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介质缓冲液已在我们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pH-溶解度考察、溶出速率测定均离不开它。国家局于2016.03.18号发布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中就有对pH 1.0 ~ pH 8.0的缓冲液配制的介绍。整体来说,该原则如同及时雨般给我们一个详细的溶出介质配置指南(之前流传配制方法太多而难以抉择),但今天小编还是想谈谈其中的两点:
一、配制方法过于复杂
如配制pH 6.8磷酸盐缓冲液,若照指导原则上面来,则首选需分别配制0.2N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2N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一定量混合再定容至1000mL。这么做下来是比较复杂的,于是小编将醋酸盐缓冲液和磷酸盐缓冲液进行相应的折算,整理成一步配介质:
二、交叉部分(pH 4.5 ~ pH 5.8)
从指导原则中可以看出,pH4.5、pH5.5和pH5.8均在醋酸盐缓冲液和磷酸盐缓冲液中出现,有点自相矛盾,那么,实际中到底该采用哪种配制方法呢?小编总结了一下CP2015版、USP36和EP8.0中关于使用醋酸盐和磷酸盐的部分内容: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CP、USP和EP在配制pH 5.8时均采用磷酸盐缓冲液,而pH 4.5和pH 5.5有使用醋酸盐的也有使用磷酸盐的(对于这两个介质,小编倾向使用醋酸盐)。
不过小编最终建议,以本次指导原则为准,对于有异议的介质,如pH 4.5、pH 5.5和pH 5.8,可选用参比制剂所在国的配制方法,以便于数据的重现性,如RLD为美国制剂,那么pH 5.5的可选用磷酸盐缓冲液。
本文转自公众号药事纵横,转发本文仅为学习与交流,如无意中触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