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王手里接过5亿零花钱时,留学归来的小王同时收到了这句话:干不好就回万达上班。
那是2009年,万达产业尚未到达遍地开花的巅峰期,但这一年,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武汉中央文化区两个大项目敲定,王健林跑在通往首富的道路上也是意气风发,花5亿给儿子试错,就像“定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一般随意。
那时候的王健林父子生活在两个世界,对彼此都不太服气。
他们一个是军人出身读书甚少,靠部队式的管理和强硬征战地产,一个浸润在温彻斯特公学、伦敦大学学院的知识体系里,骨子里有对哲学的贵族式思考,多年分离后,他们在饭桌上大概都很难找到能够深入讨论的话题。
图:王思聪和父亲王健林
5亿零花钱让王思聪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也理解了父亲混迹生意场的不易,父子俩开始和解。
2015年,王健林开始频频在媒体上秀出对儿子的满意,讲儿子发现老爸做生意不是那么简单,用“靠谱”“不错”这些词语形容儿子的投资业绩,畅谈将来让儿子接班的事宜,甚至主动聊起去格力公司访问的段子:
“董明珠告诉我,她办公室里的年轻女孩不太关心我去,只是问思聪跟着来不来。她还劝我让我不要生气,我说我不生气。”
那些瞬间,
“首富”幸福得如同一位炫耀儿子有出息的邻家大叔。
最早以粗鄙毒舌闻名社交场的王思聪,这几年在生意里表现出犀利的一面。
他先把自己变成了网红。
2015年,媒体话语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下放,阅读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成为关键词。消费主义拉拢了新一代年轻人,人们开始毫无顾忌地表达对颜值和财富的崇拜,郭敬明推出《小时代4》赤裸裸宣扬拜金,“娱乐至死”成为最流行的价值观。
作为首富之子,又善于上演手撕名人的戏码,王思聪成为大IP并非偶然——他谁都敢骂,不惜搞砸老王的关系,也不搭理老王“别骂朋友“的请求。有人统计过,
王思聪一个月所发的微博,80%以上都能成为头条。
网红带来的吸睛效应成为王思聪投资布局的助力,他的另一个优势是专注,因为自己对游戏、体育等领域感兴趣,他的投资版图大多集中在这些项目上,比如2011年,他花重金收购国内知名电竞战队CCM,当时外界并不看好,直到5年后,电竞行业开始爆发,市场规模超过500亿,腾讯阿里等巨头公司纷纷抢滩入场,人们才开始赞叹“王校长“的好眼光。
互联网是王健林那代人不太搞得懂的世界,正如这位前首富在儿子刚刚成为网红时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他就火了呢?但显然,
在互联网这个年轻人的主场里,王思聪玩得很嗨。
2015年,王思聪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创立香蕉计划,出任熊猫TV CEO。带着首富之子和网红光环,这些属于年轻人的项目都突飞猛进。一年后,熊猫TV跻身直播平台第一阶梯,成为很多游戏玩家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