷歌竞争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科技新星——Perplexity AI,早早抓住了这个禁令机会:
周六就向字节跳动提交了一份高额报价,提议用500亿美元,将Perplexity与TikTok US合并而非出售,并且保留
字节跳动的大多数现有投资者的股权,创造一个全新的智能APP!
(图源CNBC)
字节这边之前是说了肯定不考虑出售,但是也没回应是否愿意合并。
不过,外媒有很多都在说特朗普也许会考虑实行Tiktok 90天的延缓期,动态变幻诡谲,咱也不知道之后会如何发展。
于是,目光就焦集在了最近爆火的小红书上......
想必近期大家只要打开小红书,都有点一觉醒来“世界”都不同的感觉。
回顾之前小红书各种“梦核”现象,充满了迷幻、理想主义、世界大融合、热闹的感觉。
先是横空出世的满屏“Tiktok Refugees”,视频里真的洋人,趁乱从外网扒视频装的洋人,骂着美国,学着一两句不太熟悉的中文,用着奇奇怪怪的机翻,从墙外推到壁垒,给互联网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
我们的互联网网民,也是怀着大国情怀,热情欢迎这群带着爆炸信息量而来的远道之客。
也有语言不通被网友们“强迫”交出猫猫图,形成Cat Tax、Dog Tax甚至是各种Pet Tax的:
(图源小红书-
从猫狗进化成袋鼠、马、豚鼠、兔子,
他们让言语“调戏”外国帅哥,说,“我们小红书上的男生发视频都不能穿上衣的
”,教他们说“你给我加了什么,好热”、“守男德”,
甚至哄骗他们发腹肌然后反手举报的(bushi,
还有
让美女发帖呼吁大家“一起shitting
”、取名叫“翠花”的!
总之,事情简直大乱炖,一顿乱七八糟的梗和互联网文化输出,往越来越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不儿,我背负45万美元债务上法学院,一辈子都可能还不完,这分明是一份‘奴隶合同’,然后你告诉我中国学费才798美元一年!?”
还有大呼:“我们都被‘中间商’骗啦!事实根本不是这样!”、“一觉醒来天塌了,世界观被重建了”、“原来全世界的牛马过得一样差”、“终于理解美国人的精神状态了”
再比如,利用小红书进行phd申请、职业学业connection,眼界开阔的:
在这场打破信息壁垒,互相有友好交流的浪漫化乌托邦中,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很好的体验。没有互相之间的stereotype,互相尊重。在这里,LGBTQ可以自由表达,在美国不被看好的二次元、Lolita、Gyru、Decora可以得到一句温暖而坚定的回答:
而外国网友,在小红书被好好对待之后,也非常实实在在地回Tiktok、Reddit上汇报:
(图源Tiktok-不敢相信这些好评居然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天呐,他们是真的手把手教我怎么取名字、打Tag、教我学中文”、“中国小红书网友们太好了!”、“我在床上看小红书看了2小时,现在笑得不行”、“我已经掌握好几句中文了!哈哈哈(炫耀版)”
和谐梦幻的联系,互联网巴别塔被重建,理想主义者梦想中的地球村到来,一切都美得像一场梦......
当然,这场乌托邦一样的“世界和平”,并不是所有人都开心的。
有一部分留子表示,自己成了Tiktok Refugee Tag里最大的受难者。
本来身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一人适应环境、适应语言,有时候甚至会遭到若有若无的“亚洲脸忽视”,在人群中当个隐形人,更别说手把手的tutorial规则教学了。
小红书本来是自己跟国内,那个自己称作“家”的地方一个温暖而独特的联系和港湾,结果现在一堆洋人入侵,平时本来在学校就看够了,回答自己的地盘还要看他们发些有的没有的自拍、似是而非的话,根本刷不到自己想看的。
凭什么他们白人一来我们的网络社区,大家就热情好客帮助他们在这生存下来?
还有一部分小红书用户表示,自己作为“原住民”,现在看到的评论区,越来越多的“机翻中文”,觉得这个社区已经不再是自己熟悉的地方了,
也担心之后网友们的中文,会越来越失去它本有的味道。
同时,其实反观两边的动机,我们也许能发现,这种梦幻泡影般的狂欢,也许并不是长久之计。
去Tiktok或者内部看,或者抓几个“Tiktok难民”问一问,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来小红书的动机,
最开始只是一场,对美国内部政府的“protest”。
同时,小红书突如其来给美国普通人的关注和流量,让他们收到了从所未有的待遇。小编也看到很多在Tiktok教美国网友起号小红书的帖子,也提到了如何加双语字幕,如何让自己的视频和内容更受欢迎。
(图源Tiktok)
而中国网友这边呢,一当然是我们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大国待客之道,是“有朋自远方来”的开放与包容。二也是因为,信息融合后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三是因为美国大骂他们自己国家各种,在小红书这里卖惨,
让大家觉得“新鲜”。
两边从一开始,就不是抱着相同的动机,因此这之间并没有什么很长久的利益共享。
当好奇心过去,好客之道达到礼貌标准;当美国民众在小红书上变为习以为常的东西,当美国政府最终妥协达到一个让民众满意的平衡点,
这些“新鲜”、“好奇”、“关注”、“流量”都会渐渐消失。
其实作为留子,我们都很清楚。
文化之间的差距像一道无形的墙,它是我们努力了很多,碰得头破血流都无法打破,最后待会大多数的我们待回舒适圈,和文化相通的中国留子相伴,与本地学生维持面上友好的一道屏障。
包括现在Tiktok真正禁了,在小红书上的反应大家也并没有把这个地方当成新家。因为在小红书的这场反抗,似乎并没有给美国政府带来什么影响,后续再声势浩大下去,对于美国民众的原本动机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效果。
再然后,如果按传言中,美国已经盯上小红书,把小红书小绿书小蓝书变成第二第三个Tiktok呢?
当然,这场乌托邦,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
身为留子,当然深深体会过那种,身在异乡,一个白人文化主导的地方被忽视,被轻视,被各种stereotype开玩笑的感觉。
而且,小编个人观点来看,这场乌托邦,恰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让高塔之外的他们,更了解我们的机会。
我们经历的那些若有若无的不公,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自豪的文化、有趣的思想、说不完的梗、搞不完的抽象、好吃到爆的中国美食,他们都无法看到。
小编其实个人经历过很大一部分跟韩国同学和日本同学比的不平衡。
在欧美留学,有很多local同学非常迷日本动漫,想去日本玩,上头韩国Kpop,聊韩国Idol。
但是到了中国,大家全都是清一色的传统刻板印象,比如外媒宣传的中国形象,或者就是简单中立而平淡的,“oh, tell me more about China”。
我们一直缺少一个文化输出的机会。
而小红书的这场乌托邦,我们的友好,包容,还有奇奇怪怪的文化输出,绝妙抽象的梗,都能切切实实被曾经高塔之外的对方看到、听到、切实感受到。
最起码,切切实实地,有美国同学在课上会提到RedNotes了,也有很多美国网友在他们的地盘评论,宣传,中国网友根本不像美国政府说的那样。
随便抓一个评论Rednotes的视频评论区,都是90%以上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