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行圈
投行圈是您身边垂手可得的互联网投资银行!助您创业、展业、传业;助您创富、聚富、传富!【温馨提示】本系统展示的信息并不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听玛玛的话  ·  认清现实的一年,开始了 ·  3 天前  
听玛玛的话  ·  认清现实的一年,开始了 ·  3 天前  
BFC汇谈  ·  开局问汇市:CNH遭遇偷袭? ·  4 天前  
BFC汇谈  ·  开局问汇市:CNH遭遇偷袭? ·  4 天前  
孥孥的大树  ·  2025年,A股,战略大转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行圈

2016投行竞争力·金牌保代报告

投行圈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02-09 17:42

正文

北纬23度,东经113度,坐标广州。天气近来暖和,3级小风伴随22度室外气温。一个年轻的投行人士在整理完年前的手头工作,准备回老家。

尽管近期天气多云,但他仍意气风发,他感觉到2017年可以大干一场。项目组上个月刚签下一笔IPO项目,尽管年后回来要面临长时间的“辅导”工作。但在他看来,他已经站在对的节奏上,只要随着这股潮流往前,项目上市也将指日可待。

而在一年前,他曾一度怀疑IPO的发行节奏是否将持续低速进行。

随着IPO在2016年下半年被摁下了“快进键”,每月20家获批批文上升到每月40家。IPO步入常态化,让投行重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IPO业务的开拓上。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研究员将从多个维度考察保代的储备项目能力,来考察各家券商投行的核心竞争力。谁能在2017年成为IPO发行之王。

同时,我们注意到与往年IPO发行热况不同的是,在经历了2013年的财务核查后,如今IPO项目审核持续收紧,抽查项目仍在进行;利润下滑、关联性等问题依然是监管层关注重点。

对市场的判断、专业素养、与监管层的沟通能力、项目组的内部协调、营销才华、尽职的责任心,均是IPO新环境下保代所应具备的。

在此背景下,21世纪资本研究院推出“2016投行竞争力·金牌保代报告”报告,同时亦是为拟上市的企业以及同行提供参考以及建议。

投行“姜还是老的辣”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月12日,2016年至今共有257家公司登陆A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690.45亿元,平均募资额6.58亿元。

其中共有8只新股募资总额超过30亿规模。上海银行募资额最大,共106.7亿元,这笔“最大单IPO”花落国泰君安证券。第二、三大募资额则为江苏银行72.38亿元、华安证券51.28亿元,分别由中银国际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保荐。

从报告中,我们发现,由于募资额大,此类项目大多由投行中高层来“操刀”。

比如中国电影的保荐代表人刘乃生,是中信建投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杭州银行的保荐代表人为王子龙,是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此外,其它项目保荐人大多亦在“投行部执行总经理”级别。

华中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对于募资金额较大、重要企业客户或是复杂项目,投行中高层签字保荐,可以体现公司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提振客户信心。”

同时,根据记者统计,另有7名保代在2016年至今成功推荐上市项目数最多,各有3家。而这些保代依然“老辣”。比如中泰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葛文兵,曾是华林证券投行部总经理;2016年保荐上市中原证券、东音股份、集智股份,合计募资额为32.68亿元;中金公司赵沛霖上市项目募资合计25.60亿元,为投行部董事总经理。

十大投行抢占过半IPO项目

从储备项目来看,保荐机构“强者恒强”的局面愈来愈明显。

根据证监会数据统计,中信证券在会项目数最多,共有61家;广发证券排名第二,有50家。海通证券、国金证券、招商证券的在会项目分别有44家、41家、40家,位列3-5名。中信建投证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公司、中金公司依次位列6-10,其中后三家项目数量一样。

记者统计,前十大券商的项目数共有410家,在排队项目中占比56%,已超出一半。其中前5券商合计有311家项目,占比32.2%。

毫无疑问,IPO项目储备越丰富,投行越能率先获益。

从保代团队建设方面,亦基本验证了保荐机构“强者恒强”这一特点。

根据证券业协会对券商保代数量的统计,保代仍然往大型券商集中。国信证券的保代人数最多,共有166名;中信建投证券与广发证券亦分别有163名、162名;中信证券有158名。

在保代储备项目的能力上看,根据证监会在会项目数据统计,申报项目2家的有233名保代,占比15.92%;36个保代申报3个项目,占比2.46%;仅有1人同时负责4个IPO项目,为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部业务总监钟德颂。

而这些每人申报项目超过2个的保代,依然集中供职在上述前十大券商里。比如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分别有28人、27人、25人。

从保代质量上来看,海通证券质量最高。在会项目中,保代每人超过2个项目的有25名,而公司总保代数量仅为114人排在第六位,但占比却达21.93%。而国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虽然团队大,但占比仅有7.98%、9.04%。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券商亦逐渐重视保代团队的建设。比如国金证券保代总人数排在第一梯队,共有122人,有17名保代申报项目数超过2家,占比13.93%。安信证券总数93名,12名保代申报项目数超2家,占比12.9%。

随着IPO发行审核速度加快,不少投行正逐渐把业务重心转移在IPO项目的开拓上。

“确实有一部分券商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大家都在找项目。一些并购重组标的也愿意过来发IPO了。”上海一家中型券商保代谈道。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IPO审核速度加快,辅导备案企业数量也呈逐月稳步增加的态势,从2016年9月辅导备案有25家增加, 11月跃升至51家,12月单月有60家,辅导备案企业数量达到了全年高潮。

截至2017年1月5日,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的拟上市企业数量高达953家。

“行业特长生”崭露头角

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换挡,实体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下,IT产业、TMT、智能制造等领域出现愈来愈多IPO项目。

根据在会项目所涉行业统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是IPO集中出现的热门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大型券商投行部,有根据行业热点划分行业小组,比如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等。

华南一家上市券商投行高管表示,“IPO项目的增加,对保代的专业要求也在提升。我们当然希望保代能搞懂一个行业,深入积累资源,不仅可以做IPO项目,还能做发债、并购,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

记者以37名在会项目数量最多的保代作为样本分析,统计其在会申报企业所涉行业,以及过往发行成功上市标的所属行业,可以看到具有“行业特长”的保代正逐渐增加。

以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的保荐代表人黄自军为例,他擅长制造业,以“专用设备制造业”见长,曾经保荐3个该领域上市公司项目。国信证券的保荐代表人程久君、杜跃春的项目经验均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而广发证券保荐代表人谭旭在食品制造业与医药制造业方面有丰富经验。

前述上海一家中型券商保代表示,“事实上目前只有部分大型券商会设立行业小组。要在这个行业有大量的项目才会设立行业组,否则自上而下设立会面临项目的不饱和。一般情况还是自下而上的,保代在操作完某个行业的IPO项目,对行业已经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同时朋友能介绍这个行业资源情况下,才会逐渐扩大规模做深做透具体的行业。”

广州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则表示,“从近几年经验来看,比如TMT、医药、大消费等领域,有较多企业有上市需求,无论通过并购重组抑或IPO。投行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模式,用产业整合的逻辑切入到行业领域,这就是近年部分投行内部热衷设立行业小组的原因。”

在他看来,保代深耕行业比较重要,他们对行业产业链了如指掌之后,容易挖掘项目的优势。

通道价值进一步下滑

根据以上报告,我们认为保代行业未来有以下几个趋势:第一,随着发行审核节奏加快,保代的IPO储备项目“变现”速度相应提升。第二,在实体经济转型背景下,前期深耕行业的保代或投行将会形成较高的专业壁垒,摆脱通道业务是投行努力的方向。第三,保代考试放宽,市场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保代签字价值将继续下滑,专业素养要求更高。

早在2010年,保代考试通过率仅为1.05%让投行人士“哀鸿遍野”。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解释称,主要是因为这次参考人员的实务经验不足。该人士昔日还表示,保代利用率并不高,人数下降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发行工作。“金领”在彼时一直作为保代的代言词。

门槛出现松动是从2012年开始。2012年保荐代表人注册行政许可取消,其注册与变更执业机构登记工作也由中国证监会转至中国证券业协会。2013年保代考试从往年的一年一次变更为一年两次。2014年,证券业协会对保荐代表人的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内容大纲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已在协会从业人员管理平台注册的从业人员均可报名参加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考试科目也由原来的两门调整为一门。同年签字权放宽,保代可同时签字发行部、创业板部各两个项目,单个保代同时保荐的项目增加一倍,最多可达到四个。

2015年中证协将保代考试纳入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测试,属于其中的专业资格考试。保荐代表人只需要考一科《投资银行业务》,只考选择题,基本胜任专业工作就不难通过专业资格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全行业共有3230名保代。

面对“保代”市场持续“扩容”,有投行新人担心是否会出现“过剩”情况。

前述华南上市券商投行高管表示,“保代当然越多越好,人数多了,关键是签字项目能不能也相应增加,很多新保代不一定能有签字项目。”

前述上海一家中型券商保代则认为3000多名的数量已经够了,“主要是市场没有那么多好项目可以签字。我觉得随着保代数目增加,市场也会出现结构化,比如有的团队保代多但没有项目,有的团队项目多但缺保代。”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多名投行人士表示,保代的专业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前述华南投行高管人士表示,“首先,我们更关注这名保代是否细致和认真。其次,要有准确的市场判断能力和专业能力。”

前述广州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则表示,“资源积累方面比较考验人,能拿到项目往往是一种运气。”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保代则认为,随着IPO发行步入常态化,未来将会形成买方市场,保代要在“营销能力”方面进行提升,如何挖掘上市公司亮点说服客户,是关键的能力。

但与此同时,投行圈内共识认为,未来保代的待遇与资格没有太大关系了。上述北京保代表示,“保代作为职业资格是很有必要的,但未来薪水会跟资格没太大关系。因为在利益博弈中,保代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保代只是需要的责任主体之一,这个群体因为有资格要求和保护,会更有责任心。”

前述上海中型券商保代亦表示,“保代如果仅仅是靠签字来实现价值是没有意义的,长期来说签字费也许也不会有了。我们认为通道业务价值不高,保代的能力还是体现在解决方案上,或是对特定行业的专业能力。也许我们未来会与香港情况趋同,香港的保荐费与律师、会计师差不多,但承销费用比较高。所以我相信未来会出现分化,比如有的人只做保荐。”

(来自:投资银行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