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体外诊断价值圈
聚焦IVD,传播诊断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16 小时前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16 小时前  
警民直通车上海  ·  难道这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体外诊断价值圈

国家卫健委发布:不推荐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肺癌筛查

体外诊断价值圈  · 公众号  ·  · 2024-08-30 15:55

正文



8月28日(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重磅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


重点提出:肺癌筛查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检查项目;结直肠癌筛查推荐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线筛查方法,不耐受或不依从一线筛查方法者,可选择免疫法或化学法的大便潜血检测、乙状结肠镜、结肠CT成像、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替代方法。

图源:国家卫健委


其实,早在今年的6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就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其中重点提到:


  • 不推荐使用以下方法进行食管癌筛查:传统球囊拉网细胞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等。
  • 不建议将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 G-17)检测或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等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也不推荐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胃癌筛查: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等。

图源:国家卫健委

在笔者看来,多版多类型的早诊早治方案都不推荐使用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主要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尽管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能够提供关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键信息,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不同疾病、不同阶段往往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在某些早期阶段,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能无法准确地区分健康个体与疾病患者,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

此外,多版多类型的早诊早治方案通常还会综合考虑其他非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如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评估、遗传咨询等,以形成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体系。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捕捉疾病的早期迹象,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上述早诊早治方案都在各自领域重点强调了不同的检验项目,本文从肺癌筛查生物标志物相关内容出发,详细讲解其在具体检测内容中的注意事项。



肺癌肿瘤标志物




目前,美国临床生化委员会和欧洲肿瘤标志物专家组推荐常用的原发性肺癌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等。以上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可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虽然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有时可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不高。



具体分类及意义


  • 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CEA)属蛋白多糖复合物,是细胞膜的结构蛋白。

部分吸烟者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血清CEA水平也有升高,但升高程度低于恶性肿瘤。早期肺癌患者血清中CEA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晚期患者CEA水平则明显高于早期患者。因此,CEA水平升高可作为肺癌诊断的部分依据。

增高常见于:恶性肿瘤,如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症;良性疾病,如肝硬化、肾衰竭、慢阻肺等。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参与人体糖酵解途径的同工酶,主要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元产生。

NSE水平在小细胞肺癌中明显升高,临床上用于鉴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与临床分期和疾病进展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报。

增高常见于:恶性疾病,如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原细胞瘤;良性疾病,如肺部良性疾病、肺炎、肺气肿、结核、脑膜炎等。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属酸性多肽类物质,存在于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当细胞癌变时释放到血液中。

CYFRA21-1 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敏感的肿瘤标志物。血清高浓度提示疾病处于进展期和预后不良,治疗成功的标志是血清浓度迅速下降。

增高常见于:恶性疾病,如非小细胞肺癌、侵袭性膀胱癌,头颈部、乳腺、消化道肿瘤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等;良性疾病,如肺部良性疾病、肺炎、肺气肿和肾衰竭等。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主要表达于胃肠道、呼吸道与中枢神经系统。

血清浓度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用于临床SCLC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与NSE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CLC诊断的敏感度。

增高常见于:恶性疾病,如小细胞肺癌、类癌、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未分化大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良性疾病,如肾功能衰竭等。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是一种糖蛋白,属肿瘤抗原亚单位,主要存在于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浆中,在非角化癌细胞中含量较高。

SCCA的表达高低与肿瘤细胞的活跃度关系密切,是预后判断和监测肿瘤的理想指标之一。

增高常见于:恶性疾病,如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以及外阴部状细胞癌等;良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病和皮肤病等。



注意事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