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人都钟情南北对流、通风且阳光灿烂的房子。
譬如,40余岁的张女士,她买的几套房子都处于犄角旮旯,而且形状也是相对比较特殊的。
她对我说,她喜欢买房子,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个喜好,那时纯属喜好,没想过炒房,不曾想这个喜好给她带来了滚滚财源。
为什么会买处于犄角旮旯且形状特殊的房子呢?很多人问过她这个问题,她也不明白,她只是知道,自己就是迷这样的房子,一看到就想买。
我问她,这些房子还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她想了想说,哦,其实有一点最关键,就是卧室一定要在最里面,而且进卧室要七绕八绕才行。当有人在七绕八绕地走向她的房间时,她可以提前知道。
这个说法让我有点晕,听起来,她要防范别人进她的卧室,可是,要达到这个目的,给自己的卧室上一把可靠的锁不就得了?
她回答说,如果父母不同意你上锁怎么办?
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尽管她已40余岁,但她在父母面前仍然没有给自己的卧室上一把锁的权利。父母,主要是母亲,特别在意和女儿沟通没有障碍的感觉,所以她不允许女儿给自己的房间上锁,也不允许女儿给自己的心上一把锁,她希望女儿的心和女儿的世界永远是向妈妈敞开的。
张女士行为上满足了妈妈的这个愿望,妈妈问她什么她回答什么,似乎从不向妈妈隐瞒,她也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卧室上过锁。
但是,她通过另一些莫名其妙的做法给自己构建了一个隐秘的、向任何人封闭的世界,喜欢犄角旮旯、奇形怪状的房子就是一个例证。
中国的父母们好像有这样一个信仰——孩子们没有资格在父母面前拥有一个隐秘的空间。结果是,孩子们用五花八门的方式尽可能地为自己构建了一个谁都难以闯进来的世界。
譬如我的大侄子,我带他去玩好玩的、吃好吃的,有时我会很开心地告诉他我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再顺便问一句:你觉得怎么样?
差不多!他多年来一直给予这个回答。
这个回答让我气堵,有时会让我非常生气。后来我明白,他这个回答是用来对付我的很厉害的嫂子,她和孩子对话时会忍不住想去刺探孩子的一切想法,而且会猜测出种种她以为的可能性来,有时还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所以,我这个大侄子发明了“差不多”的经典回答模式。
之所以说经典,是因为,第一,我回答了你,没有拒绝你,第二,我也借此封闭了自己。
不过,要命的是,这个“差不多”蔓延到了他与人相处时的每一角落,有时即便他特别想与别人分享什么,也会使用“差不多”的策略,结果他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就很难打开。
让我欣慰的是,现在他较少使用“差不多”了,他越来越愿意清晰、细致地描绘他的种种感受给别人听。
又如我一个朋友K,和他谈话时不能谈细节,你一问他细节,他经常很愕然地回答“忘了”。
听不讲细节的人说话是一个折磨,有时我和他聊天时会不知不觉就困得不得了,有时甚至睡着了。
一次,他又说“忘了”时,我灵光乍现,问他,你觉得你不谈细节和你的妈妈有什么关系?
这次我们谈得很深,他发现,他的母亲也是不能接受儿子瞒自己任何事,而他也发明了种种方式,尽可能地给自己弄出一个隐秘空间来,不谈细节就是其中一种。
从此以后,他开始在我面前说起细节来,那时我才发现,原来他讲起话来是一个如此有魅力的家伙。
细节是魔鬼,此言不虚。
再回到房子的话题上来。
现在,房价和血腥拆迁,也许是中国人头号问题,而我也越来越发现,你买什么房子、你怎么布置房子,这是你心的淋漓尽致的写照。
王小姐是一名外企职员,精强能干,收入颇丰,但让她描述她的家时,听上去是冷冷清清。说冷冷清清都不够准确,准确的是,我会感觉到一种寒冷。
我向她讲了我的这种感触。她说,是啊,她的家是有些脏乱和冷清,她也不想这样子,她实际上是一个很怕冷的人,她真的想有一个温暖、干净而整洁的家。
那为什么你的家是冷清而脏乱的呢?
她想了想说,可能是,她在期待着某个人把这个冷清而脏乱的家弄得干净而温暖,那样的话就太棒了!
和我谈话后的当天晚上,王小姐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小时候待过的幼儿园,幼儿园里脏乱、冰冷,她躺在一个悬吊着的摇篮里,无助,绝望,觉得好冷好冷。
从梦中醒来,她明白,多年来一直阴魂不散般地缠绕着她的那种冰冷,就是幼小的时候在幼儿园里体会过的。
她是韶关人,12月出生的,出生五十多天后,母亲产假结束开始上班,而她被送去托儿所。当时正值一二月份最冷的时候,托儿所的感觉可想而知。刚被送去时的感觉她记不起来了,但三岁开始记事时,她对幼儿园很少有好的感觉。
后来,她特意问了父母,结果父母说,你几个月大时每次送你幼儿园你都会大哭,怎么安抚都不行,气得我们有时忍不住会打你一通,只有这样你才会停下来不哭。
听到父母这样说,她很愤怒。不过,她没有将愤怒发泄出去,而是立即领悟到——也许,我待在一个冰冷而脏乱的环境中,就是继续在对父母发脾气,同时又在期待着他们能回心转意,将自己从冰冷、孤独而又可怕的幼儿园中领回去,让自己回到温暖而干净的家中,回到父母的身边。
托儿所与幼儿园的可怕经历,是新中国后几代人的共同遭遇。估计我们的13亿人中,与王小姐有类似经历的人要数以亿计,这是一个普遍的创伤。
实际上,就算托儿所与幼儿园是完美的,幼师们经过了精细的培训,不仅有专业技能,也有健康的心态,那么孩子们与妈妈过早分离,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创伤。我们真的需要向欧美学习,给妈妈们一个较长的假期。
当然,我们更需要学习的,是真的给予妈妈与所有女性以极大的尊重,只有她们首先得到尊重,她们才可能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妈妈,自己内心伤痕累累的女性要成为一个好妈妈,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至于王小姐,她不只是自己的家一直是冰冷的,她的车也是冷冷的,这两者都是她内心的展现。
年前,关于广州黄埔一位87岁的老奶奶的报道引起了很大关注,她以捡垃圾为生并吃垃圾中的食品,实际上她有每个月2000多的退休金,也有养子一家。养子说,妈妈总是将太多垃圾捡回家,他们受不了,将垃圾扔出去,因此与妈妈有了多次冲突。
在百度上搜索“垃圾”与“老人”,你会搜到无数个类似的网页,这也是一个蛮常见的现象。
现在我了解到,不光是老人如此,年轻人中也有这样的情形。
我一位朋友M,她的家中堆满了被她老公称为的“垃圾”。或者说,这些东西至少是没有什么用的,而且家中堆了太多这些东西,让家里变得过分拥挤,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例如,他们家的旧报纸,占了很多地方,老公很想把旧报纸扔掉或卖掉,但她总觉得,好像还有很多报纸没有看呢,万一它们还有用呢,那扔掉了多可惜。
听到她说“万一它们还有用呢”,我突然有了很深的感触,对她说:“好像报纸就是你自己,你在自己原来家中的位置,就像报纸现在在你家的位置,不被重视,但希望被重视,希望被看到‘万一还有用呢’。”
听我说这番话时,她泪如雨下。
的确,她在原生家庭中,是几个孩子中最被忽视的一个,她先是被置于一个不重要的位置,而后她习惯了这个位置,于是总是小心谨慎地缩在家中的角落里,但心里想着,我要向父母证明自己,我还是有用的。
证明有用没用是重要的一个使命,她生于农村,从小体弱多病,做农活不行,因此总被笑话。
由此可以看出,你怎么处理家中的东西,这也是你内心的写照。
对于房子与内心的关系,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2005年,我买房子时,在两栋房子间犹豫,一栋光线很好、空气流通也很好,而另一栋的两个卧室斜对着两条路,有点曲径通幽的感觉,我喜欢曲径通幽的感觉,但这栋房子的光线和空气流通不好,而且厨房与厕所在整栋房子的正中间,也有点怪怪的。
犹豫良久后,我还是选了曲径通幽的房子。结果,这栋房子我基本上都是待在两间卧室里,客厅很少使用,而来过的朋友都说,你怎么买了这样的房子,卖掉换新的。
后来,在前女朋友的极力督促下,卖掉了这套房子,转而租房子住。在找房子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很容易被我原来住的房型所吸引,哪怕它们的卧室没有斜斜地对着一条路。
这时,我明白,我喜欢的好像是这种户型,照女友的说法是,“像洞穴一样,又像子宫一样”。
她坚决要照阳光灿烂的房子,到现在,我们先后租过两套房子,都是南北对流、通风且阳光灿烂的房子,我觉得住的真舒服。
看来,改变一下对房子的喜好并不难。
M买了新房子,原来她决定将那些“垃圾”一并搬到新家去,但和我深谈了几次后,M决定,让老公来主导新家的布局,而她则一遍遍在脑海中构想,如果她想幸福快乐的人生,她该如何构建她新家的布局。
王小姐则决定,她不再等待谁来搭救她,她自己动手将自己的家与车的空间,弄成温暖而干净的所在。
房子就是你的心,就是你自己。你的心改变了,你也会改变你的房子。
同样的,你的房子格局改变了,你的心也会改变。
武志红老师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