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观察时事政治,揭开官场密码,帮你分析时事热点和新闻背后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资本论  ·  形势逆转,信心来了,内外突然都在看好中国 ·  昨天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生活不易,转移家庭风险后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  3 天前  
债市唤醒官  ·  2025-0218-市场已经进入可以轻仓买入 ... ·  5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起猛了!中国新基建狂飙突进,天量财富 ·  2 天前  
EarlETF  ·  数据复盘 2月20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爱情是私事,家暴是公事,这是文明对马金瑜应有的善意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 公众号  ·  · 2021-02-08 11:13

正文

摘要: 爱情、识人、生活态度、文青之类,那都是别人的私事,在价值次序上留给受害者自己去反思,家暴才是公事。我们的社会应有的共识是,把被家暴吓得瑟瑟发抖的人护在身后,大声呵斥家暴者,让家暴者受到法律严惩。不管前情如何,不管什么的人,被家暴就应该得到同情,而不是用“你怎么不”“你怎么不”之类人生导师句式去羞辱受害者,让其在家暴后又被网暴吓得瑟瑟发抖。这样对受害者大声呵斥的逻辑,无异于是给家暴者助威,让家暴者觉得“吾道不孤”:操,我没打错吧,大家都说你有问题。



吐槽青年出品


《另一个拉姆》还在继续发酵,前媒体人马金瑜自述被家暴的命运,引发很多讨论。因为之前呈现的爱情童话太美好,今天的碎裂更让人瞠目,昨天越眩目今天越刺眼。随着更多前情和后续被披露,舆论很快从初期的“震惊愤怒”分化为复杂、甚至对立。事实好像比较复杂,男方受访时说没有家暴,青海当地相关部门已介入。即使家暴这事儿取证比较难,隔得时间又比较长,但从那篇文章的描述来看,有就医记录,有那么多知情者,调查清楚应该不是多难的事。


反对家暴,这是当下社会的基本共识,舆论的撕裂并不是发生在家暴“反对者”与“支持者”之间,而是马金瑜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方式、面对家暴的立场、对另一种生活的美化等等。虽然后者的这些分析都会强调一下“反对家暴”,但很多逻辑是连带和隐藏的,选择了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往往就隐含着某种归责逻辑。一个人被家暴了,希望得到公众的同情和帮助,你却说:反对家暴,但,你第一次被打时为什么不求助不报警?你为什么会爱上他?你为什么不反抗?你为什么还跟他生了好几个孩子?你为什么当初不顾一切到那里生活?你为什么美化其实并不幸福的爱情?你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保持沉默却突然曝光?

嘴里说“我反对家暴”,但这些对一个受家暴者的责问,让被打者反思,羞辱被打者,隐含的逻辑都指向一句恶毒的“被打活该”。


被家暴,本来就是一个让受害者觉得很有羞耻感、耻于示人、说出来需要巨大勇气的事,这种羞辱——你怎么不反抗啊,你怎么还相信爱情啊,你怎么瞎了眼爱上他啊,你还好意思在人前装美好,只会加剧被家暴者的耻感,更加沉默,加剧家暴者的霸道,更加嚣张。


我一向认为,爱情是私事,家暴是公事,这是文明对被家暴者应有的善意。遭遇渣男,生活不幸,被家暴者自己一定已经无法次在心里痛责、痛骂过自己,骂过八百遍了:为什么当初瞎了狗眼?为什么这么怂不敢反抗?为什么这日子还忍受?为什么不撕破脸皮让大家都知道?爱情和婚姻,没有谁比活在其中的人更知道酸甜苦辣,更知道怎么做才更好,但牵扯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复杂得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一声叹息。当初为什么瞎了狗眼,这是被家暴者自责的话,而不应该是外人的责问。


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善意是,面对一个人遭遇这种不幸,应该学会倾听,同情地理解,并对公事与私事进行区分。爱情婚姻,这是私事,外人看不清,说不清,只有自己才清楚。教训,自己去反思,以后跟什么样的人交往,怎么看待诗和远方,怎么识别那些看起来很好的人,怎么做对自己负责的选择,谁的生活经验不是在遭遇这些磕磕绊绊中成长和成熟的?爱情和婚姻面前,都不要装什么人生导师,冷暖自知。别人不幸之上的后见之明,留在心中自己去品,不要当成鞭打家暴受害者的冷酷逻辑。

爱情、识人、生活态度、文青之类,那都是别人的私事,在价值次序上留给受害者自己去反思,家暴才是公事。我们的社会应有的共识是,把被家暴吓得瑟瑟发抖的人护在身后,大声呵斥家暴者,让家暴者受到法律严惩。不管前情如何,不管什么的人,被家暴就应该得到同情,而不是用“你怎么不”“你怎么不”之类人生导师句式去羞辱受害者,让其在家暴后又被网暴吓得瑟瑟发抖。这样对受害者大声呵斥的逻辑,无异于是给家暴者助威,让家暴者觉得“吾道不孤”:操,我没打错吧,大家都说你有问题。


文明就体现在,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旁观者是大声向谁喊话,向强者还是弱者?当一种不幸纠缠着公事与私事时,旁观者是盯着那些羞于启齿的私事,还是用公心对公事?


目前讨论中,不少问题都歪了楼,有必要用文明社会的原则明辨一下基本是非。第一,有人说,你当年把爱情说得那么美好,现在又说得这么糟糕,不是打自己的脸吗?这不是打脸,背负着当年美好爱情的人设,把背后不敢示人的丑陋和罪恶说出来,是需要勇气的,不要嘲讽一个家暴受害者。第二,有人说:你不是另一个拉姆,你有很多机会逃出来,但你没有,一直忍着。——隐含着“活该”之判断,这是不对的,不能为家暴的控诉和受害设置门槛,不要设想一种完美的抗争者,这只会加剧沉默。每一份站出来的勇气,都应该得到正义的回应和反馈。第三,有人说你是一个文青,是你把生活和爱情想象得太美好了。这种贴标签的三观更是扭曲,文青怎么了?家暴会选择对象吗?憧憬一个美好的爱情,有问题吗?家暴没有模板,不要把家暴悲剧偷换成对文青的恶意。


教训还是留给私人去反思,“你有错就该打”的暴力逻辑根深蒂固,反家暴这种公事,需要凝聚更多的共识和良知,需要更多受害者站出来,需要更多支持良善的勇气,不要用那种谴责受害者的人生导师逻辑为家暴逻辑助威。





曹林评论写作直播课系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