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语世界
办杂志,搞翻译,做学术,带孩子。这就是人生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德语世界

【梁老师的德语课】皇帝和国王到底有什么分别?

德语世界  · 公众号  · 德文  · 2017-04-24 22:19

正文

传说有一个仁兄,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念叨: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意思是“我乃此世之最上者”。一个人一旦达到了某种境界或是获得了某种地位,就有觉得用普通的称呼远远不足以形容自己,一定要另辟蹊径,为自己上“尊号”,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俗。



而作为尘世间的最高统治者,君主们也不例外。夏朝称“后”,商代称“帝”,周天子称“王”,而到了秦始皇,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称自己为“皇帝”,于是成了后世中国两千年帝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究其本意,据郭沫若考证,“皇”与“帝”都是太阳闪耀,泽被四方的意思,颇有点埃及人崇拜太阳神拉与阿蒙的味道。而周朝原本的“王”则成了比皇帝低一个层次的尊号,例如朝鲜因为是中国属国,一直都称自己为“国王”,直到清末看到中国不行了,才有了称帝之心。而越南君主对内称“大越皇帝”,对中国则称自己为“安南国王”。这些大概就是汉语中“皇帝”与“国王”的区别。


小的时候读翻译小说,也会看到“皇帝”与“国王”的字眼,想当然的以为,国外的君主也真的就是这样叫的。长大以后才明白,其实“皇帝”与“国王”只不过是我们用来翻译外国统治者的汉语对应词而已,事实上,根本没有一个欧洲国家的君主叫“huangdi”或是“guowang”。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可汗”、“法老”、“哈里发”、“苏丹”似乎都是来自于中东和近东的游牧民族,而“皇帝”和“国王”这两个中文式译名好像只针对欧洲的君主。这里面是因为我们距离欧洲太过遥远,所以无法准确知道其发音?还是说在我们心目中,只有欧洲才与我们这个民族地位相匹配?希望好事者多多研究。


但是,直译或音译的好处是能够保留原来语言的风貌,而类似“皇帝”这样的意译法则因为读者自身文化背景的理解或期待而多多少少与其原意有所扭曲。我们中文读者难免会从我们中国人自己对“国王”和“皇帝”一词的理解出发来想象德国人的“König”或是"Kaiser”。


在德国中,König一词来源于古德语的kuning和中古高地德语的künic,意思大致是“出身高贵的男子”之意。这也是西方“König”一词与中国国王的第一个本质区别,西方一直都是贵族社会,只有出身高贵家族的人才有机会成为König,而中国人民早就已经发展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新阶段。虽然我们一直都有所谓“天潢贵胄”的说法,但中国人的贵族谱系早已不可考证。


而德国的Kaiser则来源于古罗马统治凯撒的名字Gaius Iulius Caesar,Caesar本是一个绰号,据传说Caesar的祖先曾在与迦太基人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杀死了一头大象,而据说在迦太基语中,“大象”就是Caesar,他也因此获得了这个绰号,后来这个绰号演变成了家族的姓氏。而在凯撒作为独裁者被暗杀之后,后来的统治者为了表示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则纷纷为自己加上了“Caesar”这个姓氏,首先这么做的当然是他的甥外孙兼养子屋大维,但屋大维并不满足,他还从元老院得到了尊号“Augustus”(奥古斯都,意即高贵伟大者)。与此同时,屋大维还称自己是罗马军队的统帅Imperator(是不是和德语命令式那个词很像?没错,这个词就是发号施令的意思)。从此以后,罗马帝国的领袖的尊号就成了Imperator Caesar Augustus。直到西罗马帝国毁灭,东罗马帝国彻底希腊化之后,他们的君主就不称自己为Augustus了,而采用了希腊语的Basileus(巴塞勒斯,大致是“伟大者”之意)。


罗马帝国虽然毁灭了,但它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与灿烂的文化却对于周边那些游牧民族有着致命的影响力。这也就涉及到欧洲“皇帝”的核心特点:虽然罗马帝国不在了,但是后起的那些蛮族总觉得自己是其继承人,这就好比汉朝灭了以后,匈奴人刘渊也称自己是“汉王”一样。继承罗马帝国的伟大传统,成了后世无数欧洲君主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梦想。为了证明自己是根正苗红的罗马帝国继承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来到罗马(有点日本战国“上洛”的意思),找到上帝的代理人教皇,让他给自己加冕。因为罗马教廷可以算是罗马帝国在精神世界的遗存,同时他们还代表上帝,让教皇来加冕涂油可谓是一举多得。于是,从查理曼大帝开始,Kaiser的加冕必须由教皇来完成。后世的奥托则直接建立了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你的实力要够强,强到罗马教廷都承认你的地步。因为,国王只需要偏安一隅即可,但Kaiser则一定要有足够的野心,建立一个像罗马人一样的庞大帝国。所以,普通的国王只要找个主教来加冕就可以了,而Kaiser的则需要教皇,这就是两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但是,这也使得罗马教廷的权力获得了极大扩张,君权与教权之间的权力斗争成为了中世纪的一条主线。于是,13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其目的是要把德意志统治者的选举牢牢的置于七名选帝侯的手中,候选人只要得到多数票即可继承皇位,不必另行讨论,这样就可以不理睬教皇提出的对竞选者进行考察和对选举进行批准的要求;而皇帝空位时,由萨克森公爵和巴拉丁伯爵担任摄政,这又否定了教皇的摄政要求。而到了16世纪中叶,来请教皇来加冕的仪式也被逐渐废弃了。这里面也反映了君权教权的此消彼长。当然,这里还涉及了德语中Kaiser与中国皇帝的另一个不同,他们是选举产生的。


在整个欧洲历史上,表示继承罗马帝国的主要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以他们称自己为Kaiser(凯撒),而据说俄国莫斯科大公娶到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所以也把自己看作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于是他们也从Caesar一词出发, 给自己取名叫Zar(沙皇)。除了这两家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国王。需要注意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地位其实和周朝的天子差不多,虽然大家都承认你是共主,但都有各自的地盘,皇帝要想让这些人听他的,还是要手里兵强马壮才行,一旦实力不济,很容易就被强大的诸侯所忽视。还是革命导师的那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而英文中emperor与法文empereur则来源于罗马皇帝的另一个尊号Imperator,指的其实就是军队的统帅。还是五代十国的人说的透彻: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在法国历史上,之前都是清一水的路易国王,只有一个拿破仑用武力搞定了一切,经过教皇加冕过,又是威权赫赫,所以也成了“皇帝”。而威廉一世也是通过武功统一了德意志,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这也许就是历史给我们的训导吧。


总结来看,德语的Kaiser主要就是实质上或名义上统治一大片区域,这个区域内有很多König或诸侯,所以两者确实有点类似中文里皇帝与国王的关系,这也许就是之前的翻译家如此翻译的原因吧。但是,区别主要是两点,德国皇帝一心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其次,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是教皇开过光的。


有关德语或德国的问题,可以问我,欢迎关注公众号“德语世界”(deyushijie)

请帮忙点击广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