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润高端合成材料制品产业化项目和数字智能(光电传感)产业园两个项目顺利接受了全市高质量发展观摩团“检阅”,而这只是全区项目建设“春忙图”的一个缩影。
重点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更是产业发展“强引擎”,对项目方而言,时间就是效益、市场机遇。如何在每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关键节点精准发力,将审批时限压缩到极致,助力项目快建设、快上马?为此,烟台自贸片区聚焦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到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4大项目审批阶段,全力突破改革创新,放大自贸赋能作用,助力项目建设“争春”提速。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在土地要素制约的情况下实现寸土尺金?提高投入产出比便是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实施“区域评估+标准地”改革,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烟台自贸片区从制度建设上加强土地投入产出管控,避免“一事一议”随机性。
“通过选取成片区域,由管委出资对环评等11个审批前置事项进行评估,编制区域评估报告,经批准后为该区域上的项目共享使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已完成对生物医药园区、化学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的区域评估,先后为万华工业园东区公辅设施、华新不锈钢新材料智能化深加工等20余个项目免费共享使用。
“以前办理厂房开工建设手续要跑多个部门交几套材料,如今在家门口,提交一套材料,就把开工的所有手续办完!”烟台精言投资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负责人刘建宁说。
项目审批流程从“多步走”到“齐步走”,源于“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中的关键创新举措。在整个流程中,规划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和坐标,企业可以同步开展规划方案设计;规划部门审查设计规划方案的同时,国土部门可开展土地评估等相关工作;施工图设计审查与办证材料预审同步实施……从选址、设计方案到验收全链条,从项目洽谈到项目达产全周期,精准服务全面保证项目应开尽开。
审批服务提速,项目建设加速。目前,烟台自贸片区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审批时限最低压缩至20个工作日,远低于120个工作日的全国规定时限,“拿地即开工”项目实现更快审批突破,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