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兰州大学学生会公共主页
创意兰大,有你有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浙大推荐!这些年度好书,值得一看! ·  3 天前  
武汉大学  ·  最后一波!错过等一年 ·  4 天前  
武汉大学  ·  这招绝了!春节没边界感提问回怼指南→ ·  5 天前  
浙江大学  ·  赏!小浙发布寻“年”启事 ·  6 天前  
谷粉学术  ·  DeepSeek中国大学排名TOP100 ·  5 天前  
谷粉学术  ·  DeepSeek中国大学排名TOP100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兰州大学学生会公共主页

走访朱德故里 丨 青春在路上,情怀在心间

兰州大学学生会公共主页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8-01 20:41

正文


在过去的一周半里,我们的暑期实践团队继续了上周的朱德故居纪念馆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在服务调研之外,运用了跨校交流、实地调研、红色访谈、重走红色路线等各种实践形式,进行了围绕“红色革命传统的记忆、叙述和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寻访”的丰富充实的实践活动。


跨校交流,他山之石以攻玉

7月20日,四川仪陇张思德干部学院一众领导来到朱德故居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由于我们实践团正在该纪念馆及周围进行志愿服务和实践调研,所以便与张思德干部学院来参观学习的学员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仪陇的朱德和张思德精神即“双德”精神是培育爱国主义的重要资源,而该学习队伍的带队人在交谈中也说明了朱德故居纪念馆的重要作用和他们来朱德故居纪念馆参观学习的目的。

实践团人员与张思德干部学院来朱德纪念馆学习队伍带队人交流

双方交流后合影留念


此外,我们团队与前来参观实践的四川师范大学团委暑期实践团队和郑州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团也分别就双方实践主题和调研方式进行了交流借鉴。据四川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团带队老师和负责人说,他们是来参观调研朱德故居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结合张思德故居调研从而对“双德”精神进行更深刻的认识。而郑州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团则表示他们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来参观朱德故里。

实践团成员与四川师范大学团委暑期实践团合照留念

实践团成员与郑州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团负责人互相交流实践主题


实地调研,红色中学里寻访

7月21日,实践团来到马鞍中学。据悉,该中学是朱德曾就读的学校,建国后,朱德一直高度关注该校发展,在1960年,朱德还曾亲赴该校考察并与部分教师合影。基于此,我们实践团来到该校进行与朱德有管的红色革命传统的历史记忆调研。我们先后与该校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在校补课生进行了交流和问答。从而通过这样一所红色老校感悟到了浓浓的爱国红色精神,也更加了解到了该校整体对红色传统的认识和记忆程都,为我队的实践提供了有力资料。

实践团在马鞍中学门口合影

在马鞍中学校内纪念碑前合影

碑上字迹为朱德来该校考察时所题


革命老人,采访记录以弘扬

为了探究红色革命传统的叙述,实践团在镇政府和朱德故里管理局的指导下,来到了马鞍红色老人聚居的地方——马鞍红军街,也称老街。在红军街里,经过寻找,我们采访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唐培德、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杨国凡先生、参加了抗美援朝补充军24军的王老先生。通过他们的叙述,让我们团队感受到了革命和建设亲历者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们会充分整理挖掘采访所得的材料,将这些宝贵的记忆写成系列新闻,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途径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记起他们、牢记历史、开拓奋进,以讲好红色故事,探寻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唐培德老人(右一)和王爷爷(右二)讲述抗美援朝时战斗

杨国凡老人讲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过程


红色路线,峥嵘岁月重体验

7月26日起,实践团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开始了重走红色路线这一实践。首先通过考察询问,确定了路线的全程和起点。据了解,上世纪30年代,红军路过此地的时候,曾经过马鞍镇的街道(现名红军街),并且还曾在红军街住宿一宿。所以我们团队便以该路线为依托,确定了以红军街为起点的途径南海村、干娅村、大水井坝等全长15公里的路线,终点定为思德乡。通过重走红色路线,第一亲身到了感悟红军当年抗战时的不畏艰难的英雄主义精神;’第二思德乡作为终点可以为更好的理解“双德”精神;第三,在沿途村庄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红色老人的寻访,丰富了实践资料。

酷暑下实践团在红军街出发

实践团途中经过干娅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