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辙
车辙的报道方向覆盖产业政策、市场及公司动态,同时更侧重于汽车文化、车型评测、以及技术解读等垂直内容。作为汽车圈非常具有原创影响力的新媒体,我们一直秉持专业、深度和有趣的报道宗旨,为读者呈现有价值的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州司法行政  ·  广州锚定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向万亿 ... ·  15 小时前  
广州司法行政  ·  广州锚定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向万亿 ... ·  15 小时前  
有车以后  ·  超5.25米大6座,2.0T+3电机,好开动 ... ·  2 天前  
玩车教授  ·  买碳纤维送车?探店实拍小米SU7 ... ·  4 天前  
汽车最前线  ·  特斯拉又降价!雷克萨斯确定国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辙

东风风神奕炫RV的换标,仅仅是扁平化时代的跟风吗?

车辙  · 公众号  · 汽车  · 2020-03-31 12:30

正文


看这篇文章之前,大家不妨看一下身边的汽车,或者直接看这几张图片得了,这些标志各不相同,但是都有肉眼可见的镀铬、阴影、抛光、渐变等效果。


即使这是一张呈现在屏幕的二维图片,摸上去是平的,看着却和真车挂着的Logo一样有金属感。



连最简单的奥迪四环也做得层次感十足,宝马、丰田、大众、吉利这些再加上大色块,极具视觉冲击力。


不仅是汽车标志,如果你的电脑还是老Windows系统,用着2013年之前的Word、Excel、PPT,上面的标志也有3D效果。


甚至到楼下买一瓶乌苏、哈尔滨啤酒,他们都在追求浮凸有致。



这是21世纪初开始盛行的拟物化设计。


拟物顾名思义,不用你们凭空想象,砰砰两拳很直接的,这个标志既然在现实的光照下有光影效果,设计师无论用任何方式也要做到相同的效果。


百事在2003年的标志


扁平化是时代所趋


这几年由于新媒体对传统设计行业的冲击,导致人们审美的变化,以及碎片时间的增加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要求企业们不止是在PC端做适配,更重要的是随处可见的移动端,比如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等等。


难题在于,这么多设备和不同的屏幕大小,怎么做到标志都长一个样,按之前那么“真实”的标志,有太多叠加的工艺,一缩小容易糊成一团。


这时候需要简明扼要的造型,去金属、去镀铬、去高光,不需要这么复杂,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是为扁平化设计。



扁平化一词的大火大概是在2013年,苹果发布IOS 7系统,直接拍扁所有图标,换成大号明亮的风格,很多人更新后说不清哪里有变化,就觉得界面干净清爽。


其实2013年之前也有星巴克、微软等大企业换标,但苹果用户多和关注度高,扁平化设计一夜爆红,很快成为全世界的风向标。



车标该换了


这股风气直接影响了汽车界,好像没有扁平化标志,就不是科技化和电气化的弄潮儿。


最快作出反应的奥迪在2016年换成再普通不过的黑色圆圈,只是没有大面积使用,仅在网页和纸媒宣传中出现。


等到电气化在这两年的高速发展,一些传统车企需要向外界表明自己拥抱新能源的决心,尤其是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欧洲的大众、宝马、雪铁龙和奥迪,亚洲的丰田、日产和起亚全换了。


无不是化繁为简,越简单越好,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审美,也有利于增加一家车企的科技感。



实际上,设计的每一轮变化都是时代背景的反映。


老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电脑有一间教室那么大,设计标志只有通过手工绘画和印刷制作,没办法做到太酷炫,所以早期的企业标志都是扁平化设计。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之所以流行质感、层次丰富的拟物化设计,是由于电脑在平面设计领域的普及,软件允许设计师实现天马行空的概念,他们不再满足于单色调和2D效果。


再一次以宝马为例


如今再一次回归扁平化,一方面是人们看腻了拟物化,审美迎来轮回;以及穿戴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标志更为简洁,简洁也有更多创造性玩法。


威马就可以把一道道的标志做成呼吸灯,不同颜色一闪一闪的,换成蓝白色的渐变大众标,要做到同样的效果无疑抬高了成本。



说到成本,在印刷这一块,寥寥几笔的扁平化标志相比拟物化,简直是控制成本的杀手。


风神回归


我们再聊回东风风神这个品牌。


对于车企这些大企业来说,换标更多有换形象的诉求,通常是追求年轻化,和曾经说再见,亦或是冲击高端,不管哪一种,都意味着战略方向的转变。


难得可贵的是,老牌国企的东风风神,终于、终于、终于换了被人诟病无数次的标志。


作为东风旗下的自主乘用车品牌,风神自 2009年 诞生之初用的就是双飞燕,这个标志本身没什么问题,在80年代构思之初代表着美好,是东风品牌走进新时代的象征。



问题在于东风商用车,标志一样是双飞燕,何况人们第一次见到、现实生活中常见到的双飞燕,要么是卡车,要么是货车。


这就让人有了先入为主的 偏见 ——人们脑海中的双飞燕几乎和商用车划等号,商用车在中国基本是廉价、低端的代名词,无论风神有什么新车和技术,大家都很难正眼相待,以至于没有关注度。



其实奕炫也有“去东风”的趋势,后备箱的铭牌即 AEOLUS ,左下角才是“东风风神”。


这串英文可不是一时脑热新起的名字,早在双飞燕出现之前,东风在1979年就决定以“AEOLUS”命名民用品牌,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的“风神”,后来也用作英文名出口海外。


可是前中网、轮毂和方向盘却没有摆脱双飞燕,抱歉,多数人见到奕炫后,第一印象依然是东风。



等到前不久,风神发布了奕炫家族的又一款新车 奕炫RV ,中网再也见不到硕大的“双飞燕”,取而代之的是扁平化的“AEOLUS”。


奕炫RV不像奕炫是六个英文字母简单地连在一起,字体、间距明显有精心地的艺术处理,不那么呆板和传统,这样消费者就有接着了解的念头。



全车只在引擎盖上留有小小的双飞燕,这么一缩小,居然有香奈儿“双C”标的既视感,也确实减小了商用车气息。未来风神旗下车型迎来改款换代,也都将换成最新的标志。



新风神的首次紧凑型SUV尝试


既然挂着“奕炫”的名号,奕炫RV的外观沿用“交互几何”家族式设计,前后车灯都有向下延伸的镀铬条,为了和轿车有所区分,换成更大号的全新蜂窝式进气格栅。


侧面至少有三条贯穿车身的腰线,营造出丰富的型面效果;使用双色车身和悬浮式车顶,甚至有一些Coupe的流线造型;总之,设计师所做的一切,就是不断地增加年轻、运动化气息。


很显然,风神准备把奕炫打造成主力系列,紧凑型SUV定位的奕炫RV也将成为风神在SUV领域的开山刀,借此打响“AEOLUS”的名声。



特别的是,奕炫RV的尺寸不是标准的紧凑型SUV,长宽高为4610/1830/1600毫米,长度和宽度没问题,属于标准的紧凑型SUV,主要是高度接近宝马X2、长安UNI-T这类小型跨界SUV。


以至于奕炫RV比一般紧凑型SUV低,却比小型SUV高大,更像介于旅行车和SUV之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保留SUV的通过性和大空间,同时降低了高度、车身重心和质量,有助于降低风阻和油耗。



当然对操控也有一定的帮助。


奕炫RV是CMP全球模块化平台的首款SUV车型,这是PSA集团和东风历经4年、斥资2亿欧元开发的平台,经过WTCC/WRC车队的调校,兼顾驾驶乐趣和乘坐舒适度。


风神之前很有自信地在天马赛车场办过奕炫的试驾,激烈地开完几圈之后,底盘、悬挂是比传统的国产买菜车更有韧性和支撑,轻盈的方向盘带有相对精准的指向,不是一味的舒适性取向。



东风自己很清楚,自己这么年轻的自主品牌,错过了之前那段SUV集中式爆发的时机,没有在群众心中打下扎实的口碑。


要在白热化的SUV市场分一口蛋糕,必须有别人没有的一技之长。


既然国产车的配置和空间都做得无可挑剔, CMP平台 出身的奕炫家族干脆在行走系统下功夫,这也是另一条出路了。


动力照搬奕炫的1.0T和1.5T发动机,分别有125马力、196牛米和150马力、230牛米,匹配5速手动或6速双离合变速箱,据悉后期有纯电动版本,续航将达到450公里。



老牌国企的艰难转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