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榴询财
中产家庭理财私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一个人强大自己最好的方式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那些足够湿的雪和长的坡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复利的喜悦:一台学习机器的投资之旅 ·  4 天前  
格上财富  ·  这60条思考,读懂DeepSeek创始人梁文 ... ·  5 天前  
格上财富  ·  中美欧印“天选之地”大对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拾榴询财

1.6万字的回乡见闻,今年有一些新变化

拾榴询财  · 公众号  · 理财  · 2025-02-11 20:12

正文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开辟了第二战场 《16号内参》 ,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写的业内八卦、独家观点、市场判断,我们会写在内参中,供大家参考。

具体的加入方式、更详细的介绍,以及福利,请点击文末链接。


自去年我们组织了一次回乡见闻,分析并写了《 120条回乡见闻,我总结出几大社会变化 》,今年,我们又尝试了一次——《 有奖征集:回乡见闻 》。

这次留言总数虽低于去年,但文字数量达到1.64万字,远高于去年,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些变化。

对了,开篇说下,经过我们团队集体投票,以下15位朋友,分别获得66元红包(明天客服石榴叔会联系您):

牛仔很忙哒、一只牛、当年万里觅封侯、天空不空、踏雪寻梅、Hodor~、塞下秋风、Hana、思想水滴、多云转秦女士、寇、Jerry Yang、开心果、长颈鹿、ZCY。

当然,也感谢每一位留言的朋友,每一个留言,都在让我们更加完整、客观的观天下。


0 1


和去年一样,我们先让AI分析下,总结出10个重点。

当红的Deepseek,给出的结论为:

1、城乡婚恋市场割裂与性别失衡

现象:农村男青年面临“天价彩礼”(如豫东地区20万+40万追加现金)、县城购房压力,女性择偶标准提高,导致“娶妻难”;而大城市则呈现“女多男少”,女性择偶更谨慎甚至选择单身。

原因:农村女性外流、历史性别选择遗留问题、城乡经济差距及婚恋观念差异。

2、农村人口空心化与城镇化加速

现象:多地村庄人口锐减(如徐州某县仅剩两成住户),年轻一代向县城或大城市迁移,乡村学校关闭(赣南小学仅剩20-50人),留守老人比例高。

影响:乡村公共服务萎缩(如养老院运营困难)、土地承包模式转向规模化经营(如安徽稻田竞价招租)。

3、经济压力下的消费降级与分化

现象:部分家庭减少外出就餐(安徽、江苏选择在家做饭),县城预制菜流行;但连锁品牌(瑞幸、蜜雪冰城)和高端消费(如39元洗浴中心)逆势增长。

矛盾: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脱节,低线城市呈现“既要性价比又要品质”的分层需求。

4、基层医疗与养老困境

案例:南通老人因公立医院集采政策无法获取进口降压药,需辗转民营医院;苏北农村养老院月费2400元(自理老人),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能力。

问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养老商业化与普惠性矛盾。

5、农村产业转型与就业多元化

创新:内蒙古青年转向农产品批发(樱桃倒卖)、台球室创业;湖南村民利用光伏发电增收;安徽蟹农面临包田价格僵局。

挑战:传统农业效益低(如玉米每亩收入千元),规模化养殖受进口冲击(内蒙牛羊肉价格低迷)。

6、基建升级与“空心化”矛盾

案例:江苏淮安示范村耗资1400万改造,但人口持续外流;如皋农村自建房翻新,却无人常住。

反思:政府投资如何与人口流动趋势匹配?美丽乡村建设是否滞后于城镇化进程?

7、代际观念冲突与精神文化需求

现象:农村麻将文化式微(湖北),年轻一代更关注短视频、智能设备;城市非遗活动丰富,乡村娱乐仍以打牌、聚餐为主。

需求:农村亟需文化设施(图书馆、影院)与精神生活提升,避免“物质富足,精神贫瘠”。

8、地方经济韧性差异与产业转移

对比:甘肃工业城市逆势繁荣(国企工资高、房价上涨),长沙烟花产业因同质化竞争衰退,宁波北仑制造业外迁江西。

趋势:传统产业需转型升级,部分地区依赖资源或政策红利(如东北体制内群体)。

9、政策执行中的基层矛盾

案例:河北拉面馆因经济压力延迟歇业;南通门诊统筹政策导致老人用药不便;烟花爆竹禁放引发民间反弹(如顺德默许限时燃放)。

启示:政策需兼顾民生实际,避免“一刀切”引发执行阻力。

10、城乡教育断层与青年出路焦虑

现象:农村青年考编热(安徽两妹待业备考),县城职高扩招但家长仍焦虑;城市中产家庭“教育军备竞赛”加剧。

矛盾:技能教育与社会认可度不匹配,农村青年向上流动通道狭窄。

总结

春节回乡见闻揭示了当代中国城乡社会的多重张力:

经济层面:消费分级、产业转型与就业压力并存,农村经济在局部创新中艰难突围;

社会层面:人口流动加速城乡空心化,婚恋、养老、医疗问题凸显代际与性别矛盾;

文化层面: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碰撞,精神文化需求与资源分配失衡;

政策层面:基层执行中的灵活性与规范性需平衡,公共服务需更贴近民生痛点。

这些观察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提供了微观视角,也提示政策制定需更具差异化和前瞻性,以应对城镇化、老龄化、文化断层等长期挑战。


0 2


同时,我们也用豆包做了个分析,结论如下:

该文档为众人分享的春节回乡见闻,涵盖多地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下是从中提炼的 10 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1、城乡婚恋困境差异:

农村男青年娶媳妇难,结婚成本高昂,彩礼、房产、车辆等要求使许多家庭背负债务,且 “男多女少” 局面加剧婚恋市场畸形;大城市则呈现 “女多男少”,女性择偶谨慎,部分选择单身,城乡婚恋现状差异明显。

2、人口流动与乡村变迁:

乡村人口持续向县城、市区集中,部分山村常住人口锐减,村子变得冷清,一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人口流失速度,但也有部分乡村在政策支持下进行改造升级。

3、居民经济状况与消费观念:

尽管部分人感叹经济环境不佳,但多数居民基本生活有保障。消费观念有所变化,一些人在餐饮、娱乐等方面消费更加理性,部分选择回归家庭消费;而在一些地区,旅游、文化等消费成为新热点。

4、基层医疗与药品供应问题:

集采政策下,公立医院进口药供应受限,部分老人因经济因素和信息差,只能选择效果较差的国产仿制降压药,影响治疗效果,反映出基层医疗药品供应与患者需求的矛盾。

5、县城商业发展与品牌下沉:

县城出现众多品牌连锁店,如餐饮、零售等,商业活力有所提升;但传统餐饮、服装等行业受到冲击,不同行业发展分化明显。

6、农村产业与就业变化:

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除传统农业外,农产品批发、养殖、电商等产业兴起;部分农村劳动力因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就业方式发生改变,外出打工或从事新行业。

7、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改善:

多地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地区还安装了路灯、天然气,建设了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但部分地区公共服务仍存在不足。

8、文化活动与传承发展:

部分地区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英歌舞、庙会等受到欢迎,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但也有部分地区传统文化活动减少,乡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城乡文化设施和资源差距较大。

9、房地产市场现状:

县城及部分城市房价有下降趋势,部分区域新房入住率低,二手房市场也不景气,许多家庭因购房背负沉重债务,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对经济和家庭生活产生影响。

10、投资理财与经济风险:

部分农村地区出现 P2P 软件高回报率吸引投资的现象,存在非法集资风险; 同时,一些村民因参与赌博、庞氏骗局等导致财产损失,反映出基层投资理财教育缺失和经济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0 3


看完ai的分析,也谈谈我们愚蠢的人类的感受。

我们公司一位女同事,看完大家的回乡见闻后,第一反应是:明显感觉没去年那么丧了。

老南也是一样的感觉,即大家正在慢慢适应当下,在这个超级大周期切换过程中,更加的务实。

另一方面,这次有多位网友提到了养老问题,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后,很多问题在积累。

如有好几位提到家里老人的养老金,地区差异还挺大。

如河南的“牛仔很忙哒”提到:2007年从厂里退休,2010年一次性补交了5万多的养老保险,现在每个月领3400元,这是他最大的底气,他们同龄的老头们见面就聊各自的养老金。

如内蒙的“一只牛”提到:家庭条件好点的,通过一次性缴纳六至七万元的方式为老人办理养老保险,在老人年龄达到要求后,每人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千元左右的养老金,在农村吃喝基本不成问题。

以及老龄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产业。

如苏北的“当年万里觅封侯”提到“村里今年新开了两家养老院,是原来的民房改装的,每个老人每个月2400,这个价格是老人有自理能力的。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要5000,现在两家养老院一共收了12个老人都是有自理能力的,说实话这个价格对普通农村人还是有压力的。”

此外,我们也发现,不少地区传统风俗在回归,多位提到老家过年期间的一些非遗传统项目,引来了大量的人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