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景观周
内容分享:系统性景观设计分享平台,每周精选景观设计相关干货分享。 媒体属性:推广行业优秀作品、优秀企业、优秀设计师,为行业服务。 知识社交:定期邀请大咖开设线上公开课,定期组织线下考察学习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景观周

一个有酒,有歌、有故事的现场!|新山水沙龙首期回顾

景观周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17-05-18 19: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有 歌 有 酒,  有 你 有 我



5月13日下午,飘起了濛濛细雨,而 红专厂则异常热闹,人头攒动,素未谋面的他们,因同一件事齐聚 山水比德 。下午两时, 『时间·空间』 新山水沙龙 还没开始,大家陆续入座, 200多人的阶梯教室 很快被坐满,连二楼的小通道都站满了听众。


新山水沙龙首期现场


四位嘉宾 孙虎 陆琦、庞伟、姜斌 陆续登场,给大家带来酣畅淋漓的主题演讲和对谈。兴致来了,还别开生面地 播起了歌儿 喝起了小酒 。在这个阴雨午后,有歌有酒,有你有我,可爱极了。



新山水沙龙首期现 场花絮!


主题演讲









新山水,应着眼于此时地的生活本位


新山水沙龙首期嘉宾 :孙虎先生

作为本次沙龙的发起人,山水比德董事长 孙虎先生 首先登台,阐述新山水沙龙的初衷,并以 “此时此地” 为题,追本溯源,呈现新山水由 “因借山水 ”—“重返山水”—“新山水” 的演变过程。


孙先生以 “大一山庄 十年造园 “珠海 · 御景山花园” 为例,分别阐释了“因借山水”和“重返山水”的设计方法论。最后,他认为:新山水, 应以 更人化的、更生活化的解決方式 着眼于此时此地的生活本位, 通过时间、空间纬度演绎,营造更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山水生活, 更好地 打造共享社区与开放社区。

“理景”意识应渗透在人居环境设计里


新山水沙龙首期嘉宾 :陆琦先生

研究古典园林多年的陆琦 先生眼里,“理景”造园的手法已不仅局限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等传统园林中。 “理景”意识, 渗透在如 江南水乡景观、汉族山地村落 少数民族村寨 的人居环境设计里。


他认为, “交织着建筑、环境与主体情思” 的传统造园手法与审美意趣,在现代乡村规划与景观设计中也得到了传承。如今的乡村景观 规划 ,依然遵循着 “理想格局、因势利导、尊重场地” 的原则。 他以几个代表项目—— 广州岭南印象园、广东潮州饶宗颐学术馆等为例, 阐述传统造景理念在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强调对地域山水的尊重 ——通过 对古典园林特色与造园手法的研究,将所产生的新认识,落实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之中。

山水 · 才情——不要只会埋头画图


新山水沙龙首期嘉宾 :庞伟先生


庞伟先生则认为,景观设计师,应该是和风景、自然、生态站在一块的人, 要懂风雅 ,要成为风景的拯救者、创造者 ,不要只会埋头画图。


他惋惜道,纵观中国汗牛充栋的典籍、文章,极少可以找到关于“房屋、建筑、园林”的论述。庞先生十分推崇 清朝的 李渔,认为他著作的 《闲情偶寄》 对生活空间的关注 非常可贵,并通过引用 “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 ,警醒设计师要做到“心中有山水”, 修炼“山水才情 并将此名句赠与山水比德。 最后他认为, 在高速城市化的当下,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回归到了乡土景观形式与本土美感意境, 非常 吻合 新山水 的思想理念。

以设计 关照社会  以景观疗愈人心


新山水沙龙首期嘉宾 :姜斌先生


“中国每年因工作压力而自杀的人口有6万人。”姜斌先生一语既出,震慑全场。他认为作为景观设计师, 可通过 打造疗愈性景观,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这也正好 响应了本次沙龙主题,突出共享空间对于现代人生活的重要性。 姜斌先生从西方环境心理学入手,针对 远离性、延伸性、魅力性 包容性 四方 面,讲述疗愈性新景观的主 要理念。

他进一步以深圳绿道设计为例,分享 绿 植覆盖率、视觉引导性 铺装简洁性等影响人们景观感知 重要环境要素, 强调设计师应该藉由对自然和社会现状的反思,在景观设计中加强对社会关系与心理感知的引导, 以设计关照社会,以景观疗愈人心。



嘉宾对谈


四位嘉宾 把酒对谈


四位嘉宾一一登台演讲过后, 伴随着罗大佑 “光阴的故事” 的响起 活动进入对谈环节。四位先生边喝这小酒,边围绕 “时间 · 空间” 展开轻松、深度的对谈。


如何理解山水?
庞伟先生看来,农耕文明时代,山水是不变的。而如今谈山水的心情比较沉重,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太大,与 “山水是我们的生命共同体” 这一说法相去甚远。在成长与小镇,后远赴香港、美国深造的姜斌先生眼中, 山水是一种斯文而私人的东西。 而陆琦先生则认为, 山水是我们失去的东西。


在信息和共享时代,未来景观将如何发展?
“我们要尊重差别和小众、不要让商业、利益集团一边倒。”庞伟老师依然坚定认为,有灵魂的设计非常重要。在姜斌先生看来,未来的景观 的周期可能会越来越短,但必定会有规律性或周期性。陆琦老师对此提出了他的期望, 希望为人们提供更多参与到里面去的安全、舒适、干净的空间。


在座的设计师对于
岭南的景观表现和实践,有什么看法?


庞伟先生以周宏远先生的比喻切入——“中国这壶水要烧热,最热的地方永远是从岭南开始的,政治、社会思潮亦然”来表达他的看法, 中国要完整,就要有岭南。 而在姜斌先生眼中,岭南文化是包容并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在全球化网络里,既是前面的部分,又是末梢的部分。



精选互动提问


互动提问


一首《 山水 》尾音落下,来到提问环节, 现场听众与嘉宾展开了热烈的互动 。本次与会观众云集了来自珠三角地区的 开发商、设计师、老师和学生 甚至有从 江西、福建、东北 等其他城市慕名而来的朋友。


Q1:请问孙虎老师,山水比德往后的十年,是否有计划更多地关照一些社会底层的居住区,设计出一款适合于底层人民的、低造价的产品?

A1(孙虎先生)我们在去年也 提出要帮助农村做一款免费的、适合于当地的设计 ,并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正在尝试采用更低造价的 新材料、新手法 ,这是我们的方向之一。


Q2:请问陆琦老师,景观设计有没有可能实现“去设计师视角”,实现居民与设计师共同参与其中?

A2:(陆琦先生)其实这个已经实现了。 西北建筑科技大学就有一个项目是有当地居民共同参与 ,一起完成的。这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做法,的确能让居民与学生都有所得益。


Q3:姜斌老师,您觉得在校学生应该尽早地接触社会,还是不宜过早地进入社会,应该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呢?

A3:(姜斌先生)其实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困扰。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希望学生们在校园有 更多“做梦”的机会 、更多积累知识的机会,去多旅游、读书、与外界交流。这与实践技能不相冲突,优秀的学生是可以兼顾的。而如果你是个老师,记住不要致力于成为任何人都喜欢的老师,谢谢。


现场回顾


注:本文由山水比德供稿发布。

景观周 | 景观行业第一 知识 服务平台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获取更多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