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金庸》连载之十三:
文 | 潘采夫
金庸武侠小说像一座人类博物馆,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英雄好人,奸邪小人,诙谐有趣的妙人,亦正亦邪的怪人等等,仅仅在英雄侠客这一类,就有郭靖、乔峰、令狐冲、张无忌、莫大先生、陈近南、胡斐等等,每个人的性格都大不相同。在这些人里,如果让我选古往今来第一号大侠,我愿意选择郭靖,《射雕英雄传》的男主角。
郭靖是金庸小说里脑子最笨、练功最慢、口才最差的的主角,由于江南七怪不是好老师,金庸从小挨的骂最多,把老师气哭的次数也最多(七师父韩小莹)。但是最终,郭靖成为金庸小说中排名第一的大侠,这样傻小子逆袭的励志故事,最能够打动读者的心,也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在我看来,成就郭靖一生的是他的性格。
郭靖有多笨?书中有讲:“这天清晨,韩小莹教了他越女剑法中的两招。郭靖连试了七八次,始终差了半个平花。韩小莹心头火起,勉强克制脾气,教他如何足尖使力,如何腰腿用劲,哪知待得他纵跃够高却忘了剑挽平花,一连几次都是如此。韩小莹想起自己七人为他在漠北苦寒之地挨了十多年,五哥张阿生更葬身异域,教来教去,却教出如此一个蠢材来,五哥的一条性命,七人的连年辛苦,竟全都是白送了,心中一阵悲苦,眼泪夺眶而出,把长剑往地上一掷,掩面而走。”在武侠小说里,笨得能把老师气哭的,那可太罕见了。
但郭靖有一个优点,也是脑子不太聪明的学生学功课的法门,那就是十分刻苦,别人需要一天的,他就苦练一个星期,一直到练会为止。这种精神,郭靖和金庸很像,金庸甚至在郭靖身上刻下了自己的影子。他说:“写郭靖时,我对文学还了解不深,较多地体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如果说有自己的影子的话,那可能指我的性格反应比较慢,却有毅力,锲而不舍,在困难面前不后退。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下苦功夫,不求速成。”
金庸的脑子当然很聪明,他只是嘴比较笨,但金庸的刻苦一点不下于郭靖,他一生太好学了,完全贯彻了孔子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金庸曾经讲,如果能够做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学生,此后一生即使贫困潦倒、颠沛困苦,最后在街头倒毙,无人收尸,那也是幸福满足的一生。
这是什么样的学习劲头!
郭靖虽然笨,可是极讲义气,他七八岁时,遇到草原上的神箭手哲别,哲别逃跑时受了重伤,请郭靖把他掩藏起来,追赶哲别的人到小郭靖面前,“拔出腰刀,在空中虚劈两刀,喝道:‘你说不说?’郭靖被打得满脸是血,反而更加倔强,不住叫道:‘我不说,我不说!’铁木真听这孩子说话天真,不说不知道而说‘我不说’,那必是知晓哲别的所在。”
郭靖是够笨的,普通小孩子如果骗人,也会回答“我不知道”,而不是“我不说”。不过我的重点是郭靖小小年纪,在钢刀的威胁和金孔雀翎毛的诱惑下,都咬紧牙关,打死也不说,这是大丈夫的人格。
性格决定命运,“我不说”这三个字,义薄云天,决定了郭靖一生的命运和奇遇,神箭手成了他的师父,成吉思汗成了他的保护人,全真七子的大哥教他神奇内力,九指神丐教给他降龙十八掌,老顽童逼他学九阴真经,他才最终成一代大侠,也获得了黄蓉的爱情。这一切的奇遇,都是从笨笨的“我不说”开始的。
这句话挺简单,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能不能冒着生命危险,喊出一句“我不说”?
郭靖怎么收获的爱情呢?他这样的傻小子,怎么能征服全天下最聪明美丽的女孩子的心?黄蓉爱上郭靖的过程,简直是一部恋爱教科书,《射雕》是这样描述的:
“出得店来,朔风扑面。那少年似觉寒冷,缩了缩头颈,郭靖见他衣衫单薄,心下不忍,当下脱下貂裘,披在他身上,说道:‘兄弟,你我一见如故,请把这件衣服穿了去。’他身边向剩下四锭黄金,取出两锭,放在貂裘的袋中。那少年也不道谢,披了貂裘,飘然而去。
那少年走出数十步,回过头来,见郭靖手牵着红马,站在长街上兀自望着自己,呆呆出神,知他舍不得就此分别,向他招了招手。郭靖快步过去,道:‘贤弟可还缺少甚么?’黄蓉道:‘我就是喜欢你这匹汗血宝马。’郭靖毫不迟疑,道:‘好,我送给兄弟就是。’
黄蓉本是随口开个玩笑,心想他对这匹千载难逢的宝马爱若性命,自己与他不过萍水相逢,存心是要瞧瞧这老实人如何出口拒绝,哪知他答应得豪爽之至,实是大出意外,不禁愕然,心中感激,难以自己,忽然伏在桌上,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
这一下郭靖更是大为意外,忙问:‘兄弟,怎么?你身上不舒服吗?’
黄蓉抬起头来,虽是满脸泪痕,却是喜笑颜开,只见他两条泪水在脸颊上垂了下来,洗去煤黑,露出两道白玉般的肌肤,笑道:‘大哥,咱们走罢!’”
对于郭靖和黄蓉初次见面,我摘引的字数可不少,但是这几段实在太过精彩,已经成为金庸小说迷的恋爱指南,我必须尽可能地还原现场。
一眨眼功夫,郭靖把自己的貂皮大衣、两锭金子、汗血宝马送给了黄蓉,而且关注到了天冷黄蓉衣服少、黄蓉身上不舒服、黄蓉回不回南方几个细节,请问,对朋友如此慷慨大方又真心实意,哪个女孩子能受得了?尤其黄蓉还化妆成一个小乞丐,所以郭靖是靠人品打动了黄蓉,毕竟财富、武功黄蓉都不缺,只缺温暖。
谁还敢说郭靖是傻人有傻福?谁还好意思妒忌郭靖?郭靖虽笨,你学不会。
郭靖很爱宋朝百姓,元朝军队侵略南宋,攻打到了襄阳,襄阳是南宋最重要的防线,一旦被攻破,南宋将很快沦陷。郭靖和黄蓉赶到襄阳,带领襄阳官兵、百姓镇守襄阳几十年,最后襄阳城破,郭靖黄蓉武功盖世,明明可以逃走,但他们选择了牺牲在襄阳。
从七八岁时的“我不说”,到几十年后的“我们不逃”,郭靖的大侠人格,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成长史,从未有过动摇,他是儒家文化里是最伟大的侠客。甚至在牺牲精神方面超出了儒家,和墨子遥相呼应了。 《吕氏春秋》记载,墨家的领袖孟胜带弟子83人义务帮忙,镇守楚国城池,最后全部死于城中。
当黄蓉建议城破之时两人一起逃走时,郭靖正色道:“蓉儿,这话就不是了。咱们既学了武穆遗书中的兵法,又岂能不受岳武穆‘尽忠报国’四字之教?咱俩虽人微力薄,却也要尽心竭力,为国御侮。纵然捐躯沙场,也不枉了父母师长教养一场。”黄蓉叹道:“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我不心疼郭靖,他是求仁得仁而死,但我心疼黄蓉,黄蓉与郭靖思想不同,就像《圣经》里说,“那美好的仗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已经行尽了”尽了责任之后就应该逃走,结果郭靖非要去死,她就追随丈夫而死了。难怪特立独行的黄药师,越来越看不惯结婚以后得黄蓉,她对丈夫过于愚忠了。
郭靖曾说过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里我要替他解释一句,郭靖作为宋朝的平民,在蒙古大营与忽必烈纵论天下时,直接说“理宗皇帝乃无道昏君,宰相贾似道是个大大的奸臣。”所以这个“为国”,显然不是为了效忠朝廷,而是宋朝百姓生活的这块土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挽救国家于水火,以救天下苍生已任,也被列入侠的最高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