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个人信息安全泄露的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网络信息安全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催生了网络身份认证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成为网络时代的的必然。
据报道,在今年的网络安全博览会上,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对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研发和发展进行了展示。公安部将利用此项技术融入到身份识别,人手必备的身份证将迎来重大变革,身份验证将走进物联网时代,此消息引发了全民关注。
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据了解,该项技术最关键的是未来当你使用载有eID的银行卡或手机卡进行交易时,网站后台可以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障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和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权益。
目前eID已运用于不动产登记、食品安全、金融交易等多个领域。全国首个将eID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10月已经在海口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