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杨煜达谈千年中国时空尺度下的极端旱涝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十人九湿”,万病皆始于湿,试试这个小方子 ·  昨天  
史事挖掘机  ·  中医的十八般武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日落尼哈温:波斯圣火熄灭前的最后挣扎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6-06 11:41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波斯人的急功近利?



在世界政治格局层面上,穆斯林的阿拉伯帝国崛起,绝对是一件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事。 此前从未被世人重视的贝都因游牧部落,因伊斯兰宗教纽带而紧密团结在哈里发周围。用极短的时间就摧枯拉朽般重创和摧毁了四周无数大小国家和王朝。其历程即使在今人看来也堪比神迹。


然而,对那些被摧毁的国家而言,上述军事成就却是它们的梦魇。 特别是中亚的萨珊波斯。作为长期与罗马帝国争雄的内亚大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被穆斯林的狂飙浪潮湮灭。其悲惨结局不禁让后人唏嘘。尼哈温战役就是萨珊灭亡前的最后挣扎。


形势逼人

波斯的精锐部队在连年战争中损失惨重


在经历了卡迪西亚战役的失败后,波斯人正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军事局势。 萨珊王朝的国力和威信在过去30年间,被连续不断的战乱损害。而它最后所能所依仗的精锐军队,几乎已被完全摧毁,国家防御体系几乎土崩瓦解。


相反,士气正盛的阿拉伯人则一路溯底格里斯河北上,将一座座两河重镇收入囊中。 公元636年冬季,也就是在卡迪西亚获胜后2个月内,阿拉伯将军萨阿德轻松挫败由萨珊将领菲鲁赞集结在巴比伦的残余顽抗。萨珊王朝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全部属土沦陷。公元636年年底,阿拉伯军队又彻底歼灭了拱卫泰西封郊区的布兰公主卫队,顺利夺取了波斯帝国首都。


即便男女贵族们一起上阵也挡不住阿拉伯人的攻势


到公元637年春天,穆斯林勇士乌特拜又以人数较少的部队,在贾卢拉击败拥有2万之众的波斯守军,阵斩主将米赫兰。波斯国王叶兹德格德三世被迫逃往伊朗高原。 第二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所有波斯残余势力,都被阿拉伯人肃清。穆斯林进军伊朗高原的门户也就此打开。


但截至这时,上述惨败并不代表萨珊王朝已陷入迅速崩溃,再也无任何补救机会的绝境。 就阿拉伯一方而言,尽管那些通过征战获得巨大荣耀和财权的军中宿将,十分热衷于继续打击敌人。但行事谨慎的哈里发奥马尔,彼时仍倾向于稳固已占有土地,暂时克制对外扩张的保守政策。这就给在毁灭阴霾笼罩下的波斯人以宝贵的喘息之机。


2008年 由美军士兵守护的泰西封城市遗址


事实上,倘若不是叶兹德格德三世不顾国力残损的现状,急功近利地推行收复失地政策,波斯圣火至少不会那么快速地在伊朗高原永远熄灭。 从公元638年-641年之间,年轻的国王不断派出军队去支援据守阿瓦士的波斯将领霍尔木赞。又将伊朗高原的各地驻军都抽调汇聚到米底的尼哈温,准备随时反攻伊拉克。


可想而知,在穆斯林强大的武力面前,这些徒劳的举措不仅没有实现他的愿望,反而促使奥马尔转变立场,积极准备征服波斯全境。作为他的第一个反击措施, 阿拉伯将军努曼•本•穆卡林在公元641年受命指挥一支军队去侵入米底,掀开了尼哈温之战的序幕。


大量利用马匹和骆驼机动的阿拉伯军队


大战在即

尽管形式严峻 波斯贵族们却不愿意从长计议


叶兹德格德三世为尽快实现反攻伊拉克的目标,竭力在尼哈温拼凑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史学家塔巴里述称,波斯国王从巴布和胡尔万之间地域抽调了3万士兵,又从呼罗珊和胡尔万之间地域抽调有6万人,还在锡斯坦-法尔斯至胡尔万间的地域抽调了6万人。如此的兴师动众,让这支大军的总兵力达到15万人,并由卡迪西亚战役中败逃的菲鲁赞挂帅。


显然,这是一支仍然比较强大的军力,尽管无论它的真实规模还是兵员素质,都与塔巴里所述的纸面数据相去甚远。由于几十年的战争,伊朗地区的人力资源稀缺,绝不可能提供超过4万人的兵员补充。 临时拼凑的部队,在战斗力上也远不能与卡迪西亚时的精锐相提并论。

萨珊王朝的普通重步兵 平日里在自己的村舍中担任警察职责


贵族出身的菲鲁赞,实际上只是萨珊王朝末年将星凋零窘境下差强人意的二流将领。 但如果波斯人执行了正确的消耗战略,阿拉伯人也未必能轻松征服他们。遗憾的是,萨珊君臣由于无法接受实施坚壁清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非常急迫地想要通过一两次决战来扭转乾坤。这就注定了他们在尼哈温之战中的惨淡结局。


阿拉伯人内部同样也有自己的隐忧。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以哈利德为代表的顶级战将因战功收获了荣誉和权势,与哈里发间的矛盾逐渐变得不可调和。


大征服时期的阿拉伯军队


公元638年,奥马尔解除了哈利德的军中职务。以此事件为标志,他开始提拔更年轻更忠于自己的将领,努曼即为其中一员。 此人原为一个贝都因小部落的酋长,因作战勇猛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他曾辅助阿布•伯克尔攻打拒缴天课的人,也曾在伊拉克的多次战役中与哈利德并肩作战。此后又辅佐萨阿德取得了卡迪西亚的决定性胜利,因而被奥马尔看重,接受独自领军攻打尼哈温的任务。


虽然他每逢大战必定亲自冲锋陷阵的作风极大激励了麾下士兵的作战意志,但也时常让自己的安危陷于战场险境之中。正如我们即将在尼哈温的战斗中看到的那样,他的上述弱点遂成为影响战斗结果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传统的阿拉伯贵族骑兵 身披重甲而装备直剑与强弓


自毁长城

尼哈温要塞 萨珊波斯在米底地区的重要基地


公元642年春,努曼率领一支不超过3万人的阿拉伯军队,抵达尼哈温城墙下,准备向城市发起围攻。 该城坐落于米底中心位置,距米底西境的胡尔万城和重镇哈马丹不远,交通便利。又因地处崎岖山地而易守难攻。


菲鲁赞曾在卡迪西亚战役中领教了穆斯林的狂热战斗意志。他严令部众加固城池、坚守不出,还在城墙前布置了铁刺网,更加剧了阿拉伯人攻城的难度。 他甚至想要通过和谈迫使对方主动撤兵。虽然并未取得任何效果,但努曼同样也无力用正面强攻的方式打败兵力占据优势又避居坚城的对手,因为他们连刺网都无法通过去。


由于长期战争的损耗 波斯骑兵在此战中不再对阿拉伯人对手有优势


波斯人就以坚守的策略抵挡住了敌人连续两天的攻势。 如果他们将上述战术贯彻到底,那么战局就将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后者显然对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人不利。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看似不易打破的僵局仅仅只维持了不到三天。到第三天日出后,菲鲁赞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原来努曼得知敌人屯重兵于坚城后,迅速改变了原有策略, 不再试图继续攻城,却将主力后撤至波斯人视野之外的高地上。同时令猛将卡卡指挥一支少而强悍的骑兵精锐,尝试激怒并引诱对方出城,从而达到在野战中歼灭敌人的目的。

在高速奔驰中射箭的阿拉伯骑兵


作为曾参加过雅穆克、卡迪西亚等重大决战的虎将,卡卡•本•阿穆尔出色地完成了诱敌的任务。 他的骑兵们一边围绕着尼哈温城池高速奔跑,一边故意放肆嘲笑着向城内射箭挑衅,成功地激起了波斯人的怒火。如果说对方的刺激已经让缺乏韧劲的菲鲁赞无法忍耐,那么来自己方君王的催促令则成为他做出错误决定的致命诏书。


结果,除了守门士兵,这支堪称萨珊王朝最后依靠的军队,在统帅的一声令下全部离开了安全的堡垒前去追击敌人。如同百年后打开潼关大门的平叛唐军一样,踏向自己的死地。

早期的阿拉伯重步兵与武士


和以往相反,尽管菲鲁赞麾下的波斯军队同样是由步兵和骑兵组织起来,但比例却与卡迪西亚时大相径庭。 由于大量精英骑兵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萨珊王朝已无法如往昔一般凑齐足够数量的具装铁骑。菲鲁赞彼时所能倚重的部队,只有数量众多却装备意志均十分一般的伊朗各族步兵,这就使其机动作战能力大为削弱。为了防止这些乌合之众临阵退缩,菲鲁赞下令用绳索或铁链以七人一组将士兵绑在一处。此举越加束缚住了波斯人的行动,以至于后者不仅完全无法追上阿拉伯骑兵。反而还需要卡卡配合着减缓后撤速度,让他们能及时赶上敌人的步伐。


与此同时,努曼则在战场另一侧调兵遣将。 他下令让麾下主力排成战斗队形,但严禁后者轻举妄动。正是那些前排的阿拉伯重步兵,手持长矛与大盾,以类似罗马式密集队形作战。以令敌胆寒的意志力,完美地执行了主帅的命令。他们先是目睹骑兵同僚将敌人引入战场,然后举起盾牌抵御波斯人的远程箭雨攻势。


阿拉伯士兵的意志力在当时堪称一绝


一波三折的血战

正在发射回马箭的波斯骑兵


最初,波斯人的攻势相当猛烈。 阿拉伯史学家对此惊叹道,异教徒向前推进,朝他们射箭并射伤了许多阿拉伯人。尽管如此,努曼仍然拒绝了部下想要反击的催促,他在等待菲鲁赞的破绽出现。


波斯军队对穆斯林战士的单方面打击持续了数个小时,换作一支普通的军队或许已经早已无法忍耐。但大扩张时代的阿拉伯人却意志格外顽强。当正午的阳光开始逐渐偏西,菲鲁赞的士兵也因疲惫而攻势暂歇。 阿拉伯主帅敏锐地意识到久候的战机终于到来,遂下达了战斗的指令。


萨珊王朝的精锐步兵也是射箭好手


士气高昂的穆斯林士兵们,伴随着努曼“安拉至大”的呼喊声,仿佛一只只下山猛虎一般扑向面露疲态的猎物。 努曼本人更是一马当先,他那醒目的白色斗篷和帽子出现在哪,那里就出现一大片敌人的尸体。士兵们则围绕在主帅周围共同奋战,喊杀声震耳欲聋。敌对双方的战斗是如此趋于白热化,以至于幸存者声称他们从未在任何一场战役中听到利刃砍刺人体发出这么响的噗哧声。战场地面也很快就被鲜血浸透,许多穆斯林骑士都因战马脚滑而被甩落在地,失去了生命。


双方近身搏杀到傍晚,都无法分出胜负。 阿拉伯人虽然在意志力和战斗技巧上强于波斯人,但毕竟人数居于劣势,此前又因敌人的弓箭而受过打击。倘若当前局势继续发展下去,即使波斯人无法取胜,他们中的大部分仍有很大机会逃回尼哈温的堡垒中。穆斯林依然面临不能克复坚城的难题。


发起决定性冲锋的阿拉伯骑兵


然而努曼绝非只顾战场杀敌的一介莽夫,他早已考虑到战场形势并为此做了相应部署。 因为正当两军交战正酣之际,萨珊士兵突然听到阿拉伯援军到来的消息,顿时军心陷入混乱之中。我们现在当然知道,这所谓的援军纯属子虚乌有。上述消息无疑即为努曼故意派人散布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敌方军心。


于是,在假消息的打击下,意志力薄弱的波斯人内部出现了短暂的秩序紊乱,这恰恰是穆斯林一招制胜的绝好良机。 努曼立即指挥部属,准备向菲鲁赞阵型中央发起强突。但就在这键时刻,他的战马因踩踏血渍而突然滑倒,主帅本人则从马背上摔落在地,当场身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