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端制造吕娟团队
传递机械行业观点。独立思考,守正出奇。本账户发布信息为个人看法,不代表机构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节后复工“丧”到不行?3招让你满血复活! ·  23 小时前  
学习曾国藩  ·  内核强大的人,都有这5个特点!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不低于1000亿!又一长期资金来了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破90亿了,全球第一! ·  4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泽连斯基“急了”:将“非常危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端制造吕娟团队

2024年机械行业春节放假天数与开工率观察【中信建投机械吕娟团队】

高端制造吕娟团队  · 公众号  ·  · 2024-02-15 08:28

正文

重要提示: 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研究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使用或转载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本文首发于2024年2月14日


--核心观点--


近几日,我们采访了机械行业有代表性的105家公司,摸底春节放假天数,试图观察不同子行业开工率情况及变动趋势。根据统计分析,样本公司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32天,同比增加0.53天,通用设备放假天数同比增加较多,激光、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景气度较好;专用设备中的船舶平均假期同比减少3天,半导体设备、3C景气边际改善。


尽管制造业资本开支需求仍处磨底阶段,但机械行业中仍不乏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三类公司:一是超跌公司;二是具备中长期成长性的优质公司;三是景气度明确向上的公司。


--摘要--

行业动态信息

近几日,我们 采访了机械行业有代表性的 105 家公司 ,摸底春节放假天数,结合 2023 年同期调研,试图观察不同子行业开工率情况及变动趋势。从受访公司的回复来看, 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 9.32 天,同比增加 0.53 天,通用设备增加天数较多


通用设备方面,激光、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景气度较好。 通用设备2024年春节假期平均放假10.20天,同比增加0.72天。其中,机床刀具、检测服务、工控增加假期天数较多,在本次调休政策鼓励企业除夕放假之外,也体现了相关行业需求仍处磨底阶段; 激光产业链 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10.5天,同比较少0.5天,景气度较好; 工业机器人 板块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25天,同比减少0.75天,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放缓,但是部分领域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且国产厂商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大部分工业机器人企业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假期相对较短。 仪器仪表 公司平均放假9.75天,同比减少0.25天,民营企业假期更加灵活,部分企业排产饱满,放假天数同比显著减少。


专用设备方面,船舶平均假期减少3天,半导体设备、3C景气边际改善。 专用设备2024年春节假期平均放假8.64天,同比增加0.33天。其中, 船舶 企业平均放假时间10天,同比减少3天,反映船舶行业排产饱满,景气度提升,目前中国船厂生产保障系数已经达到3.5年; 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 企业平均放假时间7.86天,低于国家法定放假天数,整机厂排产相对更加饱满,很多公司研发、产线会按照送机时间安排加班,以保证交期和进度; 3C设备 行业排产较为紧凑,2024年各公司春节平均放假8.67天,同比基本持平,但从钛材、XR、折叠屏等多重结构性变化来看,2024年边际改善比较明确。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下游行业投资放缓,将可能影响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从而给机械行业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2)国际贸易环境对行业经营影响较大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逆全球化贸易主义进一步蔓延,部分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我国部分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冲击。

3)行业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若下游行业扩产不及预期,则相应的专用设备等的需求将会下降,会对行业内公司订单、业绩等造成不利影响。



--正文--

一、机械受访公司平均放假9.32 天,同比增加0.53天,通用设备增加天数较多

近几日,我们采访了机械行业有代表性的 105 家公司,摸底春节放假天数,结合 2023 年同期调研,试图观察开工率情况及变动趋势。基本结论与观点如下:

(1)从受访公司的回复来看,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32天,同比增加0.53天,通用设备增加天数较多。

(2)通用设备方面,激光、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景气度较好。 通用设备2024年春节假期平均放假10.20天,同比增加0.72天。其中,机床刀具、检测服务、工控增加假期天数较多,在本次调休政策鼓励企业除夕放假之外,也体现了相关行业需求仍处磨底阶段。 激光产业链 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10.5天,同比较少0.5天,景气度较好; 工业机器人 板块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25天,同比减少0.75天,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放缓,但是部分领域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且国产厂商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大部分工业机器人企业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假期相对较短。 仪器仪表 公司平均放假9.75天,同比减少0.25天,民营企业假期更加灵活,部分企业排产饱满,放假天数同比显著减少。

(3)专用设备方面,船舶平均假期减少3天,半导体设备、3C景气边际改善。 专用设备2024年春节假期平均放假8.64天,同比增加0.33天。其中, 船舶 企业平均放假时间10天,同比减少3天,反映船舶行业排产饱满,景气度提升,目前中国船厂生产保障系数已经达到3.5年; 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 企业平均放假时间7.86天,低于国家法定放假天数,整机厂排产相对更加饱满,很多公司研发、产线会按照送机时间安排加班,以保证交期和进度; 3C设备 行业排产较为紧凑,2024年各公司春节平均放假8.67天,同比基本持平,但从钛材、XR、折叠屏等多重结构性变化来看,2024年边际改善比较明确。

(4)我们认为,尽管制造业资本开支需求仍处磨底阶段,但机械行业中仍不乏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三类公司: 一是超跌标的, 二是中长期优质标的,三是景气度明确向上标的。

二、通用设备:激光、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景气度较好

2.1 工控板块:平均放假11.63天,同比增加0.88天

工业控制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11.63天,同比增加0.88天。 我们选取了工控板块的8家代表性公司,它们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11.63天,上年同期为10.75天。部分企业生产需求压力减小,提前放假,部分企业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总体假期平均天数同比增加0.88天;也有少数企业排产紧张,产线安排了假日班次或者提前开始加班。

投资建议: 2023年,制造业整体景气度较弱,下游需求疲软,工控行业受影响明显,整体市场规模2910.09亿元,同比下滑1.81%;不过,头部工控厂商通过抓住行业结构性机会,实现了收入的稳健增长。中长期来看,产业升级和劳动力减少背景下的自动化需求推动工控行业发展的逻辑没有改变,龙头公司通过降本增效和市场拓展有望继续保持业绩增长。

2.2 工业机器人:平均放假9.25天,同比减少0.75天

工业机器人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9.25天,同比减少0.75天。 我们选取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5家代表性公司,它们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25天,上年同期为10天。大部分工业机器人企业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假期相对较短;部分企业2023年春节排产紧张,假期基数较少,2024年有所增加但也只是恢复正常水平。

投资建议: 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28.32万台,同比仅增长0.38%,主要由于3C、金属制品、家电等行业需求较为低迷。不过,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内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日益完善和规模效应逐步体现,以及内资品牌在汽车以外的一般工业渗透进一步加深,国产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国产化势不可挡。同时,作为核心零部件的谐波减速器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向机床、半导体设备、医疗设备拓展,并且有望顺应设备国产化趋势进一步打开空间。此外,AI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进一步赋能机器人,带来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2.3 机床刀具:平均放假9.5天,同比增加1.87天,部分生产班组提前上班

机床刀具企业平均放假时间9.5天,同比增加1.87天。 我们选取了机床刀具行业8家代表性公司,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5天,与2023年春节相比增加1.87天,主要受本次调休影响,除夕多放一天假,安排更为人性化。部分班组会根据要求提前上班,春节期间也会有产线工人值守,整体排产处于中性水平。

投资建议: 2023年12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5.92万台,同比增长13.50%,为2022年4月连续下跌15个月以来,第四个月上涨,产业周期逐步向上,自主可控持续推进,我们认为三类公司有望受益: (1)研发能力强的核心零部件公司: 如数控系统、滚珠丝杠等环节; (2)高端化: 如五轴机床环节的公司; (3)产品/地区结构更优,以及有较大运营效能提升潜力的公司: 如产品/地区结构较优的企业、中端进口替代逻辑清晰的刀具公司,以及新业务稳健培育、落地的公司。

2.4 激光:平均放假10.5天,同比减少0.5天,行业景气度相对较高

激光产业链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10.5天,同比减少0.5天,行业景气度相对较高。 我们选取了激光产业链的5家代表性公司,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10.5天,上年同期为11天。其中,激光控制系统环节的公司春节假期相对较长,基本超过10天,主要系该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库存储备充足,假期较长符合该类公司经营特点。激光器及激光设备环节企业的产品更加非标化,假期市场基本符合国家安排。

投资建议: 2023年通用激光行业景气度较高,出口市场和国内高功率需求旺盛,国内中低功率市场有所复苏。展望2024年,出口及国内高功率两个细分市场的激光加工技术渗透率仍在快速提升,国内中低功率市场有望进一步复苏,通用激光板块仍具备较强成长性。

2.5 仪器仪表:平均放假9.75天,同比减少0.25天,部分企业排产饱满

仪器仪表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9.75天,同比减少0.25天。 我们选取了仪器仪表行业的4家代表性公司,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75天,上年同期为10天。其中,国有国企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放假;民营企业假期更加灵活,部分企业排产饱满,放假天数同比显著减少。

投资建议: 高端仪器仪表国产替代是贯穿行业的大逻辑,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等赛道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率先实现高端产品迭代的公司将具备先发优势,从而有望迎来市占率快速提升的机遇。建议关注电子测量仪器龙头企业。

2.6 工业气体:平均放假9天,同比增加0.25天,生产经营有序推进

工业气体(含深冷设备)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9天,同比增加0.25天。 我们选取了工业气体(含深冷设备)行业的4家代表性公司,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天,上年同期为8.75天。大部分企业近2年均保持了一贯的放假天数,生产经营有序推进;少数企业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放假,因此春节假期同比增加1天。

投资建议: 国内大型空分气体厂商市占率提升空间大、势头好,规模优势有望逐步体现,远期有望比肩国际巨头。工业气体业务相较于空分设备而言具有现金流充裕、业务规模增速稳定等突出优势;随着气体业务占比提升,龙头公司将实现高质量增长。建议关注国内工业气体龙头企业。

2.7 工具五金:平均放假8.33天

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企业平均放假时间8.33天。 我们选取了工具五金行业3家代表性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8.33天,高于法定假期天数,主要工具企业均按国家法定节假日天数放假,海外工厂按当地法律休假,主要代工企业一般会为春节期间放假进行调休,提前为春节出货加班赶工,下游也会提前下订单以错开春节假期。

投资建议: 工具行业终端消费受美国地产市场影响较大,2023年末美联储隔夜利率决议提振市场对2024年降息预期,对美国地产起到提振作用,进一步带动工具需求回暖,目前新屋、成屋销售情况均超预期,美国地产数据提振,工具需求有望进入上行周期,持续看好以出口为主的国内工具五金企业。分板块来看,手工具、电动工具复苏落在工具企业端会快于OPE,上半年渠道下单保持谨慎乐观。美国时间2024年1月31日,美联储议息会议未提出降息建议,并未积极考虑降息,委员会对降息存在广泛分歧,三月份不太可能降息,但美国ADP就业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逐渐降温,提升降息预期。工具板块整体逻辑为“上半年看动销,下半年看补库”,看好美国降息长逻辑。

2.8 检测服务:平均放假9.25天,同比增加1.63天

检测服务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9.25天,同比增加1.63天。 我们选取了检测服务行业的4家代表性公司,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25天,上年同期为7.63天,主要原因系2024年国家法定放假天数较2023年同比多一天;与此同时阶段性外部环境影响需求存在一定波动性。整体来看,检测服务板块公司经营稳健,假期安排也符合相关公司经营特点。

投资建议: 受到阶段性外部环境波动影响,检测服务板块短期业绩承压。但在政策与市场合力下我国检测服务行业长期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头部企业通过丰富业务线以及全国乃至全球的布局具备更强的接单能力和更高的实验室利用率,有望持续获得快于行业增速的成长。

2.9 机械基础件:平均放假10.5天,同比增加0.25天

机械基础件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10.5天,同比增加0.25天。 我们选取了机械基础件行业的4家代表性公司进行分析,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10.5天,上年同期为10.25天,保持相对稳定。具体来看,大部分企业近2年均保持了一贯的放假天数,生产经营有序推进。

投资建议: 机械基础件行业需求广泛且需求相对稳定,长期来看行业伴随制造业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容,且在高端领域国产品牌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专用设备:船舶平均假期减少3 天,半导体设备、3C景气边际改善

3.1 工程机械:平均放假9天,同比增加0.5天,零部件企业排产相对更加饱满

工程机械以及零部件企业平均放假时间9天。 我们选取了工程机械行业8家代表性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9.0天,略高于法定假期天数,2023年同期为8.5天,同比略有提升,结构上来看,零部件企业排产相对更加饱满,但很多公司产线有轮班,生产仍较紧张。

投资建议:1)传统工程机械: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于2021年上半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2024年预计筑底,降幅相比2023年将有所收窄,考虑到8-10年的更新换代周期,2016年及之后销售的产品将陆续进入更新换代周期,2025年国内市场有望开启正增长。海外市场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工程机械出口有望持续增长,其中不同地区景气度表现略有分化,短期来看,北美、中东等地区景气度相对较高,东南亚等地区相对低迷;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工程机械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空间;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2)零部件: 头部企业进行多元化与国际化拓展,预计表现将好于挖机行业水准,其中恒立液压线性驱动项目在人形机器人方向的进展值得关注; 3)叉车和高机: 国内受益于制造业复苏,出口有锂电化强逻辑支撑,海外增长的确定性相对更强,2024年有望实现国内、出口共振向上。

3.2 半导体设备:平均放假7.86天,同比增加0.36天,整机厂排产相对更加饱满

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企业平均放假时间7.86天。 我们选取了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行业14家代表性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7.86天,低于法定假期天数,2023年同期为7.50天,同比略有提升,结构上来看,整机厂排产相对更加饱满,很多公司研发、产线会按照送机时间安排加班,以保证交期和进度。

投资建议:全球半导体下游处于筑底阶段,预计2024年景气度回升。 从海外半导体设备友商财报来看,2023Q3中国大陆营收占比大幅提升,2023Q4以来中国大陆营收环比增速放缓,但依旧表现强劲。预计国内晶圆厂扩产趋势明确,国产设备订单将显著提升,同时叠加国产化率攀升以及规模效应显现。我们判断2023Q4开始国内头部晶圆厂对国产设备的批量招标开启后,国产设备企业订单将出现显著提升,板块后续催化不断,后续主要关注下游招标进度、国产化率提升幅度以及设备企业先进制程验证进展。

3.3 3C 设备:平均放假8.67天,同比增加0.34天,部分企业加班赶工

我们选取了3C设备行业3家代表性公司,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8.67天,上年同期为8.33天,基本持平,部分企业生产人员加班赶工情况。总体而言,当前3C设备行业春节放假天数基本符合国家安排,且同比基本持平,反映出相关企业的排产较上年差别不大。

投资建议: 在消费电子行业资本开支经历了3年的下行周期后,我们判断2024年手机市场需求有望边际改善,且手机高端化趋势、产线化趋势有望创造更多设备需求;此外,钛材、XR、折叠屏、OLED、机器视觉等细分领域有望带来结构性机会。

3.4 船舶:平均放假10天,同比减少3天,反映船舶行业排产饱满

船舶企业平均放假时间10天。 我们选取了船舶行业2家代表性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10天,2023年同期为13天,同比减少,反映船舶行业排产饱满,景气度提升,目前中国船厂生产保障系数已经达到3.5年。

投资建议: 行业船龄老化+环保政策驱动大周期向上的底层逻辑不变。中短期来看,相关公司业绩将逐步向上,2023Q4部分公司业绩已出现拐点,中国船舶单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实现近年来首次转正。另外,中国船舶集团层面也将推动体内资产重组,我们预计相关公司国企改革进程将进一步深化。

3.5 煤炭机械:平均放假8.14天,同比增加0.71天,综合型主机厂放假天数相对较少

煤炭机械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8.14天,同比增加0.71天。 我们选取了煤炭机械行业的7家代表性公司,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8.14天,上年同期为7.43天。放假天数增加主要系2024年法定放假天数较2023年同比多一天,另外部分企业由于生产节奏安排一月集中开工导致二月订单排产相对宽松;另外,综合型主机厂放假天数相对较少,反映当前订单仍处于较为饱和状态。

投资建议: 从短期来看,煤炭行业利润仍较为丰厚,可支撑设备端资本开支保持稳定;从中长期从能源属性来看,煤炭压舱石的地位短时间难以变化,“富煤、贫油、少气”的局面仍会有一定延续,因此煤机行业仍将保持较大体量。同时煤机行业供给格局稳定,大型主机厂仍为行业主导者,且呈现业务稳健、估值较低、分红比例较高特点。

3.6 矿山机械:平均放假8.20天,同比持平

矿山机械公司2024年春节平均放假8.20天,同比持平。 我们选取了矿山机械行业的5家代表性公司,春节平均放假天数为8.20天,与上年同期持平。从天数来看,部分企业放假天数有所减少;从结构来看,整机厂的平均放假天数较备品备件公司的放假天数略长一些,主要和生产模式以及交付模式相关。

投资建议: 下游矿山规模的持续提升有望带动破碎筛分装备行业格局向上集中,国内中高端品牌有望在生产集约化、设备服务一体化的行业趋势下通过成套产品线以及更为完备的后市场服务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在金属矿山的高端市场中,国产品牌已经通过进入国内大型钢企验证了自身实力,后续国产替代与海外出口有望同步进行。

3.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