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冠南固收视野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观点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积极信号!深圳新盘再现“千人摇” ·  2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国泰君安证券召开2025年度策略会 ·  4 天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主论坛照片直播(1)|国泰君安2025年度策略会 ·  5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中证财富夜读 | 冬藏:投资路上的静水深流 ·  6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A股利好!资金开始大量涌入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冠南固收视野

“降成本”或进入加速期

冠南固收视野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12-14 21:28

正文

是新朋友吗?记得关注我们公众号哦


摘要


一、“降成本”或进入加速期

1、负债成本:测算2024Q3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在1.93%,自年初高点下降8bp,“降成本”效果显现。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6.1bp、-11bp、-11.3bp、-4.9bp。一是2022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逐步下调,重定价影响加速显现;二是“手工补息”整改压降高息揽储成本,也推动成本加速下行。

2、净息差:2024Q3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3%,较二季度末降低1bp。我们测算上市银行净息差平均为1.62%,较年中下降2bp。

3、2025年,银行综合负债成本还能降多少?

(1)同业活期存款:假设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占同业活期存款比重70%、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占比10%,二者分别调降25bp、127bp,则同业活期存款成本约可下降30bp,对应综合负债成本降3bp。

(2)吸收存款:“重定价”或正加速,考虑2024年10月这一轮挂牌利率降幅超过2023年12月、2024年7月,综合负债成本的降幅有望超过本轮的6bp。

(3)同业存单:按OMO降息30bp假设,同业存单定价料跟随下移,或可带动综合负债成本降3bp左右。

综合判断,同业活期存款自律机制、存款降息重定价、存单利率跟随政策利率下移,均会继续带动2025年银行负债成本下行,2025年底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有望在当前(1.93%)基础上进一步累计调降12bp左右,对应在1.8%附近。对于债市而言,后续各类高息揽储整改的影响或加速显现,2025年“降成本”工作有望继续推进,货币宽松方向不变,叠加负债成本“刚性”被突破,有利于打开债市收益率的下行空间。

二、上市银行2024年三季报:同业负债加速扩张,金融投资向交易类倾斜

 1、资产端:贷款增速放缓,金融资产维持升势。截至2024年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约299万亿,当季新增5.5万亿,总资产扩张较二季度加快。

(1)发放贷款及垫款: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贷款余额约为167.9万亿,当季净增1.8万亿,余额同比增长8.3%。三季度相较于上半年,信贷投放节奏放缓,其中国有行同比增速降幅最大。

(2)同业资产:存量规模约15.9万亿,规模较二季度末增长5423亿,余额同比增3.0%,占总资产比重升至5.3%。仅有股份行同业资产规模环比收缩。

(3)金融投资:利率加速下行,银行更关注交易性投资。三季度末上市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存量87.7万亿,当季新增667亿,占总资产比重升至29.4%。AC类资产同比放缓、当季新增规模低于同期;FVOCI、FVTPL类资产加速扩张。央行提示长端风险、银行增厚收益更关注交易性投资、央行买卖国债提振大行交易等对投资结构存在影响。

2、负债端:一般存款外流延续,主动负债特征明显。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总负债规模约275万亿,同比+8.2%;当季新增5万亿,为同期偏高水平。

1、吸收存款:活期存款规模承压,存款定期化特征延续。三季度末吸收存款余额201万亿,环比新增1.8万亿,占总负债比重相对下滑。定期存款占存款比重续创2015年以来新高。

2、应付债券:存单供给缩量、商金债放量,应付债券占比抬升。三季度末应付债券余额21.5万亿,当季新增5860亿,科目占总负债比重升至7.8%,创2010年以来新高。商金债扩张提速是主因。

3、同业负债:揽储方式切换,同业存款加速扩张。三季度末同业负债余额37万亿,当季新增2.8万亿,占比升至13.4%。其中,当季国有行同业负债新增2.3万亿、显著高于同期,仅有农商行同业负债余额环比收缩。


风险提示: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降幅不及预期。


目录

正文

“降成本”或进入加速期

(一)2024Q3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明显下降

以42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根据综合负债成本等于利息支出与有息负债之比,测算得到2024年三季度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在1.93%,自年初高点下降8bp,“降成本”效果显现。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综合负债成本分别为1.86%、2.04%、2.12%、1.95%,较一季度末分别-6.1bp、-11bp、-11.3bp、-4.9bp。一是,2022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逐步下调,存款重定价影响有所显效;二是,“手工补息”整改压降高息揽储成本,共同推动负债成本加速下行。

从净息差看,三季度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3%、较二季度末下降1bp;上市银行净息差平均为1.62%。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49%(-2bp,较二季度末,下同)、1.73%(+2bp)、1.56%(-5bp)、1.69%(-4bp)。

(二)2025年,银行综合负债成本还能降多少?

2024年商业银行高息揽储整改进一步推进,带动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加速下移。我们在《“手工补息”对负债成本影响多少?——上市银行一季度分析报告》中曾测算,“手工补息”整改约可带动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下降8.3bp左右。后续看,同业活期存款自律机制、存款降息重定价、存单利率跟随政策利率下移,均会继续带动2025年银行负债成本下行。

1、同业活期存款:约降低综合负债成本3bp

11月29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以下简称“《同业存款倡议》”)、《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存款服务协议倡议》”),均于2024年12月1日生效。

其中,《同业存款倡议》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对进一步压降银行负债成本具有直接影响,主要包括:(1)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的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0.35%)合理确定利率水平;(2)其他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5%)合理确定利率水平。

(1)规模上看,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上市银行同业活期存放规模约为15.1万亿(主要参考上市银行报表附注“即时偿还”部分),占同业负债比重约41%,占有息负债比重5.7%。

(2)定价上看,据金融时报报道,“2022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央行政策利率从2.2%降至1.5%,而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基本不随央行政策利率变化,始终维持在1.75%左右的水平……个别财务公司、理财子公司在某银行的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近3%……个别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同业活期存款多参照已失效二十多年的规定,要求银行按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目前为1.62%)付息。”即按《同业存款倡议》整改后的规定,非银同业活期存款成本至少下降25bp以上、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存款成本或下降127bp左右。

假设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占比70%、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占比10%计算,则同业活期存款成本约可下降30bp,对应综合负债成本可下降3bp左右。其中,国有行、股份行成本降幅更大。

2、吸收存款:“重定价”加速,或带动负债成本降6bp以上

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建立以来,挂牌利率跟随名义利率逐步下行。期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LPR累计下行82bp、60bp,国有行活期及各期限定存挂牌利率累计调降20bp-125bp不等,3年期降幅最大。

(1)国股行存款重定价周期多少?

以国股行为例,若假设低于3个月的存款平均久期0.1年、3M-1y存款平均0.5年、1-5y存款平均久期2.5年、超过5年存款久期按5年计算,按照2024年上半年存款结构,则国股行存款加权平均期限在0.8年左右。其中,活期、1年以内定期占比超过75%,故挂牌利率调降,对存款成本下行的传导偏快。

(2)2023年12月、2024年7月两次调降,带动国股行成本下行多少?

2024年三季度末国有行、股份行两者合计综合负债成本在1.91%,环比二季度末降6bp、同比2023年三季度末也降6bp。4月“手工补息”影响继续在三季度释放;另一方面,2023年12月、2024年7月存款挂牌利率两次调降,所有活期及3个月以内定期存款,以及局部1年期以内定期存款“降成本”显效,加速推动了三季度存款成本的下降。

就存款成本而言,按照国股行存款期限结构、2024年7月各期限存款挂牌利率降幅计算,假设全部生效,国股行存款加权平均成本约可降低11bp左右。

(3)2024年10月调降幅度更大,对2025年国股行负债成本影响几何?

伴随三季度MLF更大幅度降息,2024年10月挂牌利率降幅较以往几轮显著扩大(活期降5bp、3M以上定期存款降25bp)。定性来看,预计未来负债成本下行的节奏,或快于2024年三季度。

定量来看,若按照上述存款加权平均期限0.8年左右计算重定价周期,则2025年末,暂不考虑2025年内挂牌利率调降的保守情形下,国有行、股份行合计综合负债成本或至少再降低6bp。若考虑2025年OMO降息30bp、存款利率再跟随调降,则国股行负债成本降幅大概率超过6bp,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降幅或与之相近(国股行有息负债占上市银行比重达89%,历史上前者成本降幅与后者基本一致)。

3、同业存单:降息情形下,或带动负债成本降3bp

同业存单定价锚定政策利率,2025年后者仍有降息空间。稳增长、降成本主线下,央行或继续推动政策利率降息,从而带动存贷款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继续下行。按照货币政策延续宽松方向、OMO降息30bp的假设,(1)存单定价上沿MLF利率或跟随下移30bp或以上(考虑或有不对称降息)。(2)存单定价下沿主要锚定资金价格,后者挂钩于OMO利率,考虑到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调降后,存单配置需求或有抬升,下沿或延续DR007+10bp~20bp附近。

权重来看,2024年三季度末应付债券(主要是同业存单)占上市银行有息负债比重8%;存单成本方面,考虑到2025年存款搬家现象或将延续,存单配置需求维持偏强,参考2024年存单发行利率均值较2023年末下降43bp,超过期间OMO累计降幅30bp,外推2025年若OMO进一步降息30bp,存单或有望推动综合负债成本下降约3bp左右。

综合考虑同业活期存款整改(推动负债成本降3bp)、2025年一般存款重定价加速(或推动成本降6bp以上)、OMO降息带动存单平均成本下移(或推动成本降3bp),则2025年底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有望在当前(1.93%)基础上进一步累计调降12bp左右,对应在1.8%附近。对于债市而言,后续2024年以来各类高息揽储整改的影响或加速显现,2025年“降成本”工作有望继续推进,货币宽松方向不变,叠加负债成本“刚性”被突破,有利于打开债市收益率的下行空间。


上市银行三季报:同业负债加速扩张,金融投资向交易类倾斜

(一)资产端:贷款增速放缓,金融资产维持升势

截至2024年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约299万亿,同比增长8.2%,环比增加5.5万亿,资产扩张较二季度显著加快。

结构上,(1)贷款:融资需求整体仍弱,相较其他类别资产而言,发放贷款增长仍显乏力。(2)同业资产(三项):占比合计5.3%,三季度同比增速3%左右,扩张速度保持偏快。(3)金融投资(三项):三类金融资产合计占比29.4%、维持上升趋势。结构上,AC类资产比重下降、FVOCI占比上行、FVTPL类资产占比相对稳定。

1、发放贷款及垫款:三季度贷款投放节奏仍然偏缓

三季度末,上市银行贷款余额约167.9万亿,当季净增加1.8万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8.3%,较上半年余额增速小幅下降。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偏缓,实体融资需求扩张仍显不足,贷款增速延续回落趋势,较二季度信贷增速降0.7pct。

按银行类型看,截至三季度,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存量贷款增速分别为+9.1%、+4.5%、+12.7%、+6.7%,较上半年贷款增速分别变动-1.1pct、-0.2pct、-0.4pct、-0.5pct,贷款资产占比环比分别-0.5pct、-0.3pct、-0.2pct、+0.2pct。各类银行信贷投放均有所放缓,其中国有行最为明显。

从贷款投向看,三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延续收缩态势,其他各类贷款余额均有所增长,其中企事业贷款扩张相对领先。环比来看,根据央行披露的三季度金融机构投向报告,房地产贷款余额较二季度末减少0.2万亿,其中开发贷余额维持稳定,个人住房贷款减少0.23万亿,反映提前还贷趋势仍在强化,考虑到10月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四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收缩或有一定企稳。其他类贷款中:企事业贷款新增2.24万亿,是贷款余额增长的主要带动项;普惠小微新增贷款规模由二季度的-1.12万亿回升至0.7万亿。同比来看,各类新增贷款均弱于去年同期。

2、同业资产:占比小幅回升

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资产三项科目。2024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存量环比二季度末增长5423亿元至15.9万亿元,同比增速3.0%,占总资产比重环比上升0.09pct至5.3%。就三季度而言,除股份行外,其他三类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均保持扩张。

分明细科目看,买入返售资产由降转增,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环比缩量。

(1)存放同业呈现结构性变化,国有行明显减少、股份行快速增长。三季度末银行存放同业余额约为3.4万亿,环比上季末减少2021亿,同比降幅收窄至-0.36%。从性质上看,存放同业是存放在除中央银行以外的代理行的存款,属于银行的现金类资产,主要为了便于银行同业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今年三季度,国有行同比增速为-8.4%,降幅较为明显;而股份行同比增速为27.1%,保持较快扩张节奏。

(2)拆出资金环比收缩。三季度银行拆出资金余额6.7万亿,环比二季度末减少1178亿,国有行、股份行分别减少957亿、219亿,收缩幅度相对更大。三季度政府债券供给放量,国股行“缺负债”,同业拆借相应缩量。

(3)买入返售资产由降转增,国有行增幅显著。三季度买入返售资产余额5.8万亿,环比二季度末增加8622亿,占比上升0.26pct;其中,国有行余额增加8633亿。

3、金融投资:利率加速下行,交易特征强化

金融资产投资包含三项科目:“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

数据处理:为了解决历史会计期间,样本银行数量不同而造成各类金融资产存量规模不可比的问题,我们以各类银行“当季金融资产规模/当季样本银行数量”计算上市银行的平均金融资产余额和同比增速。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存量规模为87.7万亿,占总资产比重约29.4%,按照上述余额均值计算,当季增长667亿,同比增速约为11.4%,较二季度加快1pct。按主体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余额均值当季同比分别+14.7%(+1.19pct,较24Q2同比增速变动,后同)、+4.0%(+0.91pct)、+11.2%(+1.21pct)、+3.2%(-2.18pct),国有行、城商行扩张相对更快,农商行偏弱。

分资产类别看:(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债权投资(部分银行按旧准则口径披露):截至三季度末,二者合计规模约52.4万亿,按可比口径,42家上市银行AC类资产平均余额当季增长212亿,同比增速为6.8%,比二季度增速下降0.85pct。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分别+9.4%(-1.23pct)、+1.7%(-0.41pct)、+1.7%(+0.21pct)、-2.9%(-0.3pct)。从三季度新增情况看,国有行、股份行以及城商行平均新增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规模分别增加约1265.9亿、105.8亿、27.8亿,农商行则减少11.1亿。整体看,除城商行外,各类银行AC类资产平均余额同比增速放缓,单季AC余额增量也低于去年同期,配置力量有所下降。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持有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息收入以及赚取资本利得。在上市银行披露口径中,除直接披露FVOCI科目外,另有部分银行按照旧口径披露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两类,以下将三项汇总计算,统称为“FVOCI类资产”。

截至三季度末,FVOCI类资产存量规模约为23.1万亿,平均余额当季增长427亿,同比增速为28.3%,比二季度加快5.4pct。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同比+34.6%(+8.3pct)、+12.9%(+0.4pct)、+32.5%(+3.1pct)、+17.5%(+1.1pct)。从三季度新增情况看,国有行FVOCI类资产平均余额新增2004.8亿,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新增356.5亿、136亿、38.5亿,各类银行FVOCI当季增量均超过二季度,也高于去年同期。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主要是以交易为目的持有的金融资产。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FVTPL类资产存量约12.2万亿,平均余额当季增长28亿,同比增速为4.4%,增速比二季度快1.9pct。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分别为5.3%(+1.7pct)、0.7%(+3.7pct)、+11.7%(+0.7pct)、-12.3%(-15.8pct),除农商行外,其他三类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均处于扩张态势、增速抬升。

整体上看,三季度上市银行对于交易性质的FVOCI类、FVTPL类金融资产的配置偏好有所强化,对AC类资产仍维持增配态势,但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分析来看,(1)三季度央行提示长端风险,加强银行操作行为监管,长期配置力量放缓(2)在信贷需求持续弱化、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行的背景下,银行为增厚收益更关注交易性投资;(3)8月份央行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操作落地,国有行作为重要参与主体,其债券投资特征发生变化,交易活跃度明显增强。

(二)负债端:一般存款外流延续,主动负债特征明显

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总负债规模合计约275万亿,同比+8.2%,负债扩张有所加快。就单季度增量看,三季度上市银行负债规模环比增加5.0万亿,环比增1.9%左右,处于同期偏快水平。

1、吸收存款:活期存款规模承压,定期化特征延续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吸收存款存量约201万亿,较二季度增加1.8万亿,占负债端比重下滑至73.2%,而2020-2024年一季度期间存款占比持续高于74%。分析原因,存款挂牌利率持续下调,令年初以来“存款搬家”现象明显:一是存款搬家至非银,二是上市银行中,存款或从大行转向利率更高的中小行,对应国有行吸收存款占比降幅最大,股份行和农商行占比相对抬升。

结合信贷收支表看存款结构情况,2024年三季度定期存款占存款余额比重较二季度继续抬升,存款定期化现象突出。

(1)活期存款:三季度活期存款季节性减少。2024年三季度末,活期存款余额同比增速-5.5%,规模环比减少1.7万亿,降幅与2023年同期接近,反映手工补息对于活期存款的影响基本释放完毕。

(2)定期存款:定期化特征仍在加剧。2024年三季度末,定期存款同比增速+17.9%,较二季度边际放缓。当季新增定期存款规模3.8万亿,同2023年同期较为接近;定期存款占比相对提升至59.0%,创2015年以来新高。

(3)结构性存款:截至三季度末结构性存款余额同比+0.7%,当季新增规模1746亿,较2020-2023年同期平均新增规模(-4744亿)明显偏高。

(4)保证金存款:三季度末保证金存款同比增速由2.2%升至8.3%。9月下旬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权益市场成交活跃度提升,当季保证金存款增加5889亿,较2020-2023年同期平均新增规模(942亿)明显偏高。

2、应付债券:存单供给缩量、商金债放量,科目占比抬升

应付债券主要反映银行同业存单和金融债券的存续情况。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应付债券余额21.5万亿元,当季新增5860亿。结构上,4月份禁止“手工补息”导致银行“缺负债”特征突出,上半年同业存单净融资明显偏高,但三季度剩余额度下降、净融资边际放缓,而当季商金债净融资规模扩大至1411亿,应付债券占比升至2010年以来新高。

分银行类别看,股份行应付债券占比回落0.57pct至11.9%,而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该分项占比较二季度分别增加0.23pct、0.70pct 、0.52pct至5.4%、15.6%以及8.4%。

3、同业负债:揽储方式切换,同业存款加速扩张

同业负债由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以及拆入资金三项加总而成。三季度,同业负债存量规模37万亿,环比二季度末增加2.8万亿,同比增速为28.8%,占总负债比重较二季度末升0.8pct至13.4%。分科目看,卖出回购、同业存款占比上升,拆入资金占比下降。按主体分,当季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同业负债余额分别新增2.3万亿、0.5万亿、0.08万亿,农商行下降261亿,国有行新增规模显著强于同期。

分科目看,截至三季度末,拆入资金存量规模4.9万亿,环比二季度末增加236亿元,同比增长5.1%,占总负债比重边际下降至1.76%,对应同业拆入规模同步下降。

卖出回购资产存量规模约5.2万亿,较二季度末增加7065亿,占比升至1.89%,同比增18.5%,有所放缓。上市银行卖出回购资产反映对手银行质押式回购融资需求,三季度政府债券供给放量,部分中小行扩负债端的诉求相对上升。按银行类型看,股份行、城商行该科目余额增长较为明显,大行和农商行则基本保持稳定。

同业存放余额约为26.9万亿,余额同比+37%左右,环比二季度末增加2.1万亿,占总负债比重升0.6pct至9.8%,“手工补息”整改后,同业存款成为揽储“新工具”。同业存款主要包括证券及结算存放、银行非存款存放、SPV存放、其他机构存放等。从分类来看,同业存款或以活期为主。三季度末,国有行、股份行同业存款规模分别为18万亿、7万亿,占有息负债的比重相对较高,分别在10%、12%。

累计来看,2024年以来同业存放规模持续快速扩张。今年以来,同业存放规模累计增长4.9万亿,扩张斜率显著高于往年。究其原因:(1)2024年5月“手工补息”整改之下,部分以协议存款等形式存在的资金回流入同业存款;(2)年初监管要求保险资管计划募集资金不得计入单位存款,相应转为同业存款;(3)伴随存款利率不断调降,存款脱媒压力愈渐显著,扩表压力之下银行转而发力于同业存款揽储。


风险提示

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降幅不及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12月11日发布的报告《“降成本”或进入加速期——上市银行三季度分析报告》


冠南固收视野

看懂机构 看懂债市

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对华创固收团队的关注,

您的认可和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可以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