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京日报  ·  场面惊险!黄山风景区紧急公告 ·  5 小时前  
岚山发布  ·  起猛了!一夜之间,岚山变“花海”! ·  2 天前  
岚山发布  ·  起猛了!一夜之间,岚山变“花海”! ·  2 天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童强:从士族到进士——古代艺术家 ... ·  2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1979年河南教师平整土地,挖出九千年前国宝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江西女孩退婚被谋杀:一场众人联手的惨案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4-24 17:20

正文

第220原创


文|明玥



1

今天写的这个事件很沉重,因为它竟然如此真实地发生了。

简单来说,在一场完全不符合现代社会意义的婚配中,男方花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甚至负了债之后,女方选择退婚,于是他残忍地杀害了女生,“毫无征兆地”。

真的毫无征兆吗?

澎湃的这个报道写的内容不多,但你仔细去分析,会发现她的悲剧是一场必然。

有人不理解杀人者许俊的那句——, “就是还了账(彩礼),我也要把她杀掉” 事实上这句话透露了整件事情的形成逻辑。

许俊今年25岁了,在那个普遍20-22岁结婚的江西乡下,他作为一个经营着一间超市的家庭中的独子,一直没有娶到媳妇。

为什么?

报道中,女孩叶叶自从高中辍学后,就去义乌打工了,逢年过节才回家。

她的二哥,跟她一起也在义乌发展。

她的父亲,在建筑工地上做钢筋工,一天能赚240块钱。

叶家人做的工种虽然简单,但这个家庭看得出来是有向外发展的意愿的,也有学习一点技术的想法。

男方这边,许家的超市“是一间小卖部,店面昏暗破旧,货架上的商品蒙着一层灰”,说明这是一个生意不好的小块经济来源,却成了媒婆口中的家族产业。

他家的楼房20多年没有翻修了,是在媒婆“房子不好就没人会嫁”的劝告下,才花了六七万加盖了半层。

平时,许父也在工地上干最基本的建筑小工,一天150块。

而留守家乡的独子许俊,会跟着父亲一起在工地干活。

“一个年轻人,在太阳底下给人家干活,现在已经很难得。 这是周遭人的评语。

这种评论,是一种看似朴素浪漫,实则简单傻逼的价值观。

好比我的姑姑跟我说,你看你表姐,比你能吃苦多了,一天打工干那么多个小时,回来还做家务,比你勤劳。

我说,我今日能坐在办公室工作,家务请阿姨做,不那么吃苦也能赚得比她多,是因为我当年在校园比她能吃苦多了。

这是我应得的,不能说明现在更能吃苦的她,就是一个比我更难得的年轻人。

那一切恰恰说明,许家和他们的独子许俊,是一个无望的家庭。

他们在工地上做着最底层的工作,没有学习技术的意愿,也没有向更好的地方迁移发展的能力。

若不是为了完成娶妻这件事,他们连房子也不会翻修,说明连最基本的“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的想法都没有。

25都没有结婚,正是因为他是乡下婚恋鄙视链中的底层,是个LOSER.

2

如果连讨个老婆都办不到,那么他将失去男权社会最后一张入场券。

于是,他们决定孤注一掷,也要完成娶妻这件事。

为了这事,他们翻修了房子,答应了媒婆开出的22.8万的彩礼,再加上各种红包、改口费,将近30万。

为什么双方对于男方花费会有认知上的分歧,女方坚持说彩礼只拿了22.8万,而男方认为花了40多万呢?

在叶叶打算反悔,准备退婚后,许俊那段时间的生活就是每天骑着电瓶车往来两家,想接“老婆”回家。

后来听了媒婆的话,又去贷款买了一辆车,认为有车就能接回来,于是许家把贷款买车的首付也给算上了。

在他们看来,修房、买车、彩礼、红包,这些是他们为“娶老婆”花费的一个整体的钱。

如果没这事,他们不会花这些钱,于是全部算到这个新娘叶叶头上去了。

这钱当中有贷款,可以说为了完成这件事,他们逐渐加码,已经投入了连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成本。

如果叶叶悔婚,这些都将成为沉没成本,意味着这一整套都白干了。

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万劫不复,他的目的就是有老婆,而不是把钱拿回来。

哪怕钱真能回来,他也受不了没有娶到老婆这个结果。

投入这么大,甚至透支,还被悔婚,可以预见的是,他将成为十里八乡的永恒笑话,以后也不会有其他女人愿意嫁给他。

那他便彻底沦为LOSER,繁殖无望,这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于是他说,“就是还了账,我也要把她杀掉,我花了那么多钱,没有做我的老婆,我要把她杀掉。”

我的这段分析,不是为了他辩解,而是梳理一个人在走向极端时的心理逻辑。

正是因为他本来就没有什么,没钱没学历没工作没希望,又拿出了全部的筹码去做一件事,又没达到结果,一个底层人很容易走极端。

你说看上去他好像没失去什么,“女孩也答应了会还钱”。

实际上, 就是因为他没什么可失去的,那么他失去的,通常都是他唯一的东西。

别看人家拿了很大的钱来娶,就觉得光荣。

一个没钱的人拿出了大量的钱,不能说明他的重视与深情,恰恰预示了他的绝望。

有钱人拿出大钱来,才说明深情。

3

可恨的是,女孩周围的人都在促成这一场婚姻。

实在不解,也许他们因为思维局限,不会想到她会“死得那么惨”, 但他们应该想到的是“她会生活得惨”,可是他们依然推她进了这个婚姻的火坑。

试想一下,如果叶叶足够聪明,有一点自我意识,她应该要彻底远离家乡。

在义乌这个城市,参与一点跟小商品或互联网相关的小生意,比如去家靠网络卖饰品的小公司打工。

几年后遇见一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两人攒一点本钱,他们就有可能有自己的生意,有可能扎根下来。

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这样打开。

但可惜,她还太年轻,没能逃过原来的命运。

或许乡下的嗜血女人,还是太强了。

这桩婚姻,由五个媒婆凑成,叶家村的媒婆,叶婆的姐姐,邻居王英,叶叶的大伯母和姑婆,事成之时每个人都得到了2000块的红包。

她们中应该不会没人意识到,这是以把女孩送上永恒的下坡路为代价的。

恐怕,她们看不惯现代女孩,将有机会逃离这“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村妇命运。

或许,在她们的概念里,结婚就是必然的人生主题,不结婚她们都不懂日子该怎么过了。

甚至,她们习惯于用夸张的逻辑为双方说好话,只为凑成一个婚事,自己便从中得利。

女孩本来是有几个机会逃脱的。

她在订婚后到男方家生活的那些天,发现他要借钱才能买电脑,还会出手打她,而她也不愿意与他同房。

觉得“不对劲”,她跑回了娘家,提出退婚。

但娘家居然还允许“女婿”上门,还让两人同房,甚至前一晚女孩要在卧室放铁楸的情况下,所有人还觉得这婚姻有希望。

这是女孩最后死在自己家里的导火线,简直又蠢又坏。

所以我说,这是一场众人联手的惨案。

即使他们没料到她会被杀害,但肯定有人看得出来,她会过得差,她会生不如死。

但他们仍然以喜事为名,促成这件事发生。

4

这就不是一场文明社会里的婚姻。

两个人才认识22天就要“结婚”了,一切以效率和结果为落脚点。

这个过程中,他们甚至没有单独约会过,唯一一次年轻人相聚,还是叶叶带着几个小姐妹同去的。

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何来做夫妻的基础?

然而乡下人不在意这个,仍然习惯着农耕文明中的“父母之命”,觉得结婚前没见过也是没关系的,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