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我下了一个决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读一本书,每本书读完,至少写出两三百字,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读完的感受。
有朋友评论,说你读的书太杂了,这个我承认。老说书是「精神食粮」,我就觉得应该用吃饭的态度来读书,馋了就想吃烧烤,胃弱就老老实实在家喝粥,最近觉得胖了就耐着性子吃点绿菜,挺不住了就来一顿炸鸡。
读书也是这样,每天的状态不同,需求不同,那读来的书也就不同。
我特别佩服那些能好几个礼拜都能吃白煮鸡胸肉、白煮鸡蛋外带白煮西蓝花的朋友,我做不到。同样,我也做不到连着好几个礼拜都读同一个主题的书。
不过上周读的7本书虽然主题不固定,可是都非常有趣,每一本都强烈推荐给大家。
01
小马宋
推荐指数:★★★
(建议空闲时间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不知道人生方向的朋友;
- 想要向他人学习的朋友。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广告人小马宋老师。在这本书中,小马宋介绍了他的十三个有趣的朋友,也是外人眼中的成功者,比如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得到」的CEO脱不花等等。
小马宋老师的这本书写的是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每天在手机里看到的大量文章,也是成功者的故事,连「二十四史」也多半是故事。
可是对于很多人,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在读故事的时候,感觉受到鼓舞,感觉受到启发,但是放下书或者手机,他还是他,我还是我,自己还是没有变化。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这些故事对自己产生影响呢?
我的建议是,
你要有意识地去寻找三个点。
第一个点:在别人的成功故事中,寻找你的「痛点」。
所谓「痛点」,就是那些持续困扰你的问题,它让你感到焦虑,你却没有解决的办法。
第二个点:在别人的成功故事中,寻找你和他的「焊点」。
所谓「焊点」,就是一些共同的特质,让你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能牢牢绑在一起。
人是趋同的动物,天生会对和自己有相似特点的人产生好感。「孕妇效应」也让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有「焊点」的故事之中。
第三个点:在别人的成功故事中,寻找他的「污点」。
这个「污点」不是指丑陋罪恶的一面,而是你在阅读他的故事时,你发现自己最不能同意,或者最不能接受的一点。
前边提到,如果有20个老师,你会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那里学到最多,而我回想自己上学的经历时,我发现其实还有一种情况,我也能学到很多。
那就是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会想方设法把他驳倒,为此还会回去查阅不少资料,反而,我也学到了很多。
「痛点」、「焊点」、「污点」,所有这些的关键,是和成功故事中的主人公建立联系。
只有建立了联系,他的方法才能投射到你的生活,你的思考才能进入到他的故事。而这样的相互渗透,才能让你从被动的浏览变成主动的阅读。
而
「主动」
,正是从任何书中获得智慧的关键。
02
斯万特·帕博
推荐指数:★★★★
(建议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朋友,优先阅读这本书)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对生物学感兴趣的朋友;
- 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朋友。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种牛、很多种羊、很多种猩猩,可是只有一种人。可是在几万年前,并不是这样。除了我们这类智人以外,还有其他种类的人,大家都在竞争这个世界的霸主。
这其中的代表,就是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在大约两万五千年前灭绝,可是他们的DNA有一部分被我们继承下来,今天的大部分人类,身上都携带者3%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这本《尼安德特人》,其实书名取的不好,更准确的书名应该叫做《发现尼安德特人》。
作者斯万特·帕博是著名的遗传生物学家,他和同事在1997年成功测得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2010年在《科学》发布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
这本书记录的就是他们这段研究历程,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一波三折。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位普通读者,那么可以由此看到传奇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工作和思考的。
而如果你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那么这本书也会给你很多鼓舞和启发。
03
(日)奥成达
推荐指数:★★★
(建议空闲时间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正在养育小朋友的朋友;
- 还保持一颗童心的朋友。
逛书店偶然发现的一本特别好玩的书,这本书收录了800多种日常的游戏。
相信无论你是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翻开这本书都能会心一笑,因为你能从中找到无数小的时候乐此不疲的游戏。
跳大绳、跳皮筋、跳房子、丢手绢、捉迷藏、抽陀螺、悠悠球、拍画片、踢毽子、滚铁环、翻花绳、踩影子、纸飞机、七巧板……
看完这本书有两个感慨,第一是作者虽然是日本人,收录的是日本小朋友的童年,但是读完发现,大部分游戏是超越国与国的;
第二个感慨,是一本好书不一定非要有那么高的创见,找到生活中有趣的一部分,把与之相关的点点滴滴都收集起来,也能汇成一本好书。
04
迈克尔·鲁尔曼
推荐指数:★★★★
(建议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朋友,优先阅读这本书)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希望在做菜这件事上继续精进的朋友。
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的人,所以常常也喜欢下厨捣鼓点菜,工科出身的我,最最讨厌的就是菜谱中的「少许」和「适量」。
废话,我要知道多少叫适量,我还看你这菜谱干什么……
工科有工科一套根深帝国的思维,什么事情都搞得像实验一样,不仅希望配料几克、烹饪几分钟都能写清楚,更深层的需求是,我们希望能搞清楚这其中的原理,比如为什么加盐,盐都能发挥哪些作用。
这本《厨艺的常识》,就让我这样一个工科生看得无比舒畅,书中分了20章,每一章单独讨论烹饪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
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明明白白做饭。固然其中有很多原则,未必那么适用于中餐,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中国的厨师们,不愿意把话说明白呢…
如果你和我一样,做个菜也想把其中的原理搞明白,那么这本书就非常适合你。
05
高阳
推荐指数:★★★★
(建议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朋友,优先阅读这本书)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对晚清历史感兴趣的朋友;
- 喜爱历史小说的朋友。
《慈禧前传》是高阳先生十册《慈禧全传》的第一本,读完之后真的要感慨一声,高阳真的是一百年来最厉害的历史小说作家。
高阳先生写历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本名叫许晏骈,许氏一门本身就是晚清的望族,他爷爷的爷爷叫做许乃钊,官至江苏巡抚,许乃钊的哥哥许乃普,官至吏部尚书,光绪朝的军机章京许寿彭,军机大臣许庚身,都是高阳先生的长辈,也都是《慈禧全传》颇有分量的人物,自家人写自家事,旁人自然比不了。
高阳先生本身又博览群书,各种史料与掌故都成为他写作的素材,所以,高阳先生的小说中,固然有小说家的想象和夸张,但是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都是忠于历史,几乎可以当做更有趣味的历史书来读。
除此之外,高阳先生更是讲故事的好手,能把纷繁的史实,变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一点,值得每个创作者学习。
他的小说都是皇皇巨著,但是仔细看来,往往都是单元式的布置,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枣核形」,开头清晰,结尾明白,中间徐徐展开,娓娓道来。
高阳先生善用一种写法,《冰与火之歌》的作者称之为POV写法,就是每一部分,都用不同的人来作为主视角,共同拼成一个大故事,主视角切换时,用旁白解说式的客观叙述作为衔接,转换自然,如果不是特意观察他的写法,很容易被故事吸引,根本不会看到「焊缝」。
这样俯瞰-细看-俯瞰-细看的视角转换,让读者既有大历史的观感,又有小细节的关注,节奏转换也避免无聊。
枣核形的故事,也让读者可以很明白的回顾故事的前因后果,让读者有很强的「获得感」。
想要学会讲故事,尤其是讲大故事的朋友,应该好好读一读高阳先生的小说。
06
邹小樱
推荐指数:★★★
(建议空闲时间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喜欢五月天的朋友;
- 喜欢摇滚乐的朋友。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朋友,知名乐评人邹小樱老师,书名叫做《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副标题《五月天的摇滚本事》。
是的,我知道,这个书名可能就会让很多人发出轻蔑的笑声。连我这个并不热衷于音乐的门外汉都知道,一个摇滚迷如果说自己喜欢五月天,并不是一件露脸的事情。
连邹小樱老师自己都承认,身为乐评人,喜欢五月天是一件绝对「政治不正确」的事情。
可是这样的结论由何而来呢?
我们听过《突然好想你》,我们听过《温柔》,我们听过《恋爱ing》,我们偶然在电视上发现他们为可口可乐创作了一直广告曲。
我们不了解他们的过往,也没有关注他们的现在。我们仅凭这几面的印象,就为五月天贴上了那些标签:「非摇滚」、「商业化」、「心灵鸡汤」……
等一等,这难道不是「最不摇滚」的事情吗?不被那些固有的成见和偏见所左右,真正用自己的心灵来感知和歌唱,这难道不是摇滚乐给我们带来的最大财富吗?
感谢小樱老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五月天。在商业化的外表之下,他们的初衷,他们的坚持,他们一路走来的苦与乐。
这本书可能是第一本全景展现五月天音乐历程的作品。更难能可贵的是,小樱老师不满足于仅仅书写五月天的编年史,他兼具乐迷的热诚与媒体人的客观,他书写歌者,更书写听歌的人。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五月天的成长,也看到自己曾经拥有的歌一样的青春。
07
赤羽雄二
推荐指数:★★★
(建议空闲时间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希望更有逻辑朋友;
- 希望思考更有条理的朋友。
题目这个「零秒思考」的概念很吸引人,可惜更像是个噱头。
不过书中介绍了一种帮助我们提升逻辑的「A4笔记术」,这个方法倒是值得推荐给大家。
A4 笔记术的方法掌握起来并不难,规则大致是以下五条:
-
将A4纸横放在面前;
-
左上角写上笔记的主题,右上角写上日期;
-
正文写 4 到 6 行,每行 20 至 30 字;
-
正文书写时不必在意顺序,要一股脑写下去;
-
标题、日期、正文,要在 1 分钟内写完。
之所以要设定 1 分钟的时间限制,就是为了让人更加专注。如果不限定时间,书写笔记时就非常容易走神,或者陷入纠结状态,写两行发现不满意就撕掉重写。
在实际操作时,一般 1 分钟的时间可能只够写 2 至 3 行,这时不妨把时间适当放宽。
一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有些困难,想不到要写什么。在这个阶段,只要让自己写够 3 行就可以了。
尽量让自己每天完成 10 页 A4 笔记,一周后,在写完几十页笔记之后,慢慢就会找到感觉。
笔记的主题可以是任何事情,当下最关心的是什么就写什么。
比如工作:
-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
怎样和其他部门交流?
-
下周的工作有哪些?
比如自我:
-
自己最适合哪些领域?
-
为了跳槽应该做哪些准备?
-
自己到底想做怎样的工作?
比如阅读:
-
想读怎样的书?
-
想推荐给别人的书?
-
一本书读后怎样让他发挥作用?
甚至于也可以是当下让自己郁闷的事情:
-
为什么现在自己不开心?
-
为什么今天要和同事争吵?
-
为什么和上司难以沟通?
-
为什么男朋友/女朋友没有回我的微信?
总之,只要是自己关心的念头,都可以作为笔记的主题。
在平时注意捕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想法出现,就立马记下来,在积累了几十个主题之后,在每天做笔记时就可以直接按照这个主题列表来选择了。
不论是思考问题,构思文章,包括回顾读过的书籍,都可以使用 A4 笔记术。
虽然不一定能做到「零秒」,不过确实会有助于你的「思考」!
01
到 07,哪本书让你最感兴趣,在留言里写下数字吧。
章鱼读书
陈章鱼 出品
用读书解决一切问题
【微信号】
zhangyu-dushu
回复「
书单
」,给你看我的
精选书单
。
回复「
读书
」,给你看我的
高效读书方法
。
推荐文章
今日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