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386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里:
你可以永远相信苏州。。
提到周末要去苏州自驾游,顺便再看一圈房子,约一场线下见面会。
立马,报满了,还超额了。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多军和多军一起玩,空军和空军混在一起。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达叔的祖辈,是个地主,爷爷那辈,后来被游街示众、逼的上吊自杀了。
外公,据说是个医生,在那个年月,算是村里的有钱人,也被弄的抄家了,自杀了。
达叔从小,生活在这种奇怪的环境里,又恰巧是一个热爱哲学,喜欢深度思考的人。
就想了很多大问题。
秩序背后的元秩序,暴力与元规则,财富的积累与毁灭,央地矛盾、条块管理。
超大规模组织管理的公平与效率,激励相容。
同样一块土地、同样一群人,只要游戏规则变了,从穷的跟鬼一样,立马就能吃饱、穿暖,还能变富。
本质是什么?
从人的理性角度看,都想过好现世。
在现世,都想从无产者,变成有产者,哪条路能让自己从无产者变成有产者,就走哪条路。
除了过好现世,还都想给下一代,留点能传承的东西。
这个东西,可以是财富、知识、技术、手艺等内容。
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留一些土地、房子、书籍、故事、店铺、公司、体制内的人脉和工作岗位等。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每个人心里,都在惦记的东西。
最实在,也最幽微。
其他,嘴上喊的口号,PPT里写的东西,可能都是骗人的,只有上面这些东西,才是真实的。
嘴里说的,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别人看的。
可能是四件事。
也可以是一件事。
如果你管制的少,大家诚实的做事,就能实现前面的现世目标、以及传承目标,那这就是一件事。
四位一体。
如果管制的多,动辄得咎上纲上线,把每个人都逼成表演艺术家,而且也不给大家完成现世目标、更无法完成传承目标,那就必然是四件事。
从上到下糊弄,从左到右糊弄,一起相互糊弄。
在纷乱的思考后,长达近20年的业务探索、财富积累、时代背景研究之后,没看出比在大城市买房,更好的出路。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数千年农业社会往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这就是最稳妥的现世变富机会。
也是最稳妥的,代际传承机会。
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方案。
想传递知识和学历,有代际之间智商回归平均线的风险,清华家的教授,也照样能生出笨蛋。
想技术传承,更是扯淡,我们学的几乎所有技术,在十年内,都会被淘汰。
除非,你学的是达叔销售课里讲的那些人性幽微的东西,那是千年不变的东西。
问题是,达叔希望自己后代,长大后,也做这些求人的业务么?
不希望。
世间最好的生意,就是收租。
暴力,天然的本质,就是收租和维持秩序。
秩序良好能带来繁荣,繁荣就能收到更多的租,就能滋养更强大的暴力,更好的维持秩序。
对内收租,全球收租。
战争,就是组织之间的觅食行为。
但凡有机会,能躺着就能收租的行业,自古以来,都被终极暴力垄断了。
我们的历史,太早熟。
官山海,盐铁论,就是这个逻辑。
墙头变换大王旗,无论换成谁的,官山海的玩法,就从来没变过,都想躺着收租。
唯独我们如此么?
不是。
中东、拉美、甚至大毛,甚至荷兰,也都染上了荷兰病,受到了资源的诅咒。
一旦资源过渡丰富,躺着就能赚到钱,操盘手不用动员民间、不用向民间妥协,就能躺着赚钱。
工业、新技术等费劲才能赚钱的行业,就被挤压了,就没人投资了。
相反,能跻身工业强国的,都是资源并不发达的地区。
自己家没有,得好好努力,身强力壮,出去抢。
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些过去几百年,列强们的基本操作。
唯一的区别,就是德日俄抢起来,手段最粗暴,法国次之,英美昂撒再次之。
会懂得利用杠杆,能降低抢劫的制度成本。
制度成本,交易成本,谁最先研究这个?
科斯。
他在中国有个学生,是周其仁教授。
为什么突然想起他?
周教授,最近被请到山东,去开会了。
这事重要么?
很重要。
因为周教授在思想流派上,是温和偏右,很多著作,在知识界和商业界,都非常受欢迎。
他去讲的题目是什么?
增强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
获得感是什么?
就是达叔前面列的现世目标、代际传承,能不能做到。
如果能实现现世目标,有财富增长,而且财富增长,能完成代际传承,那就是有获得感。
如果你只让大家背上沉重的负债,掏空六个钱包,透支二三十年的劳动收入,却无法实现财富增值。
就是没有获得感。
不仅没有获得感,还很痛苦。
达叔以前,做过疼痛科的药,疼痛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做疼痛药,还有一个思路,就是让患者给疼痛打分。
在吃这个药之前,疼痛量表里,你的疼痛是几分,吃完之后,你觉得疼痛降低到了几分。
为什么要打分?
因为疼痛,除了你之外,别人看不见、摸不着,仪器也看不到,几乎是唯心主义的主观感受。
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否疼痛,有多剧烈。
换在当下,请问过去几年,背上巨额房贷且资产缩水、负重前行的上亿中产,和及时行乐的月光族。
两拨人,谁对经济的贡献大?
谁的疼痛指数高?
如果你让公司里,贡献大的人、疼痛指数更高,这就是激励不相容。
时间一长,队伍就没法带,都会撂挑子。
几十年前,因为过分追求公平,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无法完成现世和代际积累,就彻底损失了效率。
全躺平了,也都没有获得感。
所以,周其仁教授在这个时间点,喊出要让人民有改革获得感,是非常及时的。
获得感,最后获得的是什么?
一定要落在某个具体的产品、奖品上。
而不是在口号、奖状上。
什么样的产品,金额足够大,且覆盖面足够广,具有普惠性?
只有房子。
除此之外,都不具有普惠性。
达叔讲的这个道理,是不是自己瞎猜的?
不是。
周其仁教授,以前有个最知名的观点,和达叔平时的表达,不谋而合。
不要讲理,要讲数。
达叔长期以来的观点,不争论,但凡争论,你就是对的。
为什么不要讲理?
不是真理越变越明么?
明个屁。
那是读书人,不下地干活、不进工厂劳动,不创业赚钱,多读了几本书,擅长吹牛逼,才编纂出来的谎话。
你看过《奇葩说》,真理有越辩越明么?
没有。
你说效率和公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很多哲学上的大问题,上千年下来,哪个大问题辩明白了?
都没有。
各执一词。
在改开初期,有个爷爷说过一句话,不争论。
先干起来。
实干兴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不要讲理的回应,很多问题讲不明白,甚至都会被民粹利用。
要讲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