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农投资
关注神农投资,关注阳光私募基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饕餮海投资  ·  黑铁时代 ·  昨天  
二姐财局  ·  外资开始看多了 ·  昨天  
何夕  ·  本来“金庸武侠 = 土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农投资

童文红:阿里巴巴20年,为何能良将如潮?

神农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9-10-13 08:00

正文


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时,马云就有个梦想:良将如潮。如今20年过去了,这一目标基本实现, 员工 超过10万人的阿里巴巴可以说人才辈出,一大批优秀的年轻管理者活跃在各条业务线,即便从这里离开的人,也都是职场中的“抢手货”。

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CPO童文红近日在湖畔大学授课时,就从选、用、育、留四个维度详细解构了阿里的人才体系,给学员们分享了“良将如潮”背后的秘密。

童文红2000年加入阿里的理由只是因为公司离家近,从未想过能在这家公司待上近20年。她从行政做起,当过前台、干过销售;2007年成为负责园区建设的“包工头”,6年后被马云拉去做“菜鸟”,从无到有地搭建起物流业务;在菜鸟狂奔的2017年,又被调去接任集团CPO,跟逍遥子搭档,全面负责阿里体系的HR工作。

因为不是HR专业出身,童文红得以摆脱固定思维,从业务视角改造原有的HR体系,将虚实结合在一起,这是她在担任CPO两年多时间里的重点思考。


以下内容节选自课堂:

过去20年,阿里变的东西太多了,业务变、人才变,就像我们价值观中说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但是,我们也有“三个不变”——是多年来一直相信的东西—— 使命 文化 ,还有 相信人 ,是阿里巴巴最好的产品。


2017年,我离开菜鸟接集团CPO的时候,没有任何HR经验。我就问马老师:你对我的要求是什么?他跟我说了一句话: HR就是要让每一个进阿里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HR的主要工作就是去激发人才、发展人才、保留人才。

马老师在创业之初就希望,阿里将来能够良将如潮。今天,阿里的员工人数超过了10万人,有很多优秀人才能够被外界认可,是我们最骄傲的事情。


01
选人的重点: 学习力和反思力

人才是大树、是根本,也是一个组织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从方法论上讲,人才就是选、用、育、留四个维度, 分别对应的是:怎么判断人、怎么练他(她)、怎么培养 他( 她) ,怎么留住 他( 她)

在选人上,我们不仅仅看一个人的行业经验,还非常看重 他( 她) 的底层,就是 他( 她) 的学习能力、从无到有的创建能力、还有看 他( 她) 的反思能力。

很多时候,不要光听一个人讲大道理, 他( 她) 的理念跟你的理念很契合,你觉得特别好,特别喜欢 他( 她) ,就要用 他( 她) 了,这是很危险的。选人的关键还是你找了一个人, 他( 她) 能不能真正从0到1,把业务做出来。

这么多年, 阿里在人才选择上始终不变的标准是:聪明、乐观、皮实、自省 学历、智商并不代表全部。

当年有很多人来阿里巴巴,也有很多人离开了,他们可能比我们学历高,但不见得学习能力比我们好。这四个标准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仍旧会坚持的人才观。

聪明,就是学习能力。一个人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有没有面对不同环境快速改变、快速看到事情或者行业背后最根本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最重要的,不能只被 他( 她) 的经验所迷惑。

乐观、皮实也是很重要的特质。创业公司起起伏伏,即便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也有一堆问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自省”看着简单,做到很难,就是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只有这样,人才会不断成长进步。

简单来说, 阿里的人才观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学习力,一个是反思力,这是对所有人才的根本要求。 乐观、皮实,这些特征在面试中很难看出来,但一个人的学习力和反思力,在面试的时候是能够判断出来、能够感觉得到的,这两点在选人时非常关键。



02
用人的策略:大胆调兵遣将

“用”的部分非常重要。我自己回过头看了一下,有意也好、无意也好,阿里到今天,在总裁群体里面,挑大梁的大部分人都经历了很多岗位,比如行癫就是从技术开始,后来去做1688,又回来带聚划算、淘宝、天猫,又去做了集团的CTO,又去做阿里云。

大家要记住, 你要培养人,一定要舍得轮岗,大胆地任用, 这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其实很难。

大家想一下,把我这样的人调去造房子、盖园区,估计也只有马老师敢了;让我这样一个完全不懂物流的人去做菜鸟,肯定也是只有马老师敢。当时天猫有物流团队,既然做菜鸟,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找天猫物流团队的负责人去做,不会冒险让一个对这个行业一窍不通的人去做。

所以,马老师的特点是“大胆用人”。

后来,我也在想为什么他会这么用人,用人要看他背后的特质, 第一点,用人要大胆。 调兵遣将也是一个CEO或者创业者非常重要的能力。但也不可否认,大胆用人的尺度怎么把握,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一种管理功力的长期修炼。

逍遥子和彭蕾都很会用人,很敢用人,看准了就上,我们基本每年都有这样的组织调整。

第二点,要记住人没有十全十美的。 企业在什么样的阶段就该用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样的事,没有一个人是在每个阶段都好用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企业处于什么阶段,比如当处在业务突破阶段时,即便身边有个路子很野的人,你不太放心,也要大胆用,就是疑人也要用。

一定要去分析企业所处的阶段和人的特质,把握住这两个东西就行了。 当然,过程中肯定也有很多错误决定,错了再改回来就行了。阿里在用人上也犯过很多错误,一批调动五个人,总有一个人是不成功的。没关系,不成功再来。


03
培养人的方法:隔代带兵、贴身亲带、以战养兵

对于人才的培养,阿里非常重视,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培养体系,基本覆盖了所有层级的员工,从腿部“三板斧”到腰部“三板斧”,再到头部,最核心的肯定是头部leader。

你要想锻炼一个人,就要把 他( 她) 放到一个闭环业务中,放到一个独立业务当中。

即使再小,也比把 他( 她) 放在一个大业务的一环中,对人的历练是更有效的。因为 他( 她) 要自己hold一个全局,就像孩子一样,结婚生子才算真正当家,不管 他( 她) 过得再怎么乱七八糟,也要承担起户主的责任,不然就永远是个孩子。

阿里还有隔代带兵,其实聚焦的是下一个人才梯队在哪里。 像马老师,当逍遥子在指挥打仗时,他已经在替整个组织想下一代的接班人,他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力分出来带下面的人。

阿里在管理上还有一个做法叫“管一层、看一层”,通过这样的带班,也能够跟下面一层建立连接,看到他们做得怎么样。基本上这两层抓住了,队伍就比较实了,无论业务方向还是思想动态,都跑不到哪里去。

隔代带兵不光是建立一种连接,更重要的是把他们的格局拉开。 所以,马老师带风清扬班,选年轻的总裁蒋凡、万霖等,蒋凡是淘宝总裁,万霖是菜鸟物流总裁,选不熟悉的总裁亲自带班。

最近风清扬班三期刚刚毕业,马老师带着这些同学去以色列,去访问西点军校,去讨论经济走势来撑格局、开眼界;逍遥子带逍遥子班,逍遥子班是蒋凡 这一层级的再下一层管理干部,像闲鱼的闻仲,菜鸟的九界,都是总裁“D”(D irect Reporting Line 直属下级)这层。 逍遥子给他们讲战略思考、讲经济体大图、讲组织和人。

我自己也带HR的班——红橙班,我DD层(直属下级的直属下级)中的核心高潜人员。所以, 在阿里,每一层都会隔代带一层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代一代的人成长起来。

“隔代带班、贴身亲带、以战养兵”,这是阿里在培养人才上采用的方法。马老师有马老师的风格,逍遥子有逍遥子的风格。马老师更多是传授使命愿景、社会责任。而逍遥子是孜孜不倦地教诲:你不会,他教你怎么做;你不懂,他说给你听;你做错了,他帮你改。

作为一个CEO,你要想一想,当你带兵的时候,到底是在用这个人,还是在培养 他( 她)、 他( 她) 成长,这个是很不一样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是老师,因为老师总是真心希望学生超越自己,老师最会凝聚人心。



04
留人的秘密:把个人想法变成群体事业

无论马老师和逍遥子的风格有多么不同,内在都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就是有情有义。

我记得第一年做菜鸟的时候特别痛苦,因为跟团队也对不上,业务也磨不出来,核心成员理念也不一样,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来,有人建议我和逍遥子聊聊,当时跟他还没什么交集,也不熟,但他还是跟我谈了很多对于物流和菜鸟的看法。

2017年做了HR后,我开始跟逍遥子搭班,真正了解他。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他总会比我们看到人的更多优点,总觉得这个人很不错,只要发挥 他( 她) 的优势,换一个位置,还可以干得更好,比我更包容。

有情有义是阿里的特质, 这点可以从我们薪酬理念上也看得到;我们不做薪酬最高的公司,但一定要做最有温度的公司,所以我们会推出给生病的员工、有困难的员工的“蒲公英计划”,还有给父母体检的“康乃馨计划”。

无论情义还是员工关怀,都是阿里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目的是 让每个员工在团队中感受到尊重和温暖,这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留住一个人才来说很重要。

当然,想要留住一个人更多还是要靠使命感,背后就是“此时此刻,非你莫属”,大家共同认可这件事,真心想把阿里巴巴做好。

马老师创业之初能够聚集到那么多人跟他一起干,除了个人魅力,就是靠共同的使命感。

创业本来是一个人的想法或者事业,能找到一群人,让大家都认为这是他们共同的事业,这个很关键。

2013年,阿里的核心团队开过一次会。彭蕾问大家:“如果马老师退休了,你还会留在那儿吗?”我当时回答的是“不会”,但一直跟着马老师的蒋芳却说“会”。她认为阿里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即便马老师退休了,她也会继续待在这里。当时我特别震惊,但今天问我同样的问题,我的答案也是“会”,因为你跟这个组织的情,不仅仅只是因为你爱马老师。

很多企业刚开始做是靠兄弟情,但兄弟情是一个小“情”,而使命愿景是一个大“情”。 只依靠兄弟情的话,当队伍壮大后,你就下不去手开人了,因为这些人都是跟你一起创业的兄弟,只有用大“情”留住的人,才是真正认可这件事的人。



05
选人别只看背景

过去20年,阿里的人才体系也有一些显著变化:

一是从平凡人到非凡人。刚创业时,基本上什么人都能来阿里,但现在人才的学历水平提升了,全世界知名高校的毕业生来了,顶尖的科学家也进来了,有些人的专业我们听都没听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