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基金报
关注中国基金报,即时获取深度理财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DeepSeek爆火!多只A股紧急发声! ·  8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火爆!30CM涨停! ·  20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金价,疯狂刷屏!记者实探 ·  4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围剿”DeepSeek?OpenAI出手了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基金报

不低于1000亿!又一长期资金来了

中国基金报  · 公众号  · 基金  · 2025-02-05 09:04

主要观点总结

保险资金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中国基金报报道,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等多家机构获准参与试点。这是今年春节前《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落实举措。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巩固资本市场回升向好的局面,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保险资金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准开展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总规模将不低于1000亿元,此次先批复了520亿元。这是《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落实举措。

关键观点2: 商业保险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

《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针对商业保险资金入市的三项举措包括: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实行长周期考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关键观点3: 商业保险资金入市障碍

商业保险资金入市存在绩效考核短期化、偿付监管偏严格、会计核算放大利润波动等障碍。这些障碍导致商业保险公司过度追求短期收益,影响长期资金属性发挥,制约权益投资,以及约束长期投资。

关键观点4: 商业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及投资权益资产比例

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2万亿元,并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商业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约为25%,但实际投资A股比例仅约为11%,距离政策比例上限还有较大空间。

关键观点5: 《方案》的影响及商业保险资金入市的前景

随着《方案》的落地实施,将有利于商业保险公司逐步提高A股投资比例,有效增厚长期收益。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商业保险资金入市有助于改善投资者结构,增加长期价值投资者比重,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后续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还有望进一步扩大。


正文

【导读】不低于1000亿元,保险资金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复开展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为520亿元。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保险资金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是今年春节前《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落实举措,第二批总规模将不低于1000亿元,此次批复的520亿元正是其中一部分。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类支持“长钱长投”、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落地,将进一步巩固资本市场回升向好的良好局面,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方面破解商业保险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其中,针对商业保险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方案》提出三项举措:一是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指标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二是在现有基础上,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其中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将每年为A股新增数千亿元长期资金。

三是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和资金规模。

上述举措直击商业保险资金入市障碍,商业保险资金投资A股比例偏低,主要受限于绩效考核、偿付能力、会计核算等方面要求。

具体来看,商业保险资金入市障碍,一是绩效考核短期化,长期导向不明商业保险行业普遍存在短期考核问题,致使商业保险公司过度追求短期收益,影响长期资金属性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2023年10月,财政部印发专门通知,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但当年度考核指标权重仍然较高,权益市场短期波动仍会直接影响公司当期业绩表现,导致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的容忍度降低,难以践行长期投资理念。

二是偿付监管偏严格,制约权益投资。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受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约束,偿付能力充足率越高,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越高。

2021年3月偿付能力新规要求全面穿透计量风险后,保险行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0年底的246%下降至2024年6月底的196%,各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也不同程度地降档。

此外,偿付能力新规对权益资产超配采取更为严格的限制业务措施,致使保险公司在实际投资中不得不预留较大空间,进一步影响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积极性。

2023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金融监管总局调降了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等股票的风险因子,但市场主体对此还有更进一步需求。

三是会计核算放大利润波动,约束长期投资。根据现行会计核算标准,除长期股权投资外,商业保险公司一般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对权益类资产进行核算,权益类资产的价格变动会直接体现在保险公司当期利润表中,导致保险公司权益投资行为趋于短期化。

2023年11月,证监会会同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具体由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共同出资500亿元设立私募基金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并试点权益法核算。

在权益法核算模式下,投资股票的价格变动不直接影响保险公司当期利润,而是根据被投资公司的净利润和分红情况进行调整,有利于保险资金坚持长期投资,但该试点面临资金规模有限等问题。

此次按照《方案》批复第二批试点属于重大进展,后续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还有望进一步扩大。

实际投资A股比例约11%
距离政策比例上限还有较大空间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引导、市场需求提升、行业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商业保险资金运用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2万亿元,并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

商业保险资金投资权益资产整体比例不高。目前,商业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约为25%,但持有A股流通市值(含权益类基金)规模约3.2万亿元,占比仅10%。其中,五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为30%,但实际投资A股比例仅约为11%。

“商业保险资金来源稳定、偿付周期长,是典型的长钱,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表示,目前我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2万亿元,投资权益资产整体比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詹余引进一步分析,《方案》围绕保险资金提出的系列举措针对性强,在目前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下行、保险资金利差损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上述措施有利于商业保险公司逐步提高A股投资比例,有效增厚长期收益。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商业保险资金入市也有助于改善投资者结构,增加长期价值投资者比重,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

编辑:江右
校对:纪元

制作:鹿米

审核:陈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