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本周市场跟随外围波动加大,且南向资金也自2月以来首度出现周度净流出,但依然实现收涨,且继续跑赢A股。
港股独立于A股的上涨行情也进一步印证我们此前观点,港股可以体现出比A股更大的弹性
。
结构上,以银行为代表的分红板块受益于国内资金偏好再度领涨。近期港股迎来“中报季”,部分龙头公司获得市场广泛关注。我们此前提示,结构性行情依然是港股的配置主线,
对应长期回报下行的高分红因子,以及具有自身行业景气度(互联网、游戏、教培)或者政策支持的科技成长(科技硬件与半导体)
,近期这一表现也基本得到印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8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28日在港交所双重上市,我们认为若能在本轮9月9日调整之时被纳入港股通,参照可比公司入通后三个月港股通持有股份比例,则有望在入通后三个月或带来累计约60亿港币增量资金,长期有望带来约1,500亿港币的增量资金。
海外方面,降息周期即将启动,仅就这一点而言,港股的弹性更大,尤其是长久期的成长板块。
但我们仍然强调,对于不论是港股还是A股的中国市场而言,
美联储降息的意义在于提供内部政策的操作空间,这才是决定A股和港股市场走势的核心,而非美联储降息本身。
未来美联储降息提供了国内政策可以进一步宽松的窗口,
如果届时宽松力度可以强于美联储(中国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差高于美国),则可以对市场提供更大提振,尤其是港股;反之若同样宽松但力度持平甚至偏弱,则不改变整体震荡结构市格局。
本周港股市场再度收涨并继续跑赢A股,其中,恒生指数上涨1.0%,恒生国企与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0.9%与0.3%,MSCI中国指数微涨0.1%。板块上,保险(+2.5%)、银行(+2.0%)与信息技术(+1.6%)涨幅居前,而医疗保健(-4.6%)、必需消费(-3.2%)与房地产(-2.6%)板块落后。
尽管本周市场跟随外围波动加大,且南向资金也自2月以来首度出现周度净流出,但依然实现收涨,且继续跑赢A股。港股独立于A股的上涨行情也进一步印证我们此前观点,尽管港股在外围动荡下难以完全“独善其身”,
但在低估值和低仓位下跌幅也相对可控,且可以快速反弹修复,可以体现出比A股更大的弹性。
我们认为相比A股,
港股的优势在于:
1)盈利收益结构更有优势,表现较好的互联网板块恰好也是港股权重较大的板块,而A股占比较大的中游制造行业在当前供给过剩和价格压力下普遍承压。我们自上而下预测港股全年盈利增速有望实现3-4%,好于A股的1-2%,虽然整体幅度有限,但结构上的优势更为突出。2)估值出清较为充分,作为港股“核心资产”的互联网经过三年调整也已经较为充分,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例,当前二者分别位于历史PE的22%和2%,跌破历史25分位以下;3)外资仓位与筹码回调的较为充分。根据EPFR数据,各种类型的海外基金对中资股的持股比例已经从2021年初15%的高点降至当前5
%左右
(
中金 | 港股:港股具有更大弹性
、
中金 | 港股:当前环境下的“稀缺”资产
)
图表:
表现较好的新经济板块在港股占比大,而相对承压的中游过剩板块则在A股占比大
图表:
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
2024
年港股盈利增速在
3%
左右
图表
:
腾讯和阿里前向
PE
分别位于历史
2%
和
22%
图表:
全球各类型主动资金配置中资股比例已从
2020
年底高点
14.6%
降至当前的
5.7%
,并且低配
1.1ppt
结构上,以银行为代表的分红板块受益于国内资金偏好再度领涨,本周在南向资金整体流出的背景下,银行板块仍获南向资金流入16.9亿港币,位列南向资金增持首位。
近期港股迎来“中报季”,部分龙头公司如泡泡玛特凭借海外业务的强势扩张上半年净利高增90%,由此实现周涨幅超20%;
阿里及腾讯利润均超预期,获得市场广泛关注。
其中腾讯获得南向资金连续四周增持,累计流入金额达351亿港元。
我们此前提示,结构性行情依然是港股的配置主线,
对应长期回报下行的高分红因子,以及具有自身行业景气度(互联网、游戏、教培)或者政策支持的科技成长(科技硬件与半导体)
,近期这一表现也基本得到印证(
中金2024年展望 | 港股市场:不疾而速(完整版)
)。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8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28日在港交所双重上市,如果阿里巴巴集团能赶上9月5日的港股通考察日,并在本轮9月9日调整之时被纳入港股通,根据我们与中金互联网组的联合测算,参照可比公司入通后三个月港股通持有股份比例,我们认为本次调整后三个月或带来累计约60亿港币增量资金;参照腾讯当前的港股通持有比例,长期有望带来约1,500亿港币的增量资金。
海外方面,降息周期即将启动,仅就这一点而言,港股的弹性更大,尤其是长久期的成长板块。
8月23日晚Jackson Hole年会上鲍威尔发表讲话称,政策调整的时候到了,几乎等于提前“官宣”9月降息,9月降息板上钉钉,会后 CME 利率期货计入9月的降息概率100%,其中降息 25bp 概率76%,降息50bp概率24%。从历次降息的经验看,降息开启初期港股通常反弹,且在流动性推动下弹性也大于A股,胜率和收益均相对较高。板块方面,高弹性和利率敏感型行业或更受益,如半导体、汽车(含新能源)、媒体娱乐等跑赢。我们认为当前10年美债利率降至3.8%已将降息预期计入的较为充分,若风险溢价回到去年年中,对应恒生指数约19,000;若盈利在此基础上增长10%,对应恒生指数点位21,000(图表7)(
中金 | 港股:降息周期中的港股
)。
图表:
十年美债利率到3.8%,若风险溢价回到去年年中水平,对应恒生指数点位约19,000
但我们仍然强调,对于不论是港股还是A股的中国市场而言,美联储降息的意义在于提供内部政策的操作空间,这才是决定A股和港股市场走势的核心,而非美联储降息本身。
仍以2019年降息周期为例,A股和港股大幅反弹恰恰是2019年初鲍威尔表示停止加息的1-3月,而非正式降息的7-9月。究其原因,在2019年初鲍威尔表示停止加息时,中国也决定降准,内外部形成共振。相反,4月后政策重提“货币政策总闸门”与美联储宽松反向,因此即便美联储7-9月正式降息,A股和港股也整体维持震荡格局,更多反应国内弱复苏的基本面和偏紧的政策,而非美联储降息,海外资金在此期间也同样流出。因此,不难看出,未来美联储降息提供了国内政策可以进一步宽松的窗口,
如果届时宽松力度可以强于美联储(中国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差高于美国),则可以对市场提供更大提振,尤其是港股;反之若同样宽松但力度持平甚至偏弱,则不改变整体震荡结构市格局。
图表:
海外资金在降息期间主要跟着基本面走,并非单纯由美联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