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家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知名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聚集数百万优秀创业者、资深PE/VC、投资银行家、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专家学者等,致力于构建起资本、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生态服务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饺子导演,再见!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看透人性,你就能预知人生结局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钝感力,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  4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新书揭开影响简·奥斯汀的女性作家群,她们的作 ... ·  3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全年收入804亿,国内“第2”的游戏大厂如何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家

关店!上百万超市人被迫转行

投资家  · 公众号  ·  · 2024-07-29 21:14

正文

作者 | 廖一帆

来源 | 新零售参考(ID: xlsck360


人们并没有完全放弃线下消费,而是逐渐转向了非传统商超的购物体验。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新颖、个性化服务的购物环境。

传统商超告急

过去10年,传统超市企业基本上都是社区配套商业的标配产物, 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需要商超企业,来抬高楼盘的市场溢价,另一方面传统商超企业也需要依附于房地产开发商,强化在社区场景的渠道布局密度。 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再加上包含社区居民在内因为是可持续的三赢关系,所以最后这种模式到现在还在流行。

但如今随着电商平台和本地生活平台的发展成熟,到店消费越来越不吃香。 于是,最近几年闭店步伐从未停止,且愈演愈烈,从外资商超到国内大商超,可谓席卷了一遍又一遍。

尤其就在近日,据 联商网曝出2024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商超关店名单已超130家。

据《联商网》统计,今年上半年 (1-6月) ,全国至少有131家商超门店关闭 (上海城市超市和湖北富迪超市因经营困难,门店几乎全关,因此实际数量远超表格统计的131家) 。名单中不乏一些行业巨头, 内资如大润发、华润万家、永辉等,外资如家乐福、沃尔玛、卜蜂莲花。

上下滑动查看名单

还能坚持多久?

传统超市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近十年的数据看,我国大型超市正在以平均每年关闭690家门店的数量缩减。2012年,我国大型超市门店总数为11947个,到2021年门店总数缩减到5340个,下降率达57.8%。


1995年,首家外资商超家乐福进入中国,相继在北京、上海开出门店;2002年家乐福一年在中国就开出了12家新店,发展迅速;家乐福在华发展的黄金期门店数一度超过了330家,其年度销售额也高达300多亿元。




2021-2023年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亿、-25亿、-12亿元。门店数也从三位数缩减至个位数。有媒体报道截至6月底,家乐福在全国的门店仅剩4家,分别在上海和北京。

作为曾经的商超巨头,家乐福见证了中国商超的辉煌,也随着时代的洪流走向没落。这里面,有对手的冲击,有自身经营的难点,也有市场环境的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 家乐福,也并非“孤勇者”。

今年上半年,沃尔玛就关闭了至少14家店。包括经营了20年的南京首店 (新街口店) 、江西首店 (南昌八一广场店) 、南充首店 (南充五星店) 等经营了多年的门店,也有暂时全面退出城市的门店,如荆州唯一一家门店 (北京中路店) 关闭。

5月28日,沃尔玛南昌八一广场店正式关闭,在2005年国庆期间,沃尔玛南昌八一广场店单日成交40621笔,创下全球销售第一。闭店原因是20年的租约到期,而面对高企的房租和物业老化后需投入更大的成本维护的两大痛点,即便有着辉煌的过去,也选择了结束营业。

外资商超艰难求生下,本土商超也未能幸免。


从上半年的闭店情况上看,一直以来是购物中心“标配”的永辉超市至少有29家门店关闭;华润系也有14家门店关闭;大润发至少有6家门店歇业,其在3月份更是一度陷入“闭店潮”而备受关注。

今年4月16日,上海城市超市Cityshop宣布停止所有门店业务,彻底退出市场。这家号称“上海精品超市样本”的超市品牌至今已经有29年的经营历史,除了扎根大本营上海外,也曾在北京开了2家门店,高速发展期有15家门店。

除此之外,已经有多家上市的老牌商超在财报中指出,由于实体店受到线上零售的严重冲击,加上此前疫情使得超市实体店业态发展受到诸多挑战,多家国内老牌商超业绩喜忧参半。

如何自救?

传统商超关店有多种原因,除了经营不善出现的亏损之外,还有租约到期、租金及人力成本过高、商品力与价格力不足导致无法与电商竞争等。

想要自救,只能是把业绩不好亏损的、租金过高的、位置不好的门店全部关闭,然后选择租金成本更低、位置更好的地方开出新店。例如,2024年第一季度,永辉分别在北京、云南、安徽新开3家门店,新签约2家超市门店;家家悦新开直营门店12家,新增加盟店8家。

只不过闭店并不是商超的最优出路,部分传统商超、大卖场正在努力探索新赛道,加速转型、优化门店并继续开店。多家商超在财报中提到, 零售市场发生转变,寻求转型是企业未来探索方向之一。

比如, 仓储会员模式是业内最热门模式 。典型例子就是山姆,就2023年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1月,山姆上海嘉定店开业,山姆已在开设全国47家门店,而2023年营收就高达843亿!更是突破过往营收纪录,成为零售界焦点。

如果查找这些仓储会员超市的选址,你会发现它们大多开在远离市中心的城郊附近。以北京的山姆为例,其中4家门店都在五环附近,最远的一家位于北六环的顺义后沙峪。

位置极其偏远,按常理来说会鲜少有人前去购物。但以山姆为代表的仓储会员超市却一反常态,不仅出现了线下扫货大军,爆款商品一抢而空,还衍生出了跨城代购。在线上,也有一众信徒祈祷山姆、Costco等仓储会员超市开到自己门口,甚至出现了“山姆房”,成为房产销售的卖房新话术。

吸引这些人前往仓储会员超市,交上并不便宜的会员费的原因,就是它们可以包揽日常所需,且商品高品质、高性价比,别的地方还买不到,消费完还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从商品品质上看,以山姆为代表的仓储会员超市,多为高品质商品,少加或不加食品添加剂、香精等科技与狠活,配料表更干净。比如麻薯产品,山姆不使用预拌粉,且食品添加剂靠后。

另一层面上,仓储会员超市的商品价格看起来偏高,但换算下来其实更便宜。比如山姆麻薯平均一只仅需要1.24元,而大润发为1.49元,沃尔玛为1.6元。


高品质、性价比极高的商品本身就有极大的吸引力,更不用说仓储超市们还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商品,让人只能心甘情愿交上会员费。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往往伴随着对传统的反叛、对权威的解构,与父辈们过度追求实用主义不同,有时甚至还带点“情绪化”。

在社交网络上,经常看到网友这样的刷屏: “胖东来何时开到我家门口?”

成立近30年的胖东来商超,名字由其前身“胖子店”和其创始人于东来的名字组合而成。目前,胖东来13家实体店都在河南,其中11家在许昌,近年来凭借赶超景区的火爆人气频频出圈,被一些网友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前段时间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曾公开表示,原本去年 (2023年) 计划挣2000万元,没想到年底挣了1.4亿元。

惊人的人气和成绩引发同行由衷的敬佩,而于东来在呼唤了几十年的“爱”之后,于东来终于等到了一群相信他,并帮助他“传播爱”的人。从今年4月初以来,越来越多的商业超市接受了胖东来的“爆改”。从江西本土连锁超市嘉百乐到老牌超市步步高再到青海一家亲,经过胖东来老板于东来“点化”的商超门店,无不“脱胎换骨”,实现销售额暴增。

这就给线下商超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否跳脱传统的商品供给思维,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商品与服务,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去满足年轻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