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经营,性情刚直敢言,以“出头鸟”自诩的冯根生,在风云变幻的年代多次走在企业改革的前沿。
作者 | 文倩玉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著名浙商冯根生于7月4日凌晨逝世,享年84岁。
冯根生生于1934年,祖籍浙江慈溪。他出身于中药世家,祖孙三代皆从业于“江南药王”胡庆余堂。作为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企掌门,自1972年上任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青春宝的前身)开始,冯根生执掌一家国企长达38年,期间经历多次体制改革,将一家固定资产只有37万元的“作坊”,发展成年销售收入近20亿、利税5个多亿的现代中药城。
“他在80年代就很有名,因为他白手打造了一个企业——杭州中药二厂。在大家的认识里,中药一直是非标准化的一个概念,冯根生是中国最早一批开始用工业流程化和现代管理的方式来改造中药工厂的。他早年的实践在企业管理上有很大的意义,我认为他启迪了一代的浙江企业家。”著名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告诉界面记者。
1972年,杭州市在原胡庆余堂制胶车间的基础上建立杭州第二中药厂,冯根生任厂长。建厂时,只有37万元的固定资产,“全厂穷得找不出一台电动机。”
但十年后,这个原作坊式的工厂,固定资产已达建厂时的近10倍,工业总产值从建厂时在全国排名第300位,跃升至第7位,职工人数增加了5倍,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全国中药行业样板厂”。
作为企业家的冯根生在中国企业改革史上更重要的一笔,是开启了国有企业引入外资的先河。
1992年因第二中药厂被取消了自营进出口权,冯根生决定与外商合资。他在第二中药厂之上创建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将集团所属第二中药厂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这是地方国营企业引入外资的最早先例之一,且外商投资比例为51%。但由于参与合资的是第二中药厂,而非集团公司,合资后,作为国有企业的母公司,青春宝集团仍然具有品牌、秘方的所有权,同时确保了中方资产所带来的利润仍可以归拢到国家手中。
此外,不同于当时多数因经营不善出售的国有资产,经营状况良好的青春宝选择出售也是开了先河。“靓女先嫁”,是冯根生提出来的理论,他称,企业也要像女孩子一样,趁最美的时候嫁出去。
“这个想法是中国企业家在思想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这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起了一个突破的作用。后来全国的地方包括中央级的国有企业都开始跟外资合作,最早是从青春宝出来的。”吴晓波对此评价道。
善于经营,性情刚直敢言,以“出头鸟”自诩的冯根生,在风云变幻的年代多次走在企业改革的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宝集团同名明星产品“青春宝”的诞生。如今仍在杭州市场上占据着1/4市场份额的这款中药保健品,当初的诞生过程,用冯根生的话说,“充满了突破和斗争,比电视剧还‘电视剧’。”
“那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了,但是一些条条框框仍旧束缚着人们的头脑。那时候,药品市场几乎是治疗药一统天下,保健药被斥为是为‘资产阶级、剥削阶级老爷太太’服务的,没有人敢生产。”冯根生在《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一书中回忆道。
但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其实一直有服用保健药品的传统。此外,冯根生发现,即便在“文革”那样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仍出现过几次全国人民集体“打鸡血”、“喝红茶菌”的热潮,这说明保健药品肯定有市场。因此,冯根生在明朝永乐皇帝用的“益寿永贞”配方的基础上推出了主打延年益寿的保健品“青春宝”。
但由于被上级审批部门的领导斥为“不为工农兵服务”,犯了“方向性错误”,“青春宝”一开始并未获批。更有专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从这种药的名字看,就违反了自然法则,违反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没有放弃的冯根生一方面找各级领导申诉,力争取得支持,另一方面因为外销不要批文,冯根生大着胆子,想出一个“出口转内销”的办法,并最终借此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像这样的“出头鸟”,冯根生自称一辈子当了不下十次——从超前推出保健品,到率先在全国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到面对名目繁多的对国有企业厂长的考试,第一个“罢考”;从白手打造杭州中药二厂,到一力推动青春宝集团的改制,到接管濒临倒闭的胡庆余堂并实现扭亏为盈。作为中国企业改革的风云人物和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实践者,冯根生的一生,正如他曾在采访中公开表示的,“出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机遇我都抓住了。”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界面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