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30, 2021 -
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下一波升级是全真互联网。
最近,Roblox 和 Epic 的火热,让“元宇宙”的概念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更让资本圈和创业者们竞相追逐。同时,作为元宇宙的技术载体,沉寂多年的 VR / AR 再次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融资频现。
拥有与现实世界平行、能够与现实世界互通、
让用户完全
“
活在其中
”
等特性的元宇宙,一旦真的实现,将有一批
“
传统
”
行业受到冲击,而其中最危险的要数在线社交。而如今,
国内外对元宇宙概念布局最强的,正是两家以社交为基石的公司—— Facebook 和腾讯。
到底何为元宇宙?是什么优势能让资本和创业者们纷纷下注?如何才能打造
“
真正的元宇宙
”
?36氪出海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将一一为你解答。
VR/AR 热潮又回来了。
据《IDC 全球增强与虚拟支出指南》统计,去年 VR/AR 市场全球规模在120.7亿美元,同比增长43.8%。
今年3月,全球 XR 行业共完成19笔融资并购,国内6笔、国外13笔,总额约为3亿5206万美元。与2月相比,3月融资总额呈井喷趋势,增长了两倍多。
国内一众布局 VR 的公司也频频获得融资,比如
爱奇艺
VR 完成数亿元人民币 B 轮融资;欢创科技完成8000万元人民币 B 轮融资;
玩美移动
完成5000万美元 C 轮融资等。
沉寂数年,再次回归,或许是因为 VR/AR 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的技术载体。
元宇宙掀起资本热潮
最近,有一个概念火遍全球资本圈—— Metaverse,中文名叫元宇宙。
3月10日,美国一家以元宇宙为理念的沙盒游戏平台 Roblox 上市后,市值超过400亿美金,轰动整个资本界。因为仅在一年前,它的估值才不过40亿美元,足足翻了十倍,像这样“威猛”的独角兽已经不多见了。
Roblox 前脚刚上市,国内沙盒平台研发商 MetaApp 也宣布完成 C 轮融资,数额达到1亿美元,有人将其称为“国内元宇宙行业的最大单笔融资”。
紧接着,4月13日美国游戏开发公司 Epic 宣布获得10亿美金融资,估值达到287亿美元,比去年八月173亿美元的估值上涨了65.9%。Epic 方面表示,筹得的资金主要用于开发元宇宙业务。
另外,国内外还有大量的公司蜂拥涌入元宇宙赛道。比如,前不久,语音社交平台 soul,强调自己的定位是社交元宇宙;4月12日,英伟达 CEO 黄仁勋宣布将布局元宇宙业务。
当元宇宙在资本圈和创业圈开始搅起声浪时,一个直击灵魂的拷问是,它究竟是什么?恐怕跟比特币横空出世时一样,许多人脑袋都浮着大大的问号。
简单说,“元宇宙”其实出自一本1992年出版的美国科幻小说《Snow Crash》,中文名叫《雪崩》。里边讲到,“元宇宙”是一个与现实生活平行的世界。
利用增强现实(AR), 虚拟现实(VR) 和互联网(Internet)等技术后,现实世界可以一一投射到元宇宙。你也能够变身数字化,从而在那里拥有一个网络分身。
在元宇宙里,人们可以做现实中能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你可以在那里吃喝玩乐、工作结婚,跟现实中没啥两样。
同时,你又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体验——如果你是一个失去双臂的人,可以在那里体验打篮球;你还可以创造出一个在现实中已经死去的人,让 TA 在元宇宙里永久地“活”下去。
元宇宙与现实世界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互通的。比如说,你在虚拟世界里赚到的钱、申请的专利,都可以转到现实使用。
看到这里,许多人恐怕已经想到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那部电影《头号玩家》。其中,男主戴上 VR 设备后,瞬间进入另一个虚拟世界——绿洲。
绿洲有些像我们所说的元宇宙,在那里男主变身帅气的赛车王、认识了新朋友,与反派斗智斗勇后赢得奖金。摘掉 VR 设备后,他又回到了现实变成普通青年,还与绿洲里认识的朋友“面基”,多少有些“网友见面”的意味。只是,绿洲里的沉浸感体验比现在的网络更强。
关于元宇宙,Roblox CEO Baszucki 下了一个定义,其至少要满足8个关键特征:
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其中,文明是最终发展方向。
这一次,Roblox 之所以备受资本关注,主要还是因为许多人认为它具备了元宇宙的部分特征——身份、朋友、经济系统。
比如,它是一个 UGC(用户生成内容)沙盒游戏平台,但与一般沙盒游戏不同的是,它主要提供开发游戏的平台和工具,让玩家自己制作游戏,并且能获得分成。玩家生产出的源源不断的新游戏,又能来吸引新用户,像滚雪球一样往后循环和累积。
也就是说,Roblox 本身不创作游戏,全靠玩家影响整个游戏生态,没有人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模样。这样下来,它就会形成一个简单的经济系统。
另外,去年12月14日,Roblox 还收购了数字虚拟形象初创企 Loom.ai,试图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玩家转换成虚拟形象,这样能带来更强身份感,从而帮助玩家形成更好的朋友关系。事实上,其数字分身、虚拟场域特色和交易模式从2004年开始就在搭建了。
另一家同样受到资本热捧的游戏公司 Epic,其首席执行官 Tim Sweeney 表示这次融资后加快打造游戏《堡垒之夜》、《火箭联盟》、《糖豆人》中的社交体验。
去年4月,美国饶舌歌手 Travis Scott 在沙盒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了一场线上虚拟演唱会,有超过1200万名玩家参加,创造游戏史上音乐现场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记录。
这场演唱会总共只持续了10分钟,但其中逼真的人物建模、惊艳的游戏场景特效,带给玩家的沉浸感都是前所未有的。有人说,除了在陆地上演唱,Travis 还把玩家带到深海、太空中,视觉奇观充斥整个屏幕,比在现场观看演唱会还要过瘾。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Roblox、《堡垒之夜》具备了元宇宙的部分特征。
但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并不是完整的元宇宙。
要真正造出一个元宇宙,关键是要有能自我学习的虚拟人。
元宇宙中的虚拟人
前面有说到,元宇宙应该具备8个特点,文明是其最终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文明的诞生是一个演进过程。因此要想让元宇宙发展出文明,必须有虚拟人的存在——它们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人,而是数字世界里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能够绵延不断地生存和发展。
有人可能会联想到 CS、吃鸡游戏里的 NPC(非玩家角色),也就是不受真人玩家控制的角色。它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虚拟人,能够跟真实玩家互动。但从最根本上来看,它仍是人工设计好的产物,并没有自我学习的功能。
今年1月21日,Fable Studio 的 CEO Edward Saatchi 发表了关于元宇宙和虚拟人的看法。他认为虚拟人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像《她》或《银翼杀手2049》中虚拟人的复杂性和自我意识。
2013年,有一部名为《她》的美国科幻电影上映。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未来人与虚拟人相爱的故事,引起热议。
主人公西奥多是一位信件撰写人,在结束一段婚姻后一直没走出来。一次偶然机会,他遇见了 AI 系统 OS1。OS1 的化身萨曼莎声音很温柔,而且体贴又幽默。结果,西奥多与萨曼莎很快陷入爱河,来了一段“人机恋”。
在《银翼杀手2049》,男主角 K 的女友 Joi,是华莱士公司制作的虚拟人,只能从家里的投影装置中透射出来。她长相甜美,很贴心地照顾 K,给他鼓励和支持。
虽然是电影里的 AI 产物,但萨曼莎、Joi 比有的人类还要有血有肉,完全具备复杂性和自我意识。
事实上,这些电影中关于元宇宙里的虚拟人的幻想,在现实里已经开始发生。
比如,在 Instagram 上拥有几百万粉丝的虚拟偶像 Lil Miquela,是由洛杉矶一家专注于 AI 的初创公司 Brud 开发的。很多人以为她是现实中存在的人,因为 Miquela 的形象是完全写实的:
开发团队为她打造了一整套现实世界中应该有的真人形象,比如她是一名住在洛杉矶的20岁巴西西班牙混血女孩,同时还是模特和歌手。她拥“自我意识”,支持黑人维权,并曾公开表达对川普的厌恶,还和真人谈了一场恋爱。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Brud 直接让 Miquela 以活生生的受访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产品。
这样的虚拟网红还有很多,比如由日本 3D 影像公司 ModelingCafeImma 设计出来的 Imma 等等。
在这些逼真的、能“自我思考”的虚拟人背后,是 AI、XR 等技术在不断成熟、爆发。
比如,英伟达最近推出了 Maxine(一种 AI 视频会议平台),这个平台能分析一个人的脸部,然后通过算法进行动画处理形成数字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实现动态效果,例如模拟的眼神交流和实时语音翻译。
当 AI、XR 技术愈发成熟后,虚拟人的形象会随之愈发具有沉浸感和自我意识。而现实世界的人们,也会更容易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数字化”,真正意义上进入元宇宙的虚拟世界。
在那里,我们现实中的人与虚拟人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呈现出来的都是数字化形象,交流也都是通过文本和语音等方式。
最大的不同是,现实人相比虚拟人会具备更高维度的逻辑思考能力,但它也终将会在 AI 技术的成熟下不断缩小。
当现实人与虚拟人共同在元宇宙互动、交流时,文明的苗子就被种下,元宇宙也就会朝着更高阶的维度发展。
两大社交巨头的元宇宙布局
想象一下,如果堪称变革性的元宇宙真的逐渐成形,谁会首先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