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犯错时,教师可做出特定的表情或手势,让学生知道犯了错。(参看
教无不胜:冠军教师的49个教学技巧
)
⊙
这么做可尽量不打乱授课的节奏,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并自我纠正。
⊙
例如学生说出:He goes to the part yesterday. 教师重述这句话,赋予 “goes”重音,并在句尾采用升调,使其成为问句,引起学生对错句的重视。
⊙
这种方式和第一条类似,也是鼓励学生
自我反思并自我纠正。
⊙
重述≠重铸
前者是 repetition,后者则是 recast,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细节可见本文末对纠错方式术语的梳理。
⊙
在板书或电子白板上记录下学生说的句子,并将错误部分标记出来。
⊙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错误的细节,鼓励其自我纠正。
⊙
接上条,如果学生不能自我纠正,则可以请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探讨错误地成因、提出修正意见、思考如何避免。
⊙
在讲解语音时,语流中因弱读、连读、同化、省音等现象而变得“不清不楚”的音可能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上的障碍。
⊙
教师可以伸出手,张开五指,放慢语速,让每一个手指都对应句子中的一个单词,以便学生明确地看到原先听不清楚或说不出来的单词是什么。
⊙
这种方式相比写板书要节省时间,效果也很好,值得尝试。
⊙
如果为了促进学生开口说英语,且组织的口语活动是“fluency-based”的类型,则可以通过录音、录像来记录下学生的现场表现。
⊙
事后,师生可以通过听录音、看录像的方式来提炼、记录下学生会犯的错误细节,并要求学生反思和纠正。
⊙
我在读本科的时候,常常录下自己说英语的声音,将其转写(transcribe)出来,进而改错。这种练习虽然耗时,但长此以往,效果非常好,尤其加深了对错误的 noticing,是自学口语的良方之一。
⊙
虽然“全英文”授课值得提倡,但若教师发现学生的某一个错误是由中文的语言习惯导致的(即母语的负迁移),则可以使用汉语对该错误进行对照阐释,效率高、印象深。
⊙
若学生犯的错误是教材中某个单元已经讲过的内容,可要求学生课后(或当堂)进行复习,在下次课一开始,由该生就错误复习情况向全班汇报。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攒学生所犯的错误,下课前的五分钟统一呈现并讲评。
⊙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让课程末尾都是关于“错题”,讲完错题后亦可将本课中最实用的语言点进行总结,或再次就学生表现的闪光点进行总结 (参看
英语教学锦囊 | 增进师生关系的十种做法
),end it on a positive note!
⊙
一般谈纠错,纠的是 error,而不是 slip。对于后者,学生可以在教师不干预的情况下也能自我纠正,而前者则需要教师干预。
另,"纠正性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热门话题,建议访问 https://wenku.baidu.com/view/76996824a5e9856a561260ac.html 获取 Rod Ellis 对该话题的述评。
下表为对“纠正性反馈”常见方式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