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球小姐好
致力于有趣又有用的原创分享。厦门百事通女王。热爱生活者务必珍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PPSO  ·  微信回应接入DeepSeek ... ·  2 天前  
APPSO  ·  1100 万人都在玩的 AI ... ·  3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15]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球小姐好

让我们互道一声傻X,握手言和

球小姐好  · 公众号  ·  · 2020-04-14 12:03

正文

过去的几个月,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刷手机,看疫情数据,看各种推送,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心头有达摩克达斯之剑,明晃晃悬在那里。后来就强迫自己,起床后至少半个小时,不刷手机,洗洗刷刷,吃吃早饭,跟家人说说话,动手做点小事。这么调整一下,这一整天的心情会好一些。
近来朋友圈戾气爆棚,因为各种观点不一致而开撕、对骂、拉黑,每天都在上演。一篇十万加《让我们互道一声傻 X ,就此别过》,很多人光看标题就转发。 撕裂朋友圈的东西很多,之前是中医、转基因、战狼、弟子规、李子柒,现在是方方日记。
这种争论不休,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我们好像处于一个鸡同鸭讲的平行宇宙。你觉得他脑子有毛病,他认为你思想有问题。我所处的某小组上周也讨论了这个议题,分享如下。

这几个月的极端情绪状态,愤怒,焦虑,悲观,消极,每个人都差不多。基本上一两天就爆炸一个大事件,在这种巨大不确定性的特殊状态下,我们觉得自己的判断能力不够用了。

当对自己以及事件都不能够有清晰认知的状况下,请暂停,缓一缓,别先着急判断。

能不能给对方多一些善意和信任。 不要一下子把对方推到恶意的立场 ,来个你死我活。
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谁不希望国泰民安?

假设对方是对的。

我们都知道观点不同很正常,但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强烈的情绪反应。
停下来观察一下情绪背后是什么。了解自己情绪及行为的各种驱动力,也能更好的看到对方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一篇文章所说, 每个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解析能力的差异,导致形成不同的信息茧房,从而产生不同的茧人 。都是出自生存本能而发,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信息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 共同点是都是头脑编出来的故事。

多一些共情心去倾听,去了解,是什么样的背景导致了对方形成目前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一点就燃的热血战狼,冷静的阴谋论爱好者,顽固的体制批评者, 底层都是对巨大不确定性的担忧和恐惧
多一些好奇心,好奇对方为什么与己不同,从而了解和理解到对方更多的背景状态。这份了解才是沟通的目的,有助于加深连接,并带来更多的善意。

对错判断将会关闭我们更深入了解和连接的可能性。

不管秉持什么样的观点,你我摸到的都是整只大象的一个局部。 我们的个人判断,说到底,跟整个事件的完整真相以及最终去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我们使劲争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为了争夺某种权力。

重要的是我们在当下的自我觉察与觉知。其他都是妄念。

各种大群里,没有人会倾听和理解,都在宣泄情绪垃圾。这也是被妄念操控。妄念很多时候来源于与自己的关系,内在对自己太多不满,对外释放投射到外界。很多释放和投射根本不带脑子,全是情绪。
珍爱生命,远离戾气太重的人。

紧密或良性的关系可以承接各种争吵,只需要我们 在关系中找到共同的愿景。 比如你觉得美国投毒论荒谬至极,但就没有办法说服你爹妈抛弃同样观点。 没关系,逢年过节你还是会乖乖滚回老家。

应试教育背景下长大的我们,接受的是权威式的灌输教育,本能寻找唯一正确答案,非黑即白,二选一。相对而言,西方社会更注重不同群体的权利和意见,在文化传统上存在 妥协、合作、共存 的机制。
如何面对分岐,要如何尊重差异,是人与人合作、相处非常重要的常识。值得我们思考、摸索和学习。

文章的最后,讲一个小故事。心平是一个樵夫,住在茅棚里,与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他每天上山砍柴一担,挑到城里卖了,换回三升米,够吃一天,从没剩余。
这一天,心平又上山去砍柴,捡到了一锭银子。奇怪的是银子上出现了这样一行字:心平过海,各分一半。
心平带着银子回家,对母亲他今天捡到了一锭银子。心平的母亲听了很高兴: 你每天上山去砍柴,实在是太辛苦了!有此一锭银子,可以换回好多米哟。儿啊,你就多歇息几天吧!
心平断然拒绝: 不!那锭银子我不可以一个人独吞! 心平的母亲讶然: 难道还有人也有份? 心平便把捡银子时的遭遇告诉了母亲。
心平的母亲担忧地说: 那你准备到何处去找那个素不相识的过海呀? 心平答曰: 我也不知道。但我非要找到他不可! 母亲见他态度坚决,便缄默不语。
就这样,心平向邻居借来一些米交给母亲,启程找过海去了。
心平一路走来,一路打探。两三天过去了,依然没有眉目,可他并不灰心,继续找寻。
第四天快近晌午时分,心平来到了一条河,坐上了一只独木船。摆渡人把船上之人送到了对岸,每个人收一个铜板,这是渡船上的规矩。摆渡人一边收着铜板,一边笑着说: 慢走! 心平刚要把铜板递过去,不料脚未站稳,一颠簸,铜板掉进河里去了。心平抱歉地说: 我急于找人,失礼了,见谅!
你要找何人? 摆渡人热心地问。心平说: 找一个名叫过海的人? 摆渡人笑了: 您怎么不早说呢,我就是过海呀! 心平喜出望外。
过海问: 吃过午饭了吗? 心平实话相告: 未曾吃过。 过海带心平回自己家去吃午饭。路上,过海告诉心平,母亲是他惟一的亲人,他一家就靠他摆渡所得的钱维持生计。不知怎的,每天只能挣九个铜板,不多也不少。
过海家到了,也是一间茅棚。一进屋,过海便对老母说: 我带回了一位客人。 过海的母亲沏茶招呼道: 这位后生,从哪儿来的? 心平说明了来意,过海听了忙说: 是您捡的银子,怎可平分给我一半?我岂有遵从之理?
心平过海两人各持己见,争执不下,竟惊动了土地公公。他化作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叟,拄着拐杖从外头进屋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