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相约新会
新会人,新会事,尽在“相约新会”——新会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运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平广播电视台  ·  亮了亮了!他们在开平这里“上岗”! ·  2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开平司机注意绕行!这里将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  3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超”危险!开平严查! ·  4 天前  
西子湖畔  ·  惠州人看过来!周末这里人人人,还有…… ·  5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今天,开平这一路段继续施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相约新会

【新会风物】有人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真相原来是……

相约新会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5-13 18:32

正文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看看林老师是怎样说的↓↓↓

约在2012年,中山市文友郑集思先生发给我邮件,转来当时网上热传的《崖山之后,已无中国》一文,我说早在许多年前就已下载来看了。



该博文最早见于互联网上,大概是2004年9月间的新浪博客“天涯论坛”,标明历史随笔《崖山之后,已无中国》,之后,滚雪球似的在互联网上越滚越大,谁转谁也不易分,更多的是围绕这一论题争鸣,各抒己见。


笔者作为新会本地文史爱好者,对新会“崖山”(本作“厓山”)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对崖门海战这样的重大史事研究动向也较为关切。在赞许作者广开思路、不去人云亦云的同时,却不敢赞同标题的观点。

▲《崖山》 By 青藤@紫筠


华夏文明,未随宋亡断绝

多位朋友说,读完博文后,也无法理解“崖山之后已无中国”的提法,崖山之后七百多年了,现在中国不是还存在、中华文明不是照样辉煌吗?

拙以为,这个提法中的“中国”,大概是指“传统的华夏文明”的文化概念,或者说是“汉民族自尊心”的民族概念。网上比这篇博文略先的,标题为《崖山之后,已经没有传统中国了》,这就容易理解多了。

“中国”在不同时期疆域不同,所指不同,上古时代的“中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自以为居天下之中,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之为“四方”;后来的“中国”,扩展到指中原地区。秦朝统一华夏以后,“中国”就成为以后各个朝代正统代表的代名词。中华文化的融汇力十分强大,经过多次大冲突、变异、融合,“中国”仍是中华民族的中国。元朝是蒙古族政权,其统治者发动的是非正义战争,是掠夺杀戮、破坏摧残,是空前的民族灾难和文明灾难,然而,蒙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入主中原后同样接受和融入中原文化、传承中国的封建制度。蒙、满最初都是以武力入主中原的,但最终被中原文化所征服(同化)。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元朝的中国版图最大,中华文化包容性更强,元朝的历史仍入正史,中国还是中国。

“崖山”在新会,是崖门海战的发生地,指这场海战;也是南宋行朝驻跸之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崖山”代表南宋。新会民众效忠于宋朝,不怕流血牺牲,勤王抗元,可歌可泣。崖山(海战)之后,新会宋遗民有自杀殉国,也有发动抗元复宋起义,如林桂芳聚众万人起义、氾长弟反元起义、黎德联合南海县民欧南喜聚众起义等等,但新会民众最后不得不接受元朝统治的现实(元朝也修建学宫,详见拙文《新会学宫元代曾建观海阁》)。对宋朝遗民来说,“崖山之后已无宋朝”,而不是“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出自何处?

网上有托是海外学者说的;有说是日本人说的;还有人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一句出于日本小说《海啸》。

《海啸》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树1997年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他的力作之一,描写在大宋帝国亡国悲剧中,对抗命运、贯彻己志的小说。但粗读了此书,未找到“崖山之后已无中国”的文字。

网文又有说,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

内藤虎次郎(1866-1934),号湖南,日本人。京都大学以内藤为首的“支那学派”,其中国史观是极为推崇中国文化的,且与中国学者保持良好的往来关系,但是,他们参与日本为侵略亚洲大陆所设立的研究事业,为日本帝国主义者服务。有人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是他说的,甚至说是阴谋理论。由于手头资料所限,一时无法对证。但有学者撰文论证,认为与日本京都学派无关,也与其他日本学者或中国近代排满的革命者无关。

有人说找到这句话的出处了,改编自钱谦益的诗句。

钱谦益(1582-1664年)是明朝官员,学者称虞山先生。明亡后,依附南明政权,任礼部尚书,最后失节降清。他有诗《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注:“鱼腹捐躯”引屈原《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日月”为明字分拆。“嫦娥老大”指年过八旬的自己。“桂”暗指被杀的桂王永历帝。)

诗的开首两句,借崖山宋末行朝败亡来比喻南明败亡。明遗民钱谦益这是在特定环境,作特定感叹,是诗歌,不是论述,更不同于观点。他说的崖山从今不属中华,并不是“已无中华”,“不属中华”与“已无中华”相差甚远。

看来,“崖山之后已无中国”是新世纪后出自网络上的语言,后又有好事者补了下半句,弄成“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甚至是“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有人认为这是抱着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人制造出来的。拙以为,以此作为标题,主要是标新立异,给人以震撼感觉,说到底是微博、微信为了吸引眼球,而正式刊物的编辑是不敢随便放上这样争议性的标题的。作为网民,可以此引发思考,重温历史,但不应人云亦云,随便附和,更不应哗众取宠。


客观上对“崖山”作了宣传

由于很多人怕涉及民族政策问题,崖门海战的话题多处于沉寂状态,甚至连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都不敢多说了。另一种偏向是受狭隘民族主义影响,不能正确理解中华各个民族在“中国大舞台”上的龙腾虎跃。又由于地理环境和地名变迁,以及“厓门”今写作“崖门”,“崖山”一词变得陌生,很多人年轻一辈更不知“厓山”为何处。

这场已历十余年的“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博客讨论争鸣,吸引了不少人关注,既有文史爱好者,亦有文史专家,如中国著名地理学者、历史学家葛剑雄也撰文发声,凤凰网历史频道等刊载作家文章;介入讨论的年轻网民也不少。这样,客观上对“崖山”作了正面宣传,让人们重温这段历史。而作为“崖山”所在地的新会,理应不失时机,挖掘崖门海战历史文化,促进“美丽新会”旅游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