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有个男团组合你一定听说过——
他们兄弟三人,出生草莽之中,拜为生死之交,之后取得一番事业,对上能以君臣之礼,对下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之后他们三人果真共死,情深义重,传为佳话。
他们就是
车迟国三妖。
江湖人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
他们的出现,是由于车迟国的一场旱灾,
“天无点雨,地绝谷苗”, “家家沐浴焚香,户户拜天求雨”。
但对于大多数凡人而言,降雨这事和爱情一样,不是你一厢情愿就可以的,除非你是萧敬腾。
时势造英雄,虎力大仙他们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为百姓求来了一场又一场那些年错过的大雨,一场又一场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他们带来的还不止是一场场及时雨,还带来了改革的春风
。
在此之前,求雨一直被当地僧人垄断,可他们业务能力不精,空吃皇粮。很快,他们就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把寺拆了,度牒追了,不放归乡
”。
从此,王子公主贩夫走卒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文武官员好道,富民长者爱贤
”。若是见到虎力大仙他们,男女老少还要拜请奉斋。
而且这一求,就是二十个春秋,二十年如一日,就像他们自己说的,
“我等至此匡扶社稷,保国安民,苦历二十年”。
从此,他们三兄弟有了人性,正如一句老话,
“有了仁慈的心,妖就不再是妖,而是人妖”。
冒着仙气,姿势优雅,他们脱离了妖怪的低级趣味 。
低端妖怪们大多占山为王,草菅人命,有时候还强抢民女,私生活混乱,过着山顶洞人脏乱差的生活。
但这三位住的是市中心,生活精致,仙风道骨,一点也不油腻。用文中的话来说,
“祥光隐隐,不见甚么凶气纷纷”
,就连见识非凡的孙悟空后来看了,也仍不住竖起了毛茸茸的大拇指,叹一声“
好去处
”。
他们的事业是辉煌的,学习的热情也是高涨的。
虽然已是国师,但他们还在为车迟国的崛起不断读书。
深更半夜,孙悟空睡不着,
“跳在空中观看,正南上灯烛荧煌”
,原来虎力大仙他们正在讲课,底下七八百个散众,熬夜苦读,在研习《道德经》。
最关键的,他们还懂得时不时进行自我批评,
“
兴盖三清庙宇,对天地昼夜看经忏悔”
,默念着“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犯着不同的罪。”
到这里为止,这就是个励志的故事,三个城镇青年,凭着自己的本事,步步登天。
可惜西游记里最火爆的男团来了,俗话说得好:
一山不容二虎,男团见面分外眼红。
在单方面听闻服劳役的僧人诉苦之后,孙悟空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一上来就打死了三兄弟的两个小粉丝,只是因为这两个小道士嘟囔了一句,
不能放了这五百僧人。
紧接着,孙悟空师兄弟三人打砸抢烧了三清观,把三清塑像推进粪坑,吃了三清的贡品,又嫌不过瘾,还唬了众人喝下尿水。
得了便宜还要上演员的诞生,孙悟空仿佛戏精附体,
“吃了供养,闲坐嬉嬉。蒙你叩拜,何以答之?”
最后都忍不住笑场了,
“那里是甚么圣水,你们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
先是杀人,后是诛心,这是一场从头到脚的羞辱。
反观虎力大仙他们,一无污点前科,二对唐僧也无妄念。
即便是在被取经团队这般羞辱后,他们愤怒地挥舞起了小拳拳,但冲了个凉水澡冷静下来之后,
决定放弃好勇斗狠,大家都是成年人,一切走程序。
他们向国王汇报了前因后果,选择了赌赛比斗的文明赛制,三局两胜,比的是求雨坐禅和隔板猜物。
孙悟空当时就乐了,
“造化!造化!买卖上门了!”
过程是轻松的,结果很显然的。
特别是在亲眼见证了奇迹,看到自己亲手藏的仙桃变成一个桃核后,国王都不得不相信确定以及释永信了,忍不住劝三位国师,算了吧算了吧,
“国师,他们恐有鬼神相助”,“休与他赌斗了,让他去罢”。
按理说,国王都给台阶下了,虎力大仙他们应该见好就收,等到明天天亮后,他们还是三条好汉,还是车迟国第一男团。
可是最荒诞的一幕出现了,三位国师还是继续赌,
赌砍头、挖心、下油锅,赌命赌生死。
虎力大仙身首异处,砍下头后,被孙悟空变的狗叼走;
鹿力大仙剖腹挖心,挖出的心脏却被孙悟空变的饿鹰抓走;
羊力大仙不怕油锅,有护身冷龙,但冷龙又被北海龙王收走。
和大多数降妖的故事一样,最后取经团队取胜,妖怪死掉了。
大快人心后,是扼腕叹息,是冤。
因为三兄弟本不必死。
纵观车迟国三妖的一生:
他们有缺点,
小节有问题,但大节凛然无亏。
他们命硬不弯腰。
用的都是正规的法术,不是旁门左道,他们是在终南山、小茅山习得的法术,妖怪学这种法术是不容易的,其中所历艰险,也不下于孙悟空。
其次,他们从地下走到地上后,走得也正。
他们胸中有正气,匡扶社稷,苦历二十年,功成名就后每天诵经念道,摒除妖气,时刻念经反省。
但是,血的教训是深刻的。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他们的死,
其实是因为对自身的定位失准。
他们从地下来到了地上,似乎是进了这个圈子。
往下,土地也为他们打call。
书上说,土地一反常态,站了虎力大仙的队伍,“
那些土地神祇因他有五雷法,也服他使唤,暗中真个把行者头按住了。
”
对上,与上面的基层干部是有交情的
,虎力大仙一道法旨就能唤来诸神,呼风唤雨,“
那道士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