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教育部最新!事关中小学生学籍→ ·  昨天  
瞭望智库  ·  3岁,100亿! ·  2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不作调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中国在非洲竟搞殖民?外国知乎网友替中国大呼冤枉...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4-12 06:05

正文


在国外问答网站Quora上,有人提问:"中国是否正在亚洲与非洲开拓殖民地?"


外国网友Robin Daverman的的回答获得了最高点赞数。



文 | 潼康、长空、共青团中央知乎团队舒淇; 网页翻译 李睿玥、马冠琪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以下为答案原文翻译:


严肃地说,人们在当代仍然讨论“殖民”这样的字眼,是很不合理的。这个词对于曾真正遭受过殖民压迫的人们是一种亵渎,也是对历史早期殖民者的粉饰。


请允许我向大家展示真实的殖民是什么样的↓↓↓



这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对殖民者来说,这已经是种温和文明的方式了。


而这张图是印度工人们正在光着膀子晒鸦片,并准备将其出口↓↓↓



但是一旦饥荒袭来,殖民者的安危显然比被殖民者更重要↓↓↓


这张图上展示的是相对“好”的殖民地之一。而其他的更多地方则不见得如此之“好”,比如利奥波德二世殖民统治下的刚果↓↓↓


这就是被殖民的男孩儿,他们没有采集到份额要求的橡胶的后果↓↓↓



真正的殖民统治就是如此。所以成千上万的殖民地人民奋力抗争、拼死抵制。



那中国在非洲做了什么?


举个例子,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关于铁路的协议,其主要内容是,中方负责修建铁路,并在建成后6年中对铁路负责运营。这期间,中方会把铁路的管理技术传授给埃塞俄比亚人,而6年之后埃塞俄比亚政府就会获得这条铁路的所有权。


铁路现已建成

而针对如何操作运营铁路,中方也已经开始对埃塞俄比亚人展开了系列培训。




项目得以顺利开展,正是因为两国之间可以做到互惠互利、平等共处。在此期间,中埃双方都以高质量的专业态度完成了分内的工作。“保持国家尊严,秉承平等原则”,这才是国家间贸易与合作应有的样子。


如果非要用“殖民”这样的字眼来描述这一行为,那未免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殖民的历史已然久远,我们应当对此正确认识,不虚美、不隐恶。而不能从历史中习得教训的人,注定只能让历史重演。


这个回答在该平台上获得了5000多点赞,类似的回答还有很多。


Joe Starr:不啊,中国可不是。中国给了非洲辣么多的机会和好处,把辣么多的资源用来援建,怎么会是殖民?


Christine Blue:中国不是殖民者。非洲最大的殖民者是英法好么。


在国内的知乎等平台,这个问题同 样引起了热议。


很多网友谈到,一直以来,西方媒体都极力将中国描述成“贪婪地四处寻找资源的怪兽”,并给中国戴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 那中国究竟对非洲做了什么,以至于被西方媒体扣上这样一顶帽子?


无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对非洲也是大量输出资本,而且双方贸易迅猛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在这段贸易关系中还占据优势地位。想当然的,中国貌似占了非洲很大便宜。然而,中国对非洲的经贸合作模式及其产生的影响,跟“殖民主义”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1

资本输出?无附加条件!




是的,和西方国家当年一样,中国也在向非洲大量输出资本。但不同的是,前者的资本输出,比如贷款等,通常都附加有苛刻的政治条件或财政要求。


中国不仅提供不带条件的援助与贷款,且不干涉他国内政。 比如,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就宣布,3年内中国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的贷款,并强调“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同时,中国对于贷款的宽限期和偿还期也比西方国家更为灵活。


2

赚剪刀差?多层次合作!




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援助,也有帮助非洲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建立自身产业体系的长远作用。 非洲的最大财富是包括原油、锰、铜等在内的丰富资源,但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开发,而且还被西方国家以低价压榨掠取。与此同时,处在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对资源的需求有增无减。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产业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中国的需求也催生非洲国家建立起资源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历史证明,建立在相对公平市场环境里的资源出口战略,在初期都会为国家带来强有力的经济腾飞动力,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伊朗和中东国家,以及21世纪头十年的俄罗斯等。更何况,如今中国和非洲的合作重点正从单一的资源层面转向交通、旅游、电信等多项领域。



3

抢人工作?创造就业!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对非洲的基建援助,通常都是雇佣中国人,“不带当地人玩儿“,因此,实际上是中国自己的劳务输出,并夺走了当地人的工作机会。


然而事实上,中资企业还为当地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工作机会,有多珍贵呢?举个例子,即便是在坦桑尼亚这样政治相对稳定的国家,只要离开城镇,4000坦先令(折合人民币12块)你就能请一个保姆为你工作12小时,洗衣服、做饭、拖地、扫厕所、洗车......你永远不用担心工作太苦没人干,周围部落的妇女们都等着你再招一个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