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周期的特征、底层逻辑以及定位与资产配置逻辑。文章通过经典的美林时钟框架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个阶段,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经济特征和定价逻辑。同时,文章还提供了普通投资者的实战框架,包括四步定位法、组合构建模板、盘口暗语识别和止盈止损铁律等。
文章通过美林时钟框架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个阶段,指出经济周期就像四季更替,不是简单直线运动,而是由供给、需求、政策、技术四股力量交织推动的动态平衡。
文章详细阐述了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个阶段的经济特征和定价逻辑,以及每个阶段的配置逻辑和关键信号。
文章提出了普通投资者应对经济周期的实战框架,包括四步定位法、组合构建模板、盘口暗语识别和止盈止损铁律等,帮助投资者在不同经济周期中做出决策。
一、经济周期的特征与底层逻辑
经济周期就像四季的更替,有春夏秋冬的变换,它不是简单的直线运动,而是如潮汐一般,往复波动。通常我们采用经典的美林时钟框架将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衰退、复苏、过热、滞胀
,它们是由
供给、需求、政策、技术
四股力量交织推动的。
经济周期的底层逻辑是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想象一下,经济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供给和需求是驱动它的两个主要齿轮。政策和技术则像是润滑油,帮助机器平稳运行。可是,这台机器并不总是平稳运行,它有时会过热,有时又会出现“卡壳”——这就是周期的变化。
美林时钟
核心规律
:
-
自我实现性
:企业扩产→供给过剩→去库存→需求恢复(如2015年钢铁行业周期)
-
政策干预
:央行降息刺激→经济过热→加息抑制(如美联储2020-2023年利率从0→5.5%)
-
人性放大器
:恐慌时过度抛售,狂热时非理性追涨(如2021年加密货币泡沫)
理解周期的关键在于:
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资产定价逻辑
。
下面启四用表格来总结各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定价逻辑:
特征
二、四阶段定位与资产配置逻辑
1. 衰退期(2022年典型案例)
这一阶段,最大特征就是需求不足,经济减速、GDP下滑。具体表现是:企业业绩下行,利润骤减,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社会整体消费能力萎缩,大家对市场预期一片悲观。随着经济不断下滑,大家觉得做生意越来越不赚钱,资金需求自然降低,也会自然抽出市场中的风险资金放到更安全的地方,市场利率往往也会一同下降。
核心矛盾
:企业盈利下滑+流动性紧张
配置逻辑
:
-
高股息策略
:现金流稳定的公用事业(长江电力2022年全年跌幅4.42%,远优于沪深300的跌幅21.63%,超额收益17.21%)
-
-
黄金对冲
:COMEX黄金2022年3月俄乌冲突期间最高上涨8.9%
作死行为
:
-
重仓科技成长股(创业板指2022年跌幅29.37%)
-
盲目抄底消费(食品饮料指数2022年跌幅15.41%,年中最大跌幅35.33%)
2. 复苏期(2023年一季度案例)
这一阶段,特征是需求悄然回升,市场利率见底回升,工厂开工,企业投资增加,企业利润提升,经济活动逐渐活跃,GDP抬头向上,并且增速逐渐加快。这时候政策不断发力,央行推出宽信用宽货币政策,不过经济刚从衰退期走出来,大家对市场的信心并没有完全恢复,虽然利率较低,普通居民消费意愿增强,但增速不高,而企业会在低利率环境下受益,贷款成本越来越低,业绩也不断改善。
核心矛盾
:政策发力+盈利触底回升
配置逻辑
:
-
周期先行
:有色金属ETF(2023年1月涨15%,因新能源需求回暖)
-
成长弹性
:科创板50指数(2023年一季度涨12.67%,半导体库存周期反转)
-
杠杆工具
:可转债基金(2023年一季度平均收益6.42%)
作死行为
:
-
坚守防御板块(银行ETF 2023年一季度跌2.6%)
-
过度追逐题材(ChatGPT概念股3月后平均回撤40%)
3. 过热期(2021年上半年案例)
这一阶段,特征是经济一片大好,大家觉得做什么生意都容易赚钱,情绪开始亢奋,逐渐相信经济繁荣,甚至觉得未来会越来越好,企业投资活动持续增加,GDP增速继续上升。此时的标志是商品价格大涨,通胀逐渐高企,企业加大生产,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提升,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利率跟着一起上涨。
核心矛盾
:供需错配+流动性过剩
配置逻辑
:
-
商品牛市
:大宗商品ETF(2021年前9个月最高上涨83.7%)
-
金融补涨
:券商ETF(2021年5月单月涨10.84%)
-
通胀受益
:煤炭ETF(2021年前9月最高涨幅133.6%,基础资源需求旺盛)
危险信号
:
-
股债收益差百分位:
沪深300PE倒数-10年国债收益率历史百分位< 5%(对应历次股市大顶部,2021年1月初开始小于5%)
-
市场亢奋度
:偏股基金发行规模单月破3000亿(2021年1月)
4. 滞胀期(2022年全球案例)
这一阶段,特征是经济见顶掉头向下,GDP下滑,需求增长达到瓶颈期,高利率成本也让企业利润减少,业绩变差,企业库存增加,商品积压。此时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央行会采取加息的手段打击通胀,市场利率不断提高,直到见顶回落,经济开始下行。
核心矛盾
:增长失速+通胀顽固
配置逻辑
:
-
必需消费
:必选消费ETF(2022年跌幅12.17%,沪深300同期跌幅21.63%)
-
短久期资产
:货币基金收益率突破3%(2022年美货币基金平均收益4.2%)
-
抗通胀工具
:黄金ETF(2022年涨幅9.42%)
死亡陷阱
:
-
长期债券(10年期美债ETF,2022年跌幅7.9%)
-
可选消费(家电ETF 2022年跌幅20.79%)
改良版A股投资时钟模型
模型
三、普通投资者的实战框架
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经济周期的运转规律,只要定位好周期,精准配置对应的标的就行了?
错错错,周期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大方向,它并不是精准地图。周期转换不是V型反转,更像是一个圆形。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甚至还会出现类似“倒春寒”的周期倒退。
突发性事件、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不同国家货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甚至数据的滞后性都会对经济周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它只是一种模糊的正确,而不是财富密码,并不能帮助我们精准抄底逃顶。
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大致判断周期,规避“冬天穿丁字裤出门逛街”、“夏天大棉裤套二棉袄出门跑步”的作死行为。
普通投资者怎么办?下面几个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实战应用:
1. 四步定位法
利率定方向
:10年期国债收益率>3.2%→防御模式(现在2025年2月是1.65%,更应该激进)
库存定弹性
: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拐头向下→布局周期股(如2022年8月启动的有色ETF)
政策定主线
:国常会2个月内3次提及同一行业→重点跟踪(如2023年"数字经济")
估值定仓位
:沪深300股债收益差百分位>95%→钻石坑,重仓出击(如2024年2月初、8月末)
2. 组合构建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