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极光新闻 东北网  ·  价格大跳水,跌至1折! ·  16 小时前  
极光新闻 东北网  ·  价格大跳水,跌至1折! ·  16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聚焦发展“大事” 托起幸福“实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香港丨“港风”不再继续吹。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17-05-05 08:16

正文




在网上随便输入

香港人和大陆人这些字眼,

除开屏幕上大面积呈现的陆港矛盾外,

出现频率第二多的,

应该就要算关于香港人和大陆人外表的讨论。

而其中的核心“论点”,

大概要数香港人普遍比大陆人更“潮”。

“潮”,即使是个玄乎的字眼,

落地到香港,也依旧有说头。

首先,对于香港人来说,

“潮”是个遍地开花普遍存在的东西。

网络上光是关于香港潮店的攻略,

数量就不止两位数之多。

从旺角的popcorn,到尖沙咀的I.T.,

从中环的“设计师区域”,

到铜锣湾的Juice……

小编们卯足了力气,

拉出香港好几个区的潮店名单,

写出“没去过这些店就别说你懂潮流”的句子,

向大家“传达”:香港遍地是潮流,

潮文化已经浸入港人血液的态度。

另外,

香港人对于潮的追求,也是坚持不懈。

他们不仅疯狂追求,还愿意自创。

从大众熟悉的CLOT,Madness,Subcrew,

到稍微偏门点的HTDG,Hardy Hardy……

香港人对于原创潮牌的兴趣,

可谓日益升温。

这还不够,

一些香港人对于潮流的理解,

时常有着惊人的领悟力,

而且还能保持着一股迷人的自信。

比如曾被媒体“黑”过的

徐濠萦和黄伟文,

虽然他们是大多人眼中的是时尚杀手,

但人家黄伟文还是说,

“我觉得我全身每一part都好性感,

若在街上被人叫男神,也定会回应”。

今日的香港,

潮流文化蓬勃发展,

殊不知,在几十年前,

香港也是个潮流跟风族。

 

因为英殖民的影响,

香港最早也是跟风英国。

六十年代beatles红遍大地,

和他们一样的皮衣、花衬衫、长头发,

也在那个年代席卷香港。


后来,到了七十年代,

日本文化开始在香港席卷,

香港人又开始哈日。

据说,那时候女的

都要梳中森明菜一样的发型,

而男的则都要梳成Machi头。

再后来到了八九十年代,

香港步入了发展轨道上的黄金时期,

逐渐有了自己鲜明的潮流印记。

不仅开始摆脱代工国外时装品牌的命运,

本土香港时装品牌也开始出现。

而且随着当时整个香港娱乐圈的发展,

仅仅只用“香港”这两个字,

就足以被称为当时的潮流ICON。

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

香港不再跟风其他。

只是光阴似箭、世易时移,

香港的光环不会永在,

就如同黄金年代的香港潮流一样,

会逐渐暗淡。

虽说现在的“港潮”依旧风靡,

潮人大咖也都玩得风生水起。

只是,在这股时尚浪潮里,

香港好像不再具有那般辨识度。

香港作家陈冠中在2013年时曾说,

这些年来,台湾人民

经过很多年沉淀打造出来的“小清新”风格,

在内地和香港的年轻人中都非常受欢迎。

对于他有关“潮文化”的期望,

香港可以说是做到了,

但实际上却又没做到。

 

因为我们深知,

港潮不应该是余文乐也不该是陈冠希,

但除了他们,

我们似乎又难以找到其他代表。

香港充斥着国际大牌,

但却毫无本土特色的品牌。

(也许有,但力量也薄弱)

曾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

港风是什么,依旧没有完整的定义。

但大部分人都认同的说法是,

港风是二十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之间,

在香港普遍流行的风格。

只是,现在的“港风”、“港潮”,

早已没有了“黄金年代”里

鲜明而又浓郁的时代印记,

而且,或许我们还不得不承认的是,

现在的“港风”

更多的是一种对西方、日韩的快餐式跟风。

但,

时代倒退,风格不再,



▲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广州丨你有想过,你的猫狗有一天会死吗?

香港丨如果书店都消失了,我们的精神该何处安放?

香港丨在这里,一不留神就能偶遇半个娱乐圈。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