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书
加入“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和1000万书友一起,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每周读完1本书,一年读完52本精选好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你就是开个集装箱回去,也会被塞满!”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有书

你再富有,和亲戚交往也要懂得螃蟹定律

有书  · 公众号  ·  · 2024-12-24 06:30

正文


文 | 有书苏师傅 · 主播 | 闻悦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只螃蟹被放进竹篓里,渔夫定会盖上盖子,不然它会伸出腿来,三下两下爬出篓去。


一堆螃蟹被放进竹篓里,渔夫便不管不顾,丝毫不会担心螃蟹出逃。


因为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他的螃蟹就会用大钳子把它抓回来。


随后会有另一只螃蟹踩着它的身体往上爬,爬到篓口又会被抓回来。


如此循环往复,基本不会有螃蟹能顺利出逃。


一只螃蟹要盖,一堆螃蟹不盖。


困住螃蟹的不是盖子,而是同类。


这便是经典的“螃蟹定律”。


其实稍加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与亲戚交往中,“螃蟹定律”无处不在:


见不得亲人过得好、对他人生活指手画脚、以爱之名行道德绑架……


所以,不管你多富有,和亲戚交往时也要懂得“螃蟹定律”。



亲戚的建议,谨慎听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道:

“人性,复杂又多面,涵盖善良、友爱、慈悲,也包含嫉妒、残忍和贪婪。”

即便是血缘至亲,也难免会相互嫉妒,见不得亲近之人过得比自己好。


我有个远在成都的表姨,从小衣食无忧,我的表哥也非常优秀,大学念的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娶了当地姑娘,也算在上海扎下了根。


可表姨家一直有个心结:表哥在上海没房。


于是10余年间,表姨曾两度带上存款,前往上海,给表哥置办房产,然而每次都无功而返。


原来,每次她即将下决心买房之际,都会打电话给她的侄女,征求意见:

“到底买不买?”

回复:“不买!”


买房的事便搁置了下来。


现在想来,表姨只是需要有人在临门一脚时推她一把,毕竟买房是件大事,她渴望多一份勇气和支持。


表姨的孙子都快上初中了,表哥一家三口还跟表嫂的父母挤在一套三居室里,生活极度不便。


如今,表姨父去世多年,表姨一人独守空房,她想去上海,可“住哪儿”成了挡在她和表哥面前的解不开的难题。


上海的房价今非昔比,他们的积蓄望尘莫及。


而她的侄女,却在这10余年间,置办了2套深圳的房产,走出了小城雅安,让全家人都成了“新深圳人”,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一直不理解表姨的侄女为何在自己吃到买房红利时阻止表姨买房,直到了解到了“螃蟹定律”后,心中才有了答案。


当然,表姨也有错。


在面对人生重大决定时,把决定的按钮放到他人手上,任其左右。


没从自身利益、切身实际出发,为自己的人生担责,错过良机,落进了人性的“螃蟹”堆里。


做命运的主人,为每一个决定负责。


未来的路,自己掌控。




亲戚的课题,不干预


大多数时候,亲戚的本意是善良的。


然而,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受困的局限也不同,才会好心办坏事,给出了并不适宜的建议。


热播剧《我是刑警》中,派出所民警叶茂生在抓偷车贼时中枪身亡,留下同是警察的妻子李文和7岁的女儿海平。


在朋友的帮助下,李文含辛茹苦地把海平抚养成人,偶然发现女儿的高考志愿是警校,她便毫不犹豫地偷改成了医学院。


海平发现后,跟母亲大吵大闹。


当初杀害父亲的凶手躲过了死刑的制裁,她心中一直有气有怨有恨,誓要继承父亲的衣钵,伸张正义。


怎料梦想被母亲扼杀。


当然,李文的做法不难理解,她再也无法承受至亲之人置身险境的心惊胆战了。


只是这条路不是海平想要的。


4年后,海平从医学院毕业,考入刑警大队,成为了犯罪心理测试的专家。


我当时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央企工作,繁琐的制度、复杂的人情,让我既无法施展能力,也无法找到工作的意义。


这个班,我上得很苦闷,几度想离开,都被家人按住了:

“女孩子还是安稳点好,这个工作多少人想做都做不了。”

为了家人看重的稳定,我熬了7年,到最后,每周日都需要吃谷维素才能入眠。


生下女儿后,我终于离开了这座围城,拿起丢下多年的笔,开始自媒体生涯,人生有了新的生机和方向。


好友的姑姑,今年60多岁,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并且脸上几乎从无笑容,总有一股淡淡的忧愁。


好友告诉我,姑姑年轻时有个心仪的男朋友,可家人嫌弃其家境不好,怕她受苦,极力阻拦,最后逼着姑姑嫁给了一个条件出众,但她并不爱的人。


家人的好意没换来姑姑的幸福。


几十年过去了,姑姑从没放下。


好友大龄未婚,家里经常施压,她绝不妥协。


因为她记得姑姑私下跟她说过的一句话:

“没嫁给喜欢的人,这辈子没意思。”

人生路上会有许多十字路口。


亲戚的建议,是其自身的人生经历与认知高低的缩影,认真倾听理性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远离亲人认知的“螃蟹”堆。


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天地。




亲戚的扶助,低期待


亲人间的“螃蟹”堆之所以难以摆脱,无外乎一个字——情。


情感是衔接也是羁绊,同时还会是掌控,于是愚孝与偏心随之而来,让晚辈苦不堪言。


《小巷人家》中,庄家二老偏心小儿子。


对女儿不闻不问,可以牺牲她的前途为小儿子铺路。


对大儿子超英极度压榨,不仅让他出钱出力,还收走工资,要他随叫随到。


甚至想霸占超英的房子,让其一双儿女牺牲学业来照顾小儿子一家。


超英出于大哥的身份和对家和万事兴的执念,痴痴付出20多年。


搞得与妻子貌合神离,与儿女心生嫌隙,却没换回父母的认可,只换回父母的变本加厉。


后来,他反抗,得到的竟是一句——不孝。


今年上半年有一部探讨华裔家庭亲情问题的电影《姥姥的外孙》备受关注,其中最能引发共鸣的一点是:

“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

这句话把家庭的偏心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我外婆居住的养老院里,围在老人床前,忙前忙后,经常探望的大多是女儿,即便到了做外婆做奶奶的年龄,依然尽着做女儿的本分。


家里的儿子却是稀客。


特别是我外婆隔壁房间的一对老夫妻。


衣服、水果、药品、生活用品都是几个女儿前前后后拎来的,源源不断,从来不缺,可每次女儿来,老夫妻并没有太多欢喜。


而儿子偶尔一次露面,即便空手,老夫妻都会开心得合不拢嘴,拉着儿子嘘寒问暖,甚至还让他把女儿拎来的礼物带走。


老夫妻的做法,让不少旁人都觉得不是滋味。


不管是以爱之名的情感绑架,还是刻在骨子里的偏心,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彻底摆脱的亲情羁绊,大可不必为此苦恼,郁郁寡欢。


不妨主动降低对亲情的期待,明白人性的局限,从情感的牢笼中全身而退,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第一要事。


后来庄超英和媳妇商定,每月只资助庄家二老150元。


结婚几十年,他终于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小家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和踏实。


老夫妻的几个女儿对父母的偏心熟视无睹,依然数年如一日的探望照料,带上礼物带上笑容,逢年过节还会兄弟姐妹一起接父母外出团聚。


走出“螃蟹”堆,亲情依然在。



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里提到: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里,需要面对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