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新型「催命符」来袭,00后开始立遗嘱了 ·  2 天前  
孤独大脑  ·  每个决定,都至少需要一个“除非” ·  3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当代男女微信聊天有多野? ·  3 天前  
孤独大脑  ·  为什么赌徒必然破产?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这本书让人感到孤独,但读完我想去拥抱一个人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6-09-20 06:26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温暖#


张辉:孤独,可能是每个现代人的宿命,但是,孤独并非幸福人生的对立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能直面孤独,理解孤独。


这本书让人感到孤独,但读完我想去拥抱一个人

by fangzhou 读库小报 (ID:dukuxiaobao)


《吉米·科瑞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小子》是一本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图像小说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讲故事的方法。最近观看日剧学了一个词,NAME,中文翻译成“分镜”,实际上就是一张张草图、故事大纲,我才突然意识到:绘本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就是用画面构思的。这本小书,据说有3072幅画。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主角是一个36岁的单身秃顶男子,很衰,是一个“loser”。他暗恋办公室的女同事,他和自己的母亲既相互依恋又相互掌控。他被父亲抛弃,从未见过生父。在他36岁时,生父写来一封信,说我们也应该见面了。于是这就是一个吉米·科瑞根去见他生父的故事。另一条平行线是吉米的爷爷老吉米·科瑞根小时候被生父抛弃成为孤儿的故事。祖孙三代不单外貌长得极像,还都叫詹姆斯(吉米)·科瑞根。


阅读这本书的一个障碍,就是要去适应它的绘本语言。图画实际上能传达很多文字之外的东西。这些东西需要用心体会一下,进入那个语境之后,会觉得像进入了新世界一样。比如,书翻开的第一页就是黑色的夜空,是宇宙。



第二页上,地球拉近,拉近,传来一声“吉米”——拉近到整个城市,拉近到屋子,最后发现原来是小吉米的妈妈在催他,要带他出去玩。





这几个画面,除了连起来看构成了这个情节推进之外,每一幅画单独看也都很美。作者以他独特的方式,把这些小格子组合在一页纸上。大小的组合,横竖的排列,让整体画面非常多变,不至于单调。另外,遥远巨大的星空上悬着一个小小的地球,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我觉得孤独,无依无靠,冷。这有助于在开头就奠定书的基调。


故事开头的这几页,实际上说了很多东西:吉米没有父亲,跟妈妈相依为命,他妈妈会约会一些不怎么样的男人——比如一个巧言令色的扮演超人的演员,但是在小小吉米眼中,他就是超人。超人的形象在书中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极深的意味。


这个开头交代完之后,出现了两页过渡的画面。第一页是这样的:



我们能看到这座房子就是前面出现过的吉米的家。第一个画面中有一棵树。单独给了小鸟两个镜头,似乎小鸟在那里停留了一会儿,又飞走了。很安静。这只小鸟在整本书中反复出现,作为一个小线索,一直出现在小吉米和老吉米身边。第二个画面里房子还在,但树长高了;第三个画面中,窗户已经破旧不堪,被木条钉上,房子下面也有垃圾。你反应一会儿才意识到,这一页纸的时间跨度是三十年。


下一页中,第一幅和第二幅是同一个景观,但第二幅是从屋里往外看的。注意第二幅画的窗框上的那滴水,在后面的画面中一直不断往下滴。

(注意到那只小鸟飞过了吗?)

电话铃响了。那滴水滴了下来。最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上一页,用一页纸表现出三十年过去了,而这一页纸可能表现的内容0.5秒都不到,就是一滴水下落的时间。这个节奏是用画面来展现的,表明从这里开始要讲现在的故事、也就是主人公36岁的故事了。


图像小说就是用一幅幅的图像在讲故事,和电影有些像。但看电影你不能动,节奏也是由导演决定的。图像小说可以挨个格子去看,虽然大致上像电影镜头一样,但是要一个一个格子仔细地看。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看到第十页就看不下去了。但是一旦熟悉了他讲故事的语言,就会被他深深吸引。我之前提到过这个观点,就是这本书为什么开本不做大一点,字再大一点,作者为什么把画画得这么小,因为看这本书的时候,要缩起来看,要缩到自己的壳里,觉得自己很渺小。作者本身就很害羞,很不自信,所以他要把一切都做的很小,让人进入他的世界。


接下来这一组图画,原画在实体书上,每一幅大概只有1.5厘米见方。密密麻麻的小格子,讲了一个极其不安的故事情节。



我们把这些指甲盖大小的画儿拆开放大,能体会到作者讲故事的镜头感。


在这些小格子的推进中,电话铃声用刺眼的红色,几乎可以感受到那刺耳的感觉。而且反复出现,一直不停,很像在电影《美国往事》开头的部分,有个电话铃声一直在响,观众会非常不安。这种氛围的营造手法,电影也是类似的。


作者还有一种叙事的方式也可以拿电影做比较。他的镜头的拉近和缩小,他的画面是一个长镜头到底还是不断分镜头,都经过了设计。比如,胸部。


又一个胸部。


书中的吉米·科瑞根其实面对女性的时候极其害羞和紧张,但是又老忍不住去走神幻想。就是这些“特写”镜头让我们充分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图画本身的表现力,我们也不妨做些小对比。下面这一组图,左边是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的画,他的画色彩明亮,但是充满着现代人孤独、寂寥的感觉。


一个人坐在饭馆,一个人在床上醒来,独坐在绿色的房间里,低着头或目光投向远方。不知道作者是否借鉴了画家的作品,但是这个语言表现的形式与之非常相像,是属于现代都市人的孤独。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就是作者为了画一些场景,肯定是做了极其严格的研究的。比如爷爷吉米·科瑞根小时候经历过的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整个1893年的故事,很多情节发生的背景都是世博会这个大的历史事件。从场馆的建设到后来小主人公去参观。作者为了再现当时的面貌,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虽然画风很独特,但细节却非常准确。


这是芝加哥世博会的海报,左边是在网上搜到的历史图片,右边是书中的,将两个对比,会发现很有意思。



熟知了绘本的语言之后,再来看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埋藏着很多细节。而且,没有一个细节是无用的、没有着落的,应了契诃夫的那句话:假如故事开头出现了一把枪,那么它一定要在某处打响。这些呼应会带给我们阅读的乐趣。


为什么我们要读这么“难读”的一本书?每次看完之后,我的感受不是悲惨到极点,恰恰相反,我想去拥抱一个人,我觉得特别温暖。而且你可能也会感觉到,有些悲惨的境遇是主人公和作者的夸张和自怜,这不正是我们自己的写照吗?这样一想,就有了非常幽默的意味,正是因此,才体现了这本书被阅读的意义。人是很孤独的,无数的电影、文学作品都在反复提及这个主题,但是人内心深处的那块柔软之处,那块跨越语言、国别和时间能让人感同身受的东西,这是文学的价值所在。所以每次我读完,都想致敬作者,都想抬起头来,想对世界上其他孤独的、脆弱的、易受伤害的孩子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本书里还插了一个纸模型,这个纸模是真的可以做出来的。



机器人低着头,一瘸一拐地向前走着。这个模型的感觉和整个小说一样,都十分孤独和寂寥。做这个纸模型的过程,也会加深对作者和对作品的理解。甚至,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居然真的会去做纸模型杀时间,你也有这种寂寞的时候啊——这也是作者设计的剧情的一部分。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库小报(ID:dukuxiaobao),作者fangzhou,一个追寻者。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上周的会员语音,我和大家谈了下有关「第三空间」的话题,理解这个概念对于人生之要事,尤其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非常有帮助。这些事情包括你的健康,学习,写作,理财等等。每天为自己找到「第三空间」,能让你从忙碌而焦虑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希望。


什么是第三空间呢?有人把第三空间定义为「家」与「办公室」之外的一个空间,比如咖啡厅,但我最近有更深入的发现,它可能并非一个固定的物理空间。这个发现很有趣,让我觉每一天有意义的时间更多了,心情也更加愉悦。


下面是精选的会员反馈:


@会员    彭艳霞

讲了很多的点,  晚上锻炼的30分钟,坚持了一个月又中断,每天想阅读30分钟总是因为看手机而耽误,这几天 晚上练字30分钟,每晚 让自己静心下来,听着音乐是很享受,有时下班路上,会停在路边车上会呆会听下音乐感觉很棒!这觉得时间总是不够,心不在,每天很匆忙 ,之前几年都是经常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有2,3年没有写东西,一直只是听,没去总结与行动, 每次听到辉哥的语音都会有触动, 让我知道有能力 的人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谢谢。


@会员    姿伊

感谢辉哥的语音,听了第三空间,压抑的情绪好多了,不知道自己 这算不算第三空间,我每天会抽时间去看书,练琴,瑜珈,思考,开始定的时间很长。比如一个小时,但发现坚持下来的不多,一想到那么长的时间就有点恐慌,所以中断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时间缩短了一半,神奇的事发生了,基本完成。辉哥,方便的话,能点评下吗,嘿嘿。

对于辉哥讲的语音记录,曾经尝试过,当时只是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但并不想被人作点评,所以才在语音上自我交流,但从来没有想过把它记录成文字。

想法时常会有,经常想的是,等有时间再找个安静的地方,记录下来,当地儿找好了,想法却成浮云了。语音记录的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接下来准备尝试。

张辉:随时记录是非常好的习惯,我后续会在会员语音中专门讲一下我是怎样记录点滴想法的。


@会员    Monica    

原来每天生活无序的状态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第三空间呀,非常喜欢辉哥给出来的这个概念!人生中重要不紧急的事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每天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做对自己发展重要的事,比如每天锻炼半小时,是早上还是晚上,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另外,给自己的第三空间起个名字,非常好,这是一种典型的仪式感,对生活充满仪式感会让你要去坚持的事变得更容易坚持。规划好自己的第三空间要做的事,每次只做好一件,全情投入。同时多写多总结自己在第三空间做的每一件事,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此以往,必有改变!

张辉:只要能坚持一个月,就能发现明显可感知的变化,试一下!


@会员    陈泽洪    

听完辉哥的关于第三空间的语音,让人耳目一新,原来生活中还可以这样创造出各种有意思的第三空间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这个决定人与人最大差异化的第二象限因素在不知不觉中就找到了容身之所。其实自己一直坚持的游泳和健身就是在特定的时空(时间+空间)去完成的,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也需要特定的时空,努力发掘之。关于给每个特定的第三空间取个名字,更多是让自己有一个仪式感,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张辉:仪式感的确很重要,它是我们坚持并从中获得乐趣与意义感的重要因素。


张辉:想了解更多有关「第三空间」的信息,想从忙碌无为的生活中找到解法,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

相信我,花钱买时间,买经验,是非常划算的。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