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不仅品种丰富,而且铸造方法每个时代都不一样,从我国考古发掘来看,夏代已经能熔铸青铜。古代炼铜方法主要有火法和湿法两种。第一种为“火法炼铜”,例如以孔雀石为原料炼铜。殷墟考古发现,3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运用了此方法。孔雀石与点燃的木炭接触而被分解为氧化铜,继而被还原为金属铜;第二种为“湿法炼铜”,中国人最早利用天然铜的化合物进行湿法炼铜,西汉时即利用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将铜矿中的铜元素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
乾隆通宝
古人在提炼及使用红铜(纯铜)工具过程中,发现将红铜与锡、铅等金属熔融在一起,就能克服纯铜溶液粘稠、流动性差、质地不如石器坚硬的缺点,炼制出一种青灰色的合金,这就是青铜。
青铜有熔点低,易于铸造,硬度大,融化后流动性好,少气泡等优点,适于铸造锋利的刀刃和细密的纹饰,因而我国古代的货币大都是使用青铜材质。
折二政和通宝篆书
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逐步发现了铜与锡、铜与铅、铜与锌的配比的改变,使炼制出来的青铜的属性发生变化的规律:
加进的锡越多,熔点越低,随着加锡量的增多,硬度也随之增高,远远超过了红铜的硬度。
但是当加锡过多时,青铜反而变脆,容易断裂。
后来,人们又发现在青铜中加入定量的铅,就能克服青铜较脆的弱点。
通过反复的实践,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总结出配制青铜合金的规律。
折二熙宁重宝篆书
根据对古钱币的考证,在汉代开始至明代初期的少量铸钱中含有通过矿石夹带的锌元素。
由于纯铜加锌铸造的黄铜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颜色华贵,明代嘉靖年即启用金属锌直接配红铜铸造钱币。
这在铜合金铸造史上是个划时代的转变。
从此,黄橙橙的铜钱广受欢迎。
乾隆通宝
经过浇铸后形成钱胚,需要逐一进行摘断磨锉加工。
锉钱即是将铜钱边缘用矬具进行打磨平滑的过程,古钱币锉钱边缘都是经过顺圆周方向切削加工,使成品显得自然、得体。
乾隆通宝
这就是古人基本的制钱流程了。
看似简单,里面的操作过程还是非常复杂的,分工也很细致,比如清代制钱每炉设炉头一人,其所需工役有八行:
看火匠、翻砂匠、刷灰匠、杂作匠、锉边匠、滚边匠、磨钱匠、洗眼匠。
因为有了这些古代工匠的无数心血与汗水,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闪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万千结晶哦!
往期推荐
"一张破烂纸币3.5万成交? 凭什么? "
同治通宝背宝泉局雕母1000000元
一张百元纸币, 专家估价200万元, 有一张足以买房买车了!
有了这几款老邮票,买房买车都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