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赴港IPO的队伍不断壮大,新增全球三元前驱体龙头中伟股份和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
2月11日晚间,中伟股份(300919)公告,公司
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中伟股份称,赴港上市是为了深入推进公司“发展全球化”战略部署,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助力全球产业布局持续升维,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同日,中伟股份还发布了项目终止公告,由于电动车市场及相关产业环境持续变化,
决定终止与POSCO Holdings在韩国浦项市投建镍精炼厂项目。
双方于2023年达成合资协议,该项目固定投资约22亿元人民币,合资公司POSCO CNGR已在韩国注册成立,并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初期运营,但具体项目建设尚未启动,且无生产经营性业务。后续,中伟股份将协助相关方成立清算工作小组,按照管辖地法律规定推进完成POSCO CNGR清算工作。
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于2020年12月23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镍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三元/磷酸铁前驱体、四氧化三钴、镍等,其中,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连续多年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客户方面,
中伟股份已建立覆盖“整车、电池、正极”的立体化的优质核心客户体系,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学、宁德时代、中创新航、SK On、蜂巢能源、松下、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巴莫科技、L&F、振华新材、容百科技、ECOPRO、POSCO等国内外一流企业。
发展布局方面,
中伟股份已在印尼投建四大镍原料产业基地,在韩国、摩洛哥、芬兰等国的生产基地也在持续布局中;国内则已建立铜仁、宁乡、钦州、开阳四大产业基地。
产能方面,
根据现有产能、在建及规划产能,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在国内产能30万吨及海外规划23万吨、四氧化三钴产能超3万吨、磷酸铁在国内产能20万吨及海外规划6万吨、钠系前驱体在国内产能0.8万吨。
业绩方面,
2024年前三季度,中伟股份实现营收301.63亿元,同比增长15.17%;净利润13.24亿元,同比下降4.54%;扣非净利11.41亿元,同比增长0.92%。
二级市场上,截至2月12日收盘,中伟股份报收36.22元,上涨1.91%,总市值339.41亿元。
1月27日,先导智能(300450)公告,鉴于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决定
终止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简称“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计划。
同时,先导智能
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先导智能表示,启动H股上市有助于满足公司在新能源智能装备领域的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地位。
同日,先导智能还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3.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8.17%-82.53%。
对此,先导智能称,主要由于2024年国内下游市场需求放缓,客户设备验收节奏有所延迟, 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同时公司对截至2024年末各类资产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减值测试,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
先导智能成立于1999年,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汽车产线、氢能智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在新能源装备市场始终保持市占率第一。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去年先导智能以买卖合同纠纷为案为由对中科云网、沐邦高科等客户提起了诉讼,深陷催讨应收账款的泥潭。根据其三季度报告,截至2024年9月30日,先导智能应收账款为92.79亿元,同比增长64.7%,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资金回笼速度。
展望2025年,先导智能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深化全球化战略,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伴
随国内下游头部客户开工率逐步提升及扩产规划持续推进,行业有望迎来逐步见底回升趋势,受益于此,公司市场占有率与订单有望持续提升。
基于此,先导智能预测,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有望延续改善趋势。
维科网锂电还注意到,今年1月,先导致智能海外业务持续“爆单”。1月9日宣布与某全球知名欧洲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成为其电池产线的整线设备供应商;1月16日宣布国际业务取得重大突破,赢得了欧洲某行业顶尖锂电客户后道设备订单,将为客户打造的后道整线解决方案覆盖多条锂电后道生产线,建设完成后总产能达8GWh。
港股市场已经成为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的新“战场”。去年12月,海辰储能传出考虑最快于2025年在香港IPO的消息,金晟新能已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宁德时代正式公布赴港上市计划。
包括先导智能和中伟股份在内,今年赴港上市队伍则进一步扩大:正力新能在2025年开年更新了赴港交所招股书,格林美在1月20日宣布启动赴港上市事宜,宁德时代在昨日(2月11日)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
从背后原因来看,企业基本都表示是为了满足公司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就上市环境和融资条件而言,港股市场确实更加适合有国际化布局需求的企业。
而且,近年来,港交所对上市规则进行多次改革,包括为特专科技公司增设专章、GEM(创业板)改革、下调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等,以提高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和灵活性。
就此而言,接下来或将会有更多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转战港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